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丁玉萍 郑金国 胡强 李剑
当青春与石油同行,当青春与西部同在,便如喷薄而出朝阳,点亮了大漠戈壁。西北油田采油二厂青年突击队,在“百日攻坚创效”行动中勇当攻坚排头兵,为夺取疫情防控和生产经营“双胜利”掀起一场“青春风暴”,完成掺稀优化1599井次,完成注气53轮次,增油3100吨。
聚焦“储量、产量、降本增效”三大目标,该厂成立青年讲师团、青年突击队、青年创新团队,围绕勘探开发、安全环保、降本节能等重点工作攻坚创效。
“作为一名宣讲员,我要做的就是通过宣讲让青年树立大局意识,认清奋斗目标,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为完成采油厂各项生产经营任务贡献青春的力量。” 4月30日,赵忠文到10-3计转站对岗位员工宣讲后说道。
该厂组织3名团青干部加入局、分公司“青年讲师团”,开展形势任务微讲堂,通过上井站、到岗位、钉钉群直播等平台,全覆盖做好“百日攻坚创效”形势任务宣讲。宣讲内容既包含行动方案内容,又紧密结合采油厂生产经营任务目标。宣讲员用充满激情的宣讲影响、引导青年用青春正能量投身攻坚创效。
“在这样重要的时刻,我要和兄弟们在一起”。油气处理部“青年突击队”队长、副经理侯建平,一再推迟休假时间,投入到“百日攻坚创效”行动中,紧盯创效“重头戏”轻烃、液化气,提出每月合计超产50吨、质量合格率100%的任务目标。
这个平均年龄只有32岁,由副经理、技术员和现场班站长共8人组成的集输尖兵,时时冲锋在攻坚创效第一线。
“四号联混烃脱硫工程是创效的重点工程,早一天完工,就能早一天生产出比Ⅰ类轻烃产值更高的Ⅱ类轻烃,1吨的价格能高出550元左右。创效就得精打计算、分秒必争。”
李士通休假回来直奔距厂部35公里远的四号联合站,不到20天,他的脸已经被晒出了“口罩脸”。为了第一时间处理生产事宜,他晚上直接睡在值班室,同事们说他为了创效“拼了”!
“我要加入青年突击队,副产品销售我来跟踪”。陈阳主动请缨,接过了押送轻烃、液化气车的重任,为此经常赶不上饭点,泡面配馕成为他的家常便饭。看着一车又一车的轻烃液化气顺利地从塔河销售、运送出去,他微笑着,仿佛看到一车车的效益归来。
“关键时刻,作为青年,我们都要像冲锋在一线的战士那样守土有责,管好油井,多产效益油。” 开发研究所青年突击队长、副所长张世亮在形势任务宣讲会上大声动员。
该所47名青年在700多口油井中寻找降低递减、增加可采、提升效益的良策,重点推进9个高产见水条带治理,对21个低效单元制定产能恢复方案。强化超稠油井复产及高回压井治理,5口超稠油井实施复产,每天增产89吨;高回压井治理3井次,日增油70吨。紧紧抓住采收率这个稠油油田高效开发的“牛鼻子”,通过实施过饱和注水、水驱流道调整、不动管柱堵水、胶体泡沫抑制底水、胶体泡沫改善气驱5项工艺技术,截至目前,提高采收率实施16井次,日增油57吨,累增油6530吨。
为了组织好春季上产,张世亮带领青年连续加班编制上产方案,敲定提液、低成本堵水、过饱和、新增注水等各类工作量83井次,为上产提供了支撑。十二区“区块长”姚俊波2019年10月初返岗,本来今年一月就该轮休了,但当时区块产量不稳定,他选择坚持,一干就是7个多月。“技术达人”邱振军为了确保电泵井作业质量,对正在作业的5口电泵井对关键工序现场监督,常常忙得中午饭赶不上吃,还玩笑地说“就当减肥了”。
采油管理一区“青年突击队”勇当攻坚排头兵,抢投新井,抢扶躺井,处置异常,各项工作争分夺秒。
总能提出珍珠一样的点子的胡鑫,通过跟踪分析对比TH12195电泵井产能提出“降回压,增产量”措施方案,通过井口流程改造,将原来通过管线进站生产,改造成为现在的直接在井口生产倒入储油罐,缩短了输油距离,降低了回压,使老井“血液”畅通,稀稠比也从原来的4.0:1下降至1.6:1。
有着9年一线工作经验的杨小伟,与“吴登亮(劳模)创新工作室”成员共同攻关,发明了“带压起下杆柱作业双封防喷管”。该发明使用后能够提高生产时效4小时,节约泵车、水车、吊车等作业费用每井次0.7万元。
该区青年突出队自成立以来,完成掺稀优化1599井次,实现关键设备完好率100%,并顺利完成了“带压起下杆柱作业双封防喷管”创新项目的研发和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