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5月12日 星期二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显微镜”下找潜力 唤起油田“第二春”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1.jpg

●西北油田采油三厂TH10244CH新井投产前进行酸压施工现场。石立斌/摄

2.jpg

●4月28日,在TH10444H井大修现场,岗位员工正起油管作业。刘亚雄/摄

  ■ 赵云 唐博超

  “这是一口刚完钻的新井,一定要及时跟踪,时刻关注着动态变化,争取早日为上产奉献产能。”5月5日,TH10272CH井场,总地质师刘培亮正和他的同事们认真关注这口新投产的油井。

  在“百日攻坚创效”行动中,西北油田采油三厂用显微镜找潜力,通过化学堵水、精细注水、大单元调整、停产井复查、提前部署新井等工作,唤起了油田的“第二春”。

  化学堵水新工艺让低产井华丽逆袭

  截至5月1日,西北油田采油三厂实施化学堵水新工艺的有3口油井见效,同期增油25吨/每天,累计增油1491吨。“化学堵水新工艺的实施,效果明显高于近几年采用其他措施的增油水平。”采油三厂总地质师刘培亮说,“这表明我们在低产低效井及长停井治理方面,找到了新的方向。”

  采油三厂的五大区块经过近20年的开发建设,低产低效井、长停井逐年增多,截至目前,全厂进入低产低效井行列的油井有119口,占总井数的25%。进入长停井行列的油井有131口,占总井数的28%。能否治理好这批井,事关油田的稳产上产。

  管理着八区、十区南、十一区、托甫台区、试采区五个区块的采油三厂坚持效益优先的原则,针对低产低效及长停井这个庞大的群体,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在分析低产低效井生成原因的基础上,落实“三个转变”,充分开展化学堵水等新工艺试验,全力提升单井产能。

  T706井位于八区中部,2020年以来持续高含水生产。今年技术人员在总结前期堵水施工经验的基础上,精细刻画储集体结构,强化剩余油分布认识,通过优化堵剂体系及施工工艺,对该井进行了针对性设计,有效提升堵水成功率,取得初步成效。目前,日增油能力由0.2吨上升到18吨。

  精细注水激发油田“新活力”

  “我们厂通过改善断溶体油藏高压大规模注水效果,提升了井间储量动用和井周多套储集体动用,也使稳产更有保障,截至4月30日,累计实施24口井,增油2.8万余吨。”5月4日,采油三厂开发研究所所长蒋林告诉笔者。

  采油三厂作为西北油田的主力生产区,目前已投入开发超20年,部分区块开发矛盾依然突出。特别是八区、十一区等老区开发较早,已进入中高含水期,控水稳油难度大。面对持续稳产的压力,采油三厂坚持“精细注水保稳产”的理念,立足前端矛盾,通过保障水源、提升水质、优化系统和精细管理,不断夯实油田注水基础。

  位于托甫台区块的TP195X-TP126X井组经过大排量注水,取得重大突破,增油最高达20吨/天。对采油三厂来说,TP195X-TP126X井组的成功注水为其他井组恢复增油提供了宝贵经验。

  “此外,采油三厂对TP188X、TK1001CH等两个井组进行高效注水,均获得突破。”蒋林说。

  在高压注水上,采油三厂按照“一断裂一方案”的思路,依托岩溶地质背景,立足单元能力提升和井网调整,积极开展了低成本注水开发工作,注水量同期上升5.02万方,高压注水井数增加13井次,已累计实施24口井,增油2.8万余吨。实现高压精细注水,有效缓解了注水系统突出矛盾,实现了油田开发良性循环。

  大单元调整“挤出”3407吨效益油

  面对当前低油价严峻形势,采油三厂在大单元深度治理上下功夫,锁定产量富集区,从“流场、流线”调整入手, 持续提升大单元稳产增产能力,促进连通在动用储量高效动用,“挤出”效益油3407吨。

  该厂针对优选单元注气效果变差单元,技术人员通过注、调、驱、堵、引等多种技术手段相互协同,探索出了大单元治理对策。

  采油三厂通过开展对S86、S76、TH10421等5个大单元治理,重新激活单元顶部油线连通,提升储量动用效率,恢复日增油能力68吨/天,累计增油2397吨。

  S86单元处于八区西南角,是一个长期水驱开发单元。同时由于特殊的地质背景,处于逆冲断裂发育区,储集体平面展布范围大,纵向发育深度深。技术人员在这一地质认识的基础上,开展水驱效果变差治理,确定了气水协同构建立体注采井网治理方案。同时,采油厂还采用注采转换,压差交变对该单元进行深度治理,恢复日增油18吨/天。

  同时,针对优选单元注水效果变差井组,采油三厂通过进行大排量注水侦察,扩大注水横向波及效率,提升储量动用效率,开展治理5个单元,恢复日增油能力47吨/天,累计增油1010吨。

  停产井潜力复查夯实稳产基础

  “在采油厂,停产井是制约老油田持续发展的关键,如何使这些油井再次发挥作用,将为增产增效提供强有力的保障。为此,技术人员主动作为,反复对全厂停产井的潜力进行分析排查。”开发研究所副所长蒋林说。

  今年,面对老井稳产压力巨大的难题,采油三厂技术人员树立“每一口井都有潜力”的理念,本着“精细挖潜,颗粒归仓”的原则,通过“立足井网完善流线、识别分隔提高动用、深化认识恢复动用”三大方面在碳酸盐岩与碎屑岩两个层段开展油井潜力回头看工作,为12口停产井制定下步对策,通过提高井筒资源利用率,提高储量动用,夯实稳产基础。

  TH10406CH井位于十区的主干断裂附近,由于井筒垮塌处理难度大一直处于停躺状态,从4年前的停产井到获得中等产能,日增油9.7吨。对西北油田采油三厂来说,这口油井的成功治理不仅为同类型停产井恢复提供了宝贵经验,更为老区效益开发指明了方向。

  TP184井位于托甫台区,伴生次级断裂旁,缝网发育区,完钻层位奥陶系一间房组,2016年开井后受储层污染,供液严重不足,停止生产。在开展停产井潜力复查活动中,开发所技术人员立足井网提措施制定“复活”之策,为三厂开发贡献产能。

  3月12日,采油三厂对TP182X井量身定制“救治”手术,实施了大修作业,经过28天后,本井成功苏醒,含水由97%下降到85%,日产油能力达到18吨。

  新井部署加快节奏早投产

  今年,采油三厂提前部署新井,为掌握产量主动权,完成产量120万吨任务奠定基础。

  新井是油田产量接替的重要保证,采油三厂克服投资紧张、井位部署难度加大等困难,加快新井部署工作节奏,提前完成11口新井产能建设计划。

  明确超前实施新井任务后,采油三厂生产、管理、科研等部门多方联动,投资计划、开发管理、钻井工程、地面建设等系统高效组织运行。生产运行部门科学组织运行协调,落实工作进度,解决新井实施过程中遇到困难的同时,优化简化实施流程,安评、环评同步到位。基层各采油单位与相关地质、工程、设计等科研部门相互结合,集中开展新井建设会战,加快井位部署,缩短钻前准备时间,尽早进入现场实施,加快新井实施节奏。

  为应对疫情期间造成的困难,采油三厂主动介入,提前干预,节点前移,通过强化沟通协调,合理分解整合,一体化管控等多种手段加快产能建设速度。

  截至目前,新井基本按照预定计划在运行。已实现开钻5口井,到7月将全部投产,预计投产后日产80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