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丁玉萍 郑金国 胡强
● 毛谦明(右)和吴登亮联合研制的调偏光杆密封盒。
“这几天小心脏有60岁的感觉,总是怠速不稳,过山车飞一样的感觉。”4月20日,西北油田采油二厂采油管理一区生产运行中心主任吴登亮在朋友圈发了一条配有截图的微信。
这一消息,让邻厂采油一厂“毛谦明劳模创新工作室”掌门人毛谦明感到震惊和意外,他第一时间拿起手机:“登亮,什么情况?”
“没事毛哥,现在好多了。我到实训基地看看,真得感谢哥提的好建议呢。”吴登亮站在刚刚扩建改造完工的采油二厂实训基地抽油机前,看着减速箱上新增加的遮阳棚,想着夏天可以避免员工暴晒的情景,心里充满了对毛谦明的敬重和感谢。
他俩有着相同的“名字”——劳模;相同的“标签”——技能大师。
毛谦明,中石化集团公司技能大师,西北油田采油工首席技师,全国劳模,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吴登亮,中石化集团公司青年岗位能手,西北油田分公司技术能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劳动模范。
当大师遇到大师,不管是“面对面”还是“话对话”,总有聊不完的话。
毛谦明沉稳、厚道、随和,吴登亮活泛、性急、较真。两个性格迥异的人成为兄弟亦师亦友,还得从三年前“五一”期间举办的第六届西北油田分公司举办的技能大赛说起。
当“五一”和劳模相遇,毛谦明和吴登亮,两个不同级别的劳动模范发生了激烈交锋和碰撞。
这一届的技能比武在采油一厂举办,分为采油工、集输工和油品分析工3个工种。毛谦明既是大赛的巡视员也是裁判,采油工工种裁判由采油二厂吴登亮和采油一厂、三厂的3人担任。
采油工实操竞赛在采油一厂实训基地进行,天空不时有大风和沙尘出现。采油一厂的一位选手在调整冲次项目中,手中的工具无意中轻微碰到了电机电缆。
执裁过程中,因意见不统一,毛谦明和吴登亮发生了激烈冲突。
毛谦明认为可以忽略,不属于扣分项。吴登亮觉得不能碰,如果电缆老化就有触电风险,必须扣分。
经过一番唇枪舌剑的激烈交锋,仲裁小组最后采纳了吴登亮的扣分意见。
“登亮,是我错了。技能比武的目的就是加强基本功训练,严格竞赛标准应该提倡。你是对的。”回到单位基地的毛谦明,当天晚上打电话和吴登亮沟通。
“毛大师,你别和我一般见识,我就是性子急、一根筋。对不起啊,当时也没给你留面子。” 吴登亮压根没想到毛谦明会如此大度和谦虚,反而不好意思起来。
真应了不打不相识那句话,两位大师的相遇相知,在思维碰撞中擦出了一个个智慧火花,于是有了一个个金点子,一项项创新发明……
由毛谦明提议、吴登亮附议的“关于加强职工实训基地建设”的提案被评为油田分公司优质提案,项目经采纳后正在实施中。
油田分公司高技能人才提升班,毛谦明任组长,吴登亮为副组长,分两批50人到中石化华东技师学院学习。
针对采油二厂单井加热炉自控水平低、燃烧效率低、能耗高的问题,两位大师联手攻关,对加热炉自控系统进行升级改造,去年下半年实施后,避免了手动点炉带来的安全风险,降低了人工调温劳动强度,还通过自动开度调节干气排放率节省35%,节约人工成本、车油成本95%,每年增加经济效益569万元。
他们把困扰开发生产的“疑难杂症”当作共同研究攻关的课题,进行头脑风暴,优势互补,联合完成了抽油杆悬挂器改造、自动调偏自主润滑盘根盒等技术创新,在两个采油厂推广应用。
5月1日,毛谦明到采油二厂办事,专程到采油管理一区看望吴登亮,看到他生龙活虎的样子,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
“登亮,新一代42兆帕防喷器第一批产品已经到了,应用到井上员工反映很好。”
毛谦明兴奋地向吴登亮说着,经过我们无数次讨论、实验、整合,联系厂家加工,到最后的升级、鉴定、评价,终于大功告成,大大提高了油井开井时率,工作效率提高十倍以上,还降低了员工劳动强度,杜绝了井口污染。
吴登亮和毛谦明一见面手就紧紧地握在一起,有说不完的技术话题。
短暂的见面结束后,两人的手又一次紧紧地握在了一起,他们约定,等新的目标实现后再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