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东胡集镇是著名的革命老区,这里曾打响“涟水抗日第一枪”。近年来,为把革命老区建设好,告慰先烈们的在天之灵,东胡集镇党委、政府采取切实措施,加大开放、开拓、开发力度,掀起大发展的热潮,决心拔掉穷根,栽上富苗,在脱贫攻坚的道路上铿锵前行。
谱写农业新篇,打造示范基地。东胡集镇党委书记高正飞殚精竭虑,用大手笔描绘新的发展蓝图。实施脱贫攻坚的“十大工程”,努力办好“十件大事”,把每一件事都办到老百姓的心坎上。把党支部建在产业链上,以“党员责任田+产业富民”的模式,打造亮点,精准扶贫。特别是现代农业亮点纷呈,特色迭出。新增稻蟹养殖面积1万亩、西瓜种植500亩、南美北对虾养殖800亩、食用菌种植300亩、湖羊养殖2000只,着力打造一帆河、涟漪河3万亩农业示范基地,实现低收入村集体收入18.5万元,建档立卡低收入户人均6200元的目标。复兴村的千亩高围鱼塘、斗墩村的千亩虾塘、姜圩村的百亩葡萄、李圩村的百亩花木,镇北村的2万只兔场、1万只蛋鸡场,也独具特色,各领风骚。镇政府不误农时抓关键,结合农业开发项目实施,组织人机力量疏浚沟河路30余条,争取项目资金在四斗河、二调河,规划新建节制闸3座,确保农田排灌通畅,为农业丰收夯实基础。
重振工业雄风,促进经济发展。东胡集镇乡镇工业在历史上曾辉煌过,有高(沟)老大、胡(集)老二的美称,后因错过发展良机而落伍。如何重振雄风,镇党委书记高正飞胸怀大志,决心开创工业经济新局面。没有发展平台,镇政府投入1000多万元,在扶贫产业园建成标准化厂房10000多平方米,已有三个项目落户;正在推进二期建设和三期规划,力争建成总面积3万平方米,以筑巢引凤达到项目落地。在东湖酒业园区内,新建标准化厂房2000多平方米,进一步把东湖酒业做大做强,增添发展后劲,擦亮“淮安老字号”的金字招牌,再现当年雄风。弘扬乡贤文化,引导在外创业有成人士返乡创业,先后上马了大唐红木工艺、乾涛科技、溢邦林峰机械、顺迈电器、得到家具等工业项目。发挥本地木材资源充沛的优势,做足木材加工文章。全镇有40多家板厂,带动低保户、低收入户、残疾人1500多人就业,每年获劳务收入2000多万元,把“小板厂”做成脱贫攻坚的“大文章”。
建设美丽乡村,提升开放水平。镇政府投入巨资,提档拓宽了胡鲁路、唐胡路、大胡路、港胡路等交通要道,打造了招商创业“最后一公里”。沟河栽植莲藕,路旁栽植樱花、海棠、杨柳、榉树、法桐等景观树木。正在建设的“小东湖”遍植花草树木、湖中栽植莲花,建设亭榭等,成为农民游览休闲的新去处。复兴、斗墩、小埝、桥西、胡集、嵇码、鲁渡、严黄、渠东等村建成了农民集中居住点8万多平方米,入住农户600多户。新一轮农房改善项目有序实施,东胡社区建设初见端倪,建筑面积24000平方米,入住农户216户,还将打造东胡社区仿古商业一条街。
东胡集镇加快革命老区建设卓有成效的举措,结出了累累硕果,打造了优越的发展环境,提升了开放水平。台商投资的南控新能源项目已到账外资400万美元,港商投资的比米农牧科技项目,已到账外资1000万美元。投资1亿元的风力发电项目,正在热火朝天地建设中。(陈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