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5月21日 星期四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精雕关键点 串起“珍珠链”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西北油田采油一厂百日攻坚创效行动再结硕果

  ■ 赵春国

  立夏过后,南疆大漠热气腾腾,处处红柳绽绿、沙枣飘香。塔河岸边,平整的场地、干净的设备、高耸的井架,与身着红工衣的采油工人们加班加点、拼搏大干的场景形成了一幅美丽和谐的“春耕曲”。

  面对疫情和低油价双重矛盾,西北油田采油一厂聚焦低成本发展,明确SEC储量、产量、成本目标任务,从增产增效、降本增效、优化增效、挖潜增效“四个增效”入手,全周期分析、全链条挖潜、全要素降本。截止目前,“百日攻坚创效”行动取得了重要阶段性成果,主要经营指标居分公司前列。

  全周期分析, 精准施策提产量

  “现在油价这么低,开发所作为采油厂的参谋部,要用最低的成本实现效益增产,我们技术人员必须冲在前面!”5月16日晚,星期六,该厂开发研究所刚到任不久的所长任波和副所长张伟、杨宗杰等人比平时更加忙碌,他们牺牲休息时间,对着办公桌上堆着半尺多高的油藏开发、工艺技术等资料埋头钻研。

  对油田生产单位而言,产量是效益的载体,没有产量,就不可能有效益。围绕低成本增产,技术人员夜以继日,组织了多次的增量成本分析会,查阅了上百万个油气开发数据,为了保证分析的准确性,他们把时间周期定为5年,就是说要深入分析过去5年来所有的资料,从浩如烟海的大数据中“剥茧抽丝”寻找低成本增产的最佳途径。

  通过分析发现,过去5年,每增产一吨油,投入从小至大依次为:注水、注气、措施作业;每增加一吨储量,投入从小至大依次为:注水、措施作业、注气。

  从注水、注气、措施作业历史投入产出趋势中,技术人员增产思路更加清晰,就是坚持低成本、低投入增产,进一步优化增量结构,以增加自然(注水)产量、稳定注气产量,优化措施、加强管理为主线,突出分类治理精准施策,实现低油价下增产增效。

  针对塔河2区盈利边际区块,技术人员转变区块开发思路,由单井治理转向单元治理,新增单元注气,扩大气驱覆盖程度;TK225井进行单元注气,邻井T207、TK263先后见效;TK225井已实施两轮次单元注气,井组累计增油5492吨,目前T207及TK263井仍然有效,井组日产油36吨。

  针对单井堵水、补孔效果日趋变差,井周潜力动用难度增加的现实,挖潜方向由井周转变为井间,以提升区域潜力动用程度;具体做法上以沉积微相为切入点,研究微相叠置关系,确定砂体构型,分析井间连通关系,对区域流场进行综合调整。TK951H与TK941H静态连通关系较好,前期存在一定动态响应关系,因此利用低部位TK951H井进行大泵提液分水,本井与高部位邻井TK941H井均见到效果,累计增油453吨。

  截至目前,采油一厂原油产量正按“百日攻坚创效”实施方案运行安排,在分公司效益配产计划线以上稳步攀升。

  全链条挖潜, 靶向攻关增效益

  “这口井每天产气14万方,我们要像对待自己的子女一样呵护它的健康!”5月12日,采油管理二区副总监薛志恒守在重点天然气井S96井上,仔细观察该井的温度、压力等运行工况。

  树立效益导向,采油一厂认真审视生产环节全业务链条,实行生产组织“大运行”模式,生产运行室、开发研究所、计划财务室等部门和各采油管理区一起,深挖细找每一个潜在的增长点,系统优化,靶向攻关,确保应收尽收颗粒归仓。

  天然气增效是一厂优势所在。在百日攻坚创效行动中,一厂成立了天然气保产项目组,生产、技术、管理区等齐抓共管、分工协作,在夯实存量基础降递减方面,通过注水保压效果再提升,累计增气140万方;通过现场运行间开轮作周期再优化,累计增气165万方;通过气井自喷基础再夯实,累计增气88万方;通过排水采气工艺再完善,累计增气1112万方。在挖掘增量潜力提水平方面,通过三叠系气层潜力排查,实现日增气1万方;通过石炭系含气甜点评价、奥陶系一间房组顶部储集体挖潜,预计日增气13万方。截至5月15日,天然气当日产量113万方,超过计划线6万方,指标完成率102%,在油田名列前茅。

  积极适应西北油田分公司投资下沉管理机制,一厂在2020年短半径侧钻产能建设中,通过对进山深度、轨迹等因素的不断优化调整,对侧钻井的进山深度、靶点前后进行了5轮次调整。1-4月优化投资172万元。在钻井设计上,鉴于TK7250,TK7251X两口井无需注气,对油层套管的选用进行了优化,采用价格相对较低的偏梯扣套管,1-4月优化投资87万元。

  采油管理一区组织开展生产运行优化劳动竞赛,充分发挥业务骨干的带动作用,攻克生产、技术、工作难关。该区劳模创新工作室研制成功井口智能多功能增压外输环保装置,在保证输油管道安全的情况下,提高输油效率。在TK260H等井实际运用后,节省生产时效90小时,直接增油90吨;每台装置每月可节约资金近5万元,预计年节约资金50余万元。

  全要素降本,节点管控巧“淘金”

  “托甫台TP13-2过渡流程外输管线成功投运,将该片区1000余吨原油全部经顺北外输管线运输,每天节约倒运费8万元,月降成本200余万元。”提起全要素降本,采油三区总监闫俊龙深有感触。

  该厂以业财融合为保障,实施成本管理全要素管控,针对关键节点、现场流程与管理流程进行系统梳理、全面查找,形成了运行优化、防腐治理等15个降本减费项目,不断推进价值管理升级。

  生产运行室作为成本费用重点管控部门,与油气处理部一起通过工艺革新,在塔一联凝析油系统停止卸中质油后,迅速将塔河一区、九区凝析油井进行排查后切入凝析油流程生产,目前已切入生产2口井,日增凝析油60吨,每月增效342万元。

  特车作业成本在生产费用成本中占比较大,该厂借助信息化建设成果,围绕特车作业的效率、质量、安全、成本把控等方面开展特车作业效能监测信息化深化应用,今年全年特车作业总计约1500井次,通过作业过程在线监测、精准把控,提升了作业时效,减少待命时间,全年可增效近40万元。

  既抱西瓜又捡芝麻。该厂发动全体员工,抓大不放小,从点滴做起,提出降本增效措施40多项。除生产成本以外,机关部室实行办公用品集中使用制度,后勤部门对绿化、车辆、印刷、通讯费都非生产性支出都进行了大幅优化,对大到开展电脑、空调等自主维修,小到节约一个纸杯、一支笔、一度电、一滴水,该节约的钱一分也不多花。

  “低油价时期必须走好低成本发展之路,把降本增效贯穿到日常工作的每一个细节中去,让每一滴油、每一方气都创造最大效益。”该厂副厂长何小龙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