2020年06月01日 星期一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华为:磨难与智慧 (连载之十四)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 王永昌/文

  第八章

  “强者在均衡中产生”:

  华为的灰度艺术

  ▲7.“领袖就是要掌握灰度”

  开放、妥协、灰度作为华为文化的精髓,是华为领导者应有的风范和素养。

  灰度实际上是妥协在企业管理领域的移植和升华,这意味对任何事物的看法和处理,都要有对立统一的辩证法哲学智慧,在企业管理上要有灰色的包容态度,在处理与各方关系时要有互利合作意识,企业内外都应有适度的弹性,有一个良好的生存和发展的生态环境。这正是“我们生命之树。我们要深刻理解开放、妥协、灰度,深刻理解深淘滩、低作堰带给我们的启迪。智慧的光辉,将千秋万代永不熄灭”。

  在团队组织中,领导者的“灰度”思维,就是看问题处理事情不能简单化、绝对化,不能把黑和白绝对凝固起来,不能把事物僵化为固定不变的范式。当然,这个“灰度”在哪里,什么时候深灰一点,什么时候浅灰一点,以及如何找到并调整到适合的灰度,这需要领导者深入调研思考,需要丰富的学识和经验,也需要胸怀和风度,还需要有高超的领导艺术。任正非说,“领袖就是要掌握灰度”。因此,领导在团队中就不能搞一言堂,要寻求团队最大的公约数,充分发挥团队整体的战斗力,要防止个人英雄主义。

  华为的高层领导干部都力求培养自己做事的方向感与节奏调控。任正非说,“方向是什么?方向就是面对目标的位置;节奏是什么?审时度势,因势利导,就是灰度。”每一个将来有可能承担重任的干部,一定要对开放、妥协和灰度有深刻的理解,这是将来要成为领袖——领导干部最重要的素养和方法艺术,需要在长期实践中培养炼就。

  任正非指出,我们在前进的过程中,随着时间、空间的变化,对事物的态度和处理方式,离不开宽容、妥协、灰度的理念。没有宽容就没有妥协;没有妥协,就没有灰度;不能依据不同的时间、空间,掌握一定的灰度,就很难作出合理的审时度势的正确决策。当然,“开放、妥协的关键是如何掌握好灰度”。华为的“各级干部要真正领悟了妥协的艺术,学会了宽容,保持开放的心态,就会真正达到灰度的境界,就能够在正确的道路上走得更远,走得更扎实”。

  学会掌握灰度也是一种人生哲学。任正非总结自己人生经验时说,我走向社会多少年后才知道“灰度”的道理。我曾经碰的头破血流,进步不快,就是因为不太懂得这种人生哲学。我读大学时没能入团,当兵期间开始也多年没有入党,处处都有人生的逆境,个人也感到很是孤立。当我明白“团结就是力量”这句话的政治内涵时,人生已经过了不惑之年。想起蹉跎岁月,才觉得开放、妥协、灰度的重要,无论做企业管理还是个人人生成长,都需要学会妥协,掌握灰度。

  “灰度”具有了普遍的哲学意义。

  ▲8.“深淘滩,低作堰”

  “深淘滩,低作堰”,是我国闻名世界的都江堰水利工程的“核心技术”,或者说是科学治水理念。“深淘滩”是指飞沙堰一段、内江一段河道要深淘,岁修时淘挖江底淤泥要深,要陶到工程预埋的“卧铁”(一说“石犀”)深度为止,这样才算恰到好处,使江水水量能足够保证灌区用水;“低作堰”就是飞沙堰还要有一定高度,但也不能筑得过高,以免影响内江江水外溢和泄洪,确保内江不发生洪灾。李冰父子2000多年前总结确定的这六个字要诀,包含着深刻的科学道理,都江堰水利工程至今依然发挥着防洪、灌溉等功能,造福“天府之国”的老百姓。

  任正非是非常善于学习的。他认为“深淘滩,低作堰”中蕴含着丰富的智慧和道理,远远超出了治水本身,对企业经营管理也具有深刻的启示。所以,在任正非的许多演讲和文章中,经常结合华为的企业经营实际,阐述“深淘滩,低作堰”的道理。他在2009年的《深淘滩,低作堰》一文中指出,都江堰长生不衰的主要“诀窍”,对华为公司的长期生存和发展具有直接的指导意义。

  2009年,任正非在运作与交付体系奋斗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深淘滩,就是确保增强核心竞争力的投入,确保对未来的投入,即使在金融危机时期也不动摇;同时不断地挖掘内部潜力,降低运作成本,为客户提供更有价值的服务……低作堰,就是节制对利润的贪欲,不要因短期目标而牺牲长期目标,自己留存的利润少一些,多一些让利给客户,以及善待上游供应商。”

  2010年,任正非在《开放、合作、自我批判,做容千万家的天下英雄》一文中,又分析说,我们华为还是要深淘滩、低作堰,就是我们不想赚很多的钱,但是我们也不能老是亏钱。低作堰,我们只要有薄薄的利润即可,把多余的水留给客户与供应商。这样我们就能保持生存能力。你只要活到最后就一定是最厉害的,因为你每次合作的时候都要跟强手竞争,留着活下来的都是蛟龙。

  正因为如此,任正非主张主张赚小钱而不赚大钱,赚长期的钱而不赚短期的暴利的钱。这就是华为的商业模式。2012年,任正非在惠州运营商网络BG战略务虚会上的讲话中分析说,由于电信网络产业不是很挣钱的,所以有些设备供应商就减少了有些方面的投资,这才让我们华为有机会赶上来。如果当我们也在这个行业“称霸”时,继续只赚小钱,那么,谁想进这个行业赚大钱就不太可能了,他要进来也只能赚小钱,那他能不能耐得住这个寂寞?他耐不住寂寞就不干了,还是我们占着这个位置。如果我们长期保持饥饿状态,不谋求赚大钱,最终我们能持久赚钱。赚小钱,只要收益分配不是很差,过得去,大家不散掉就行了。如果我们只想赚取短期利益,想赚大钱,实际上“就是在自己埋葬自己”。我们华为要保持“深淘滩,低作堰”的态度,要多把困难留给自己,多把利益让给别人;多栽花少栽刺,多些朋友,少些“敌人”。团结越来越多的人一起去做事,实现共赢,而不是一家独秀。

  2012年,任正非在与2012实验室人员座谈时举例说,在赚大钱和小钱问题上,华为公司也曾多次动摇过。比如,有的同事说我们做芯片不挣钱,人家做半导体的挣大钱,但是挣大钱的死得快,因为大家眼红,会拼命进入这个行业。我们挣小钱会死吗?我们这么努力,比不上一个房地产公司,上帝先让我们死,就有点不公平了。他说,我和欧盟副主席聊天,他问我:全世界的经济都这么困难,你们华为怎么敢大投入大发展?我说,第一点,我们的消费是小额消费,经济危机和小额消费关系不大,比如你欠我的钱,我还是要打电话找你要钱的,打电话只是小额消费。第二点,我们的盈利能力还不如餐馆的毛利率高,也不如房地产公司高,还能让我们垮到哪儿去,我们垮不了。所以当全世界都在人心惶惶的时候,我们华为公司除了个别人瞎惶惶以外,我们没有慌,我们还在投入和加大改革。至少这些年我们还在涨工资,而且有的人可能还涨得很厉害。“我们为什么能稳定?就是我们长期挣小钱。”

  任正非指出:我们一切出发点都是为了客户,其实最后得益的还是我们自己。有人说,我们对客户那么好,客户把属于我们的钱拿走了。我们一定要理解“深淘滩,低作堰”中有个“低作堰”。我们不要太多钱,只留着必要的利润,只要利润能保证我们生存下去。把多的钱让出去,让给客户,让给合作伙伴,让给竞争对手,这样我们才会越来越强大,这就是“深淘滩,低作堰”,大家一定要理解这句话。这样大家的生活都有保障,就永远不会死亡。

  任正非清醒地看到,未来的不确定性使前进的道路上充满风险,面对不确定性,各级主管要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要有清晰的工作方向,以及实现这些目标的合理节奏与灰度;多作一些自我批判,要清醒感知周围世界的变化;要“深淘滩,低作堰”,有长远的眼光。

  “深淘滩”就是多挖掘一些内部潜力,确保增强核心竞争力的投入,确保对未来的投入,即使在金融危机时期也不动摇;“低作堰”就是不要因短期目标而牺牲长期目标,多一些输出,多为客户创造长期价值。“财散人聚,财聚人散”。能救我们的只有我们自己。各个部门要自己与自己比,今年与去年比,你进步了没有?没有进步的,你是否可以把位子让出来?只要我们能不断提高效率,就能度过风险,而且会成长起一代新人。

  ▲9.独霸世界的终将灭亡

  华为强调开放、妥协、灰度,并将其作为公司的核心文化和价值理念,作为公司进入全球同行业先进企业走向世界、融入世界的哲学智慧,目的是与所有利益相关者互利合作、实现共赢,团结越来越多的人一起做事,实现世界共赢,而不是共输。

  在一次人力资源管理纲要研讨会上,任正非作了深入分析:我们要深刻理解客户,深刻理解供应伙伴,深刻理解竞争对手,深刻理解部门之间的相互关系,深刻理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要真正懂得开放、妥协、灰度。他说,“我认为任何强者都是在均衡中产生的。我们可以强大到不能再强大,但是如果一个朋友都没有,我们能维持下去吗?显然不能。我们为什么要打倒别人,独自来称霸世界呢?想把别人消灭、独霸世界的成吉思汗和希特勒,最后都灭亡了。华为如果想独霸世界,最终也是要灭亡的。我们为什么不把大家团结起来,和强手合作呢?我们不要有狭隘的观点,想着去消灭谁。我们和强者,要有竞争也要有合作,只要有益于我们就行了。”

  在任正非看来,华为的发展壮大,不可能只靠喜欢我们的人,还有恨我们的人的贡献。因为,过去我们可能导致了很多个小公司没饭吃。现在,我们要改变这个现状,要开放、合作、实现共赢,不要“一将功成万骨枯”。比如,我们能不能通过一定办法,把恨我们的人变成爱我们的人?前20年我们把很多朋友变成了敌人,后20年我们要努力把敌人变成朋友。这样,我们华为才能持续发展。

  任正非断言:“当我们在这个产业链上拉着一大群朋友时,我们就只有胜利一条路了。”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