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5月25日 星期一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华为:磨难与智慧(连载之十三)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 王永昌/文

2.jpg

  第八章

  “强者在均衡中产生”:

  华为的灰度艺术

  ▲4.妥协是一种“丛林智慧”

  从2007年后,任正非越来越强调开放、妥协、宽容和灰度文化。

  妥协(compromise)这个词,在中国文化中略带有一定的贬义性,但在西方语境中,则是一个跟成熟、共赢联系在一起的,带有更多的褒义性。

  在不少人看来,妥协似乎是软弱和不坚持原则的表现,似乎只有毫不妥协,方显英雄本色。其实,“妥协”是双方或多方在某种条件下达成的一种共识。从思想文化上,“妥协”是一种综合、中和的理念和方法艺术。在解决具体问题上,“妥协”也许不是最好的办法,但在没有更好的方法出现之前,它却是最可行的方法。妥协并不意味着放弃原则,一味地让步。明智的妥协,通常是一种适当的变通,是一种换位思维,两极相克取其中,寻找各方的共同利益。如同体育竞技比赛一样,取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取得中位数,就是多数人的“共识”,反而是相对客观公正的。

  人们为了达到主要的目标,往往可以在次要的目标上做适当的让步。这种妥协并不是完全放弃原则,而是以退为进,通过适当的互让来确保基本目标的实现,也就是“退一步进二步”。当然,不明智的妥协或者说放弃原则的妥协,就是缺乏原则的利弊权衡,或者是坚持了次要目标而放弃了主要目标的妥协。这种妥协,往往会因代价过高而遭受不必要的损失。所以,适度的妥协、明智的妥协,是一种理念、态度,是一种美德,也是一种艺术,掌握这种高超的妥协艺术,是领导者、管理者的必备素质。

  明智的妥协与非此即彼的思维方式不同,它不认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只是征服与被征服的关系,人们之间只有对立的、不可调和的利害关系,因而没有任何妥协的余地。其实,人类社会不同阶层、不同组织、不同群体之间,往往存在着大量的共同利益和“契合点”,即使存在着明显的不同利益和分歧,但为了共同利益也是可以调和妥协的。

  合理、明智的妥协是一种智慧。在人类社会,有不少人信奉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这是与人类文明进化背道而驰的。其实,明智的“妥协”是一种非常务实、通权达变的“丛林智慧”。在任正非看来,“凡是人性丛林里的智者,都懂得恰当时机接受别人妥协,或向别人提出妥协。毕竟人要生存,靠的是理性,而不是意气”用事。在通常情况下,只有妥协,才能实现“双赢”和“多赢”,否则必然会两败俱伤,而妥协却能消除无畏的冲突。因此,坚持正确的方向与妥协并不矛盾,相反妥协是对坚定不移方向的坚持。毫无疑问,方向是不可以妥协的,原则也是不可妥协的,但在实现目标方向过程中的一些环节是可以妥协的。只要这种做法有利于更大目标的实现,为什么不可以妥协呢?任正非说,当目标方向对了,但倘如此路不通,“我们妥协一下,绕个弯,总比原地踏步要好,干吗要一头撞到南墙上?”

  “妥协”具有丰富的内涵和意义,而且懂得妥协的含义与积极去实践它也是两回事。任正非指出,纵观中国历史上的变法,虽然对中国社会进步产生了巨大影响,但大多没有达到变革者的理想目标。一个重要原因,是相对当年所处的时代环境,他们的变革可能太激进、太僵化,冲破阻力的方法太苛刻了。如果他们用较长时间来实践,而不是太急迫,太刚烈,收效也许会更好。这实际上是缺少中和的“灰度”。大方向应是坚定不移的,但并不是一条直线能实现目标的,也许是在左右摇摆中走的是曲线之路,在某些时段中来说,还会走一个圈,但是我们从长远一些看,从粗线条讲,它的方向仍是走向前方的。历史发展就是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任正非说:“我们华为的干部,太多比较年轻,血气方刚,干劲冲天,不大懂得必要的妥协,也会产生较大的阻力”,华为必须有妥协文化,在与世界先进公司的妥协合作中实现新的更大发展。

  ▲5.“宽容是一种美德”

  妥协意味着差异和尊重各方合理利益。组织与组织、企业与企业、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因而在处理各方之间关系时,必须尊重、认识、包容这种差异性。

  在任正非看来,所谓宽容,本质上就是容忍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性,不同的利益。不同性格、不同特长、不同偏好的人能否凝聚在组织目标和愿景理想的旗帜下,靠的就是管理者的宽容。宽容别人,其实就是宽容自己。多一点对别人的宽容,我们生命中就多了一份进步的空间。宽容是一种坚强,而不是软弱。宽容所体现出来的退让是服务于更大目标的实现,有利于全局和长远的利益。

  任正非说:“只有勇敢的人才懂得如何宽容;懦夫绝不会宽容,这不是他的本性。宽容是一种美德。只有宽容才会团结大多数人与你统一认知方向,只有妥协才能坚持正确方向从而减少对抗,只有如此才能达到你的正确目的。”

  对领导干部和企业管理者来说,宽容尤为重要。因为领导工作直接涉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任正非指出,人们开展工作,无非涉及到两个方面:一是同物打交道的工作,二是同人打交道的工作。不宽容,也许不直接影响同物打交道。一个科学家,性格怪癖,但他的工作只是一个人在实验室里同仪器打交道,那么,不宽容也无伤大雅。一个车间里的员工,主要是同机器打交道,那么,即使他同所有人都合不来,也不太妨碍他施展自己技艺去制造出精美的产品。但是,作为领导和管理者,是直接同人打交道的。一旦同人打交道,就离不开宽容和相互理解。

  要开放、合作、灰度,就需要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宽容。

  ▲6.“方向大致正确”就是灰度

  笔者认为,任正非先生讲的开放、妥协、宽容、灰度等华为文化,其核心是“灰度”理念,而“灰度”的核心含义就是反对非此即彼的思维,倡导彼此求同存异、互利合作的共赢逻辑。

  世界上绝对的黑和绝对的白的事物本来就是不存在的。所谓的“绝对”,在自然科学中也只是抽象的数学定义,在物理学上是不可能做到的。任正非解释说:“物理学上绝对的黑一打开,灰尘落上去,就变成深灰;绝对的白一打开,灰尘落上去,就变成了浅灰。”他说,华为提倡“一杯咖啡吸收宇宙能量”就是灰度,因为你听了别人的想法后,经过思考加工,吸收了人家的见解,又有了自己的想法,这就不是各自绝对的东西,而是相对融合的想法了。

  任正非说,“灰度”主要是对领导和管理者讲的。比如,一个组织和企业有几千人、几万人,如果没有妥协,就没有团结,就形不成合力。妥协是指人与人相处时,要彼此尊重各方意见,照顾各方利益,经“妥协”而形成“灰度”的共识。如果每个人都只坚持自己的意见,就无法把大家团结起来。所以,领导者常常需要绕一个弯,打一个圈,寻找到彼此间的共同点。

  任正非说,任何绝对黑或绝对白的观点,往往容易鼓动人,看起来也省心省力,但实践上往往行不通。我们通常需要既黑又白、黑白相间的灰色观点。尽管介于黑与白之间的灰度,是很难掌握的一种“度”,但这正是领导者所要做的职责。企业领导的关键工作,就是要把握企业发展的基本方向和目标,但方向和目标不可能做到绝对的准确,只能做到“大致正确”。

  “方向大致正确”,就是一种灰度。“正确方向”就来自“灰度”。领导人的素质和水平,通常体现在把握合适的灰度上。一个清晰的正确方向,一般是在混沌中产生的,是从灰色中脱颖而出的,而方向是随着时间与空间会有变化的,甚至有时会变得不那么清晰。非白即黑、非此即彼的做法,有可能会导致我们走向歧路。问题的难处,在于合理地掌握合适的灰度,推动各种影响发展的要素达到妥协统合,形成发展的前行态势。坚定不移的正确方向来自于灰度、妥协与宽容。因此,我们常常说,一个领导人素质如何就看他把握方向、节奏如何。领导者的水平通常就看他把握合适灰度的能力。

  任正非认为,我们处在一个快速变革时期。在这个变革时期,大家都要有心理承受能力,必须接受变革的事实,适应变革的环境。但在变革过程中,必须要有灰色的观念,不能简单化,走极端,否则结果会适得其反。

  公司的各个部门、各个方面都是既互相制约又互相推动的。有推动力又有制约力,只有动力而没有刹车是很危险的。相反,把车刹得死死的不能前进,企业生命也就停止了。这就要有辩证思维,把握好总体平衡、协调好有序的节奏。这就是华为公司倡导的开放、妥协、灰度理念,并在实践中努力保持公司既充满活力又安全有序的发展局面。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