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5月25日 星期一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在疫情和低油价夹击下突出重围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西北油田采油二厂采油管理三区“三个一体化”改革纪实

  ■ 郑金国 吕德群 胡强 丁玉萍

2.jpg

  油藏条件变差,产量、成本压力巨大,油水井管理转型,设备、管线老化,疫情突袭,低油价伏击……这就是西北油田采油二厂采油管理三区进入2020年所面对的形势。

  作为西北油田唯一一个百万吨级采油管理区,该区的采油之路一直在滚石上山,95%的产量是超稠油,100%的油井需要掺稀才能生产,油田开发到了中高含水期……

  其时,采油厂已将有杆泵、电泵井日常管理下放给采油区。采油区的油水井管理由跟踪反馈协调转变为自主分析调整,对现场技术人员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而这恰恰是三区的短板。现行机制下,采油区已基本没有自己的技术管理人员,而外协单位的技术员频繁轮换,全区很难找到一个成熟的技术员。现场熟练操作工也急剧减少,新员工数量补充不足、技能水平较低,整个现场操作队伍处于换血、流血状态,突发的疫情更打乱了员工的正常轮换……

  以现有人员队伍实力拼下全年生产任务,唯有调动每个人发挥出最大潜力……

  改革,势在必行。很快,“三个一体化”以破釜沉舟之势在全区推开。

  “运行管理+施工监护”一体化

  5月3日,10-4计转站外输阀组扩建以满足新井进站外输。施工现场,正在对施工进行监护的卢小卫风趣地对现场员工说:“现在,我是一人上马,一个顶俩。”

  推行“运行管理+施工监护”一体化管理,要求一名员工既懂安全管理又熟悉生产运行、设备维护,一个人盯全程,既节约人工,又提高效率,施工质量也上去了。看着眼前的进度,卢小卫信心满满:“这项施工可以提前5天完成。”像这样的施工作业,在过去一般是先上生产运行人员,再上现场监护人员,“两班人马”各自为战,造成施工交接环节多、衔接不到位,影响施工进度和质量。现在,一项施工不仅减少1~2人的人工成本,施工进度和质量也大大提升。

  “新设置的岗位要求一岗多能,需要‘复合型’员工。改革就要动人,动人很疼,疼也得动!”采油管理三区总监何强态度坚定。

  在“百日攻坚创效”行动中,三区喊出了“日日攻坚,人人攻坚,事事攻坚”口号,新设立的HSSE管理岗人员,工作主动前移,变过去的每天到井站检查生产隐患,为每天驻到需要帮扶的井站,实行精准帮扶排除生产隐患,以前只管查出问题,现在是查出问题还要帮助解决问题,进驻井站,与井站人员一起吃“送饭”。“百日攻坚创效”行动以来,他们已先后为149口生产油井、9座计转站排除各种隐患113次,被一线井站员工誉为“百日攻坚创效”的“守护神”。

  “远程监控+掺稀优化”一体化

  “西北油田的稠油看二厂,二厂的稠油看三区。”三区被称为稠油开采的“特区”,100%的油井都需要掺稀油降粘才能正常生产,掺稀优化是日常工作中一项重要内容。

  这项工作原来归属技术组管理,技术人员根据油井生产动态分析后提出掺稀建议。油井的日常掺稀工作已实现远程监控,这套被誉为管理油井的“千里眼”“顺风耳”的远程监控系统,归属调度室人员管理,调度室是24小时“全天候”值班制,油井白天需要优化掺稀时,两个组室人员都正常上班,没有问题。可到了夜间技术组人员下班后,动态分析出现“断档”,油井需要优化掺稀时无法及时进行。一些油井就成了白天生产很正常,夜间变成了爱“生病”的“夜哭郎”。不是影响异常井处理时效,就是导致第二天员工处理生产异常时手忙脚乱,严重影响工作质量和正常生产。“远程监控+掺稀优化”一体化,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新设置的动态分析岗整合了原技术组的动态分析和调度室的远程监控职能,实现了全天候24小时跟踪油井动态分析,及时进行掺稀优化。油井异常较前下降15%以上,尤其是油井夜间异常下降尤为明显,曾出现一周时间昼夜无异常井出现的好势头。这个“一体化”还“优化”掉了两个用工名额。

  “地面建设+物资设备”一体化

  油气地面工程是油气开发生产中的一个必要环节,是实现高效开发、体现开发效果和经济技术水平的重要方面,也是降低投资控制成本、提高开发效益的重要手段。三区的地面建设主要包括防腐治理、站库改扩建及单井管道建设等项目。

  过去,在各项施工建设中,由于涉及的单位多,中间环节多,沟通协调难度大,经常出现推诿扯皮现象,造成了一天能干完的活,多天才能完成,生产时效难以保证。物资设备管理及生产供应上,也存在不少“短板”。经常出现“急用设备配件”告急,不常用配件堆积,需要物资设备供应时手忙脚乱翻箱倒柜的现象时有发生。

  5月10日,在12-11计转站更换至TH12226掺稀阀门施工现场,地面设备岗韩忠虎、郑龙刚,同站上两名当班员工一直在忙碌着,1个多小时后终于把闸门更换完毕。以前这项工作都是请施工队伍来干,起码需要一到两天时间。“我们早早找好同型号的阀门,干活的人又都熟悉站上情况,所以活干得利索。以前这种活不归我们管。”韩忠虎解释道。

  “岗位整合,人员重组,竞争上岗,加上配套的激励机制,不仅室内用工规模减少17%,员工的精神面貌也有了很大变化。”采油管理三区支部书记尹玥对这次自我改革的效果十分满意。

  在集团公司公布的一季度油气生产队伍组织效能对标结果中,西北油田采油二厂采油管理三区在陆上采油管理区中,“人均产量指标”排名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