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柳 陈远 本报记者 彭玖霞 文\图

●中纪委下派小谷溪第一书记柴杰向参观者介绍该村发展情况

●乐山市纪委下派的第一书记在介绍新种植的火龙果果园

脱贫路上“一个也不能少”。中央、省、市三级纪委用汗水丈量四川省马边彝族自治县贫困大山,用真情浇灌民族团结花。跨入新一个十年,劳动乡柏香村、荣丁镇后池村、民主乡小谷溪村、雪口山乡永兴村,在各级纪委监委帮扶下,在扶贫蓝图上走出了思想上扶志、项目上可持续发展、政策上兜底性保障的坚定脚步,贫困村的村民不仅吃得饱穿得暖住得好,还提振了创造新生活的精气神。
思想扶“志”:激发脱贫的内生动力
按照惯例,在彝历新年将至之际,后池村举办了2019年民族团结进步大会暨文明新风表彰大会,对一年来在民族团结进步、文明新风尚方面涌现出的先进个人进行表扬。
在小谷溪村,3月25日晚上,两个多小时的会议后,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机关下派小谷溪村第一书记柴杰惊讶地发现会议室地面除了泥土,以往满地的烟头、痰迹都没有了。走在村里,白天喜欢在村头聚众喝酒的年轻人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山间茶园里采茶忙碌的身影。
而在柏香村,连续四年开展的柏香村农民迎春运动会更是一年比一年热闹。无论是82岁的老人主动上台跳舞、展现脱贫后的精气神,还是运动会后买年货的习惯,都成了柏香村的新气象。
走在永兴村的田间地头,新的采摘园雏形已成,40多亩的采摘园里,桑葚挂满枝头,大棚里草莓清香扑鼻,承载着希望的采摘园“硕果累累”传递着永兴村丰收的喜悦。
扶贫先扶志,扶志更要与扶智结合起来,各级纪委监委从思想上扶“志”,培育村民自力更生、自强不息的精气神,激发老百姓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给予了昔日贫困村群众实现梦想的新生力量。
产业带动:实现可持续、有质量的脱贫
“今年村里的春茶卖了110多万元……”后池村党支部书记吉朵居作说,“自从帮扶干部来到村里,后池村就开启了大变化。”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机关下派后池村第一书记穆伟是吉朵居作口中的帮扶干部之一。2017年9月,穆伟来到后池村任第一书记,两年的驻村时间里,他和其他帮扶干部一起,带领全村抓产业发展、抓村级治理,成立厚驰集体资产运营管理公司。现在的后池村已经拥有1150亩脆红李、600亩集体茶园、500余亩“微茶园”、70亩林业示范项目、30亩林业苗圃项目、25亩莲藕。
在小谷溪村,啥玛石古家获得的“2019年度小谷溪村勤劳致富奖”被挂在大门最显眼的位置,旁边的茶叶加工房里,机器轰鸣、彻夜不停。而在山上的茶园里,妇女们正在忙着采摘茶叶。柴杰每天都在村里奔波,“小谷溪村的草场资源丰富,我们计划建立一个10亩的养羊示范园,再雇佣村民来园里干活,这样既能保证村民有收入,又能学习科学的养羊技术。”
站在柏香村6组返乡创业带头人余焱修建的新房前,记者打听起了“致富经”。“我通过土地流转的110亩茶园刚刚新种下了茶树,三年后投产,预计每亩收益将达到5000元,我计划走乡村旅游的路线,将我们柏香村推广出去!”提到自己的茶园和规划,余焱充满希望。在柏香村,余焱既是返乡创业的带头人,也是村里飞速发展的受益者。2015年8月,中央、省市纪委开始对口帮扶柏香村,分别下派干部驻村扶贫,让贫困的柏香村插上了“梦想的翅膀”。乐山市纪委监委下派柏香村第一书记徐亚雄告诉记者:“现在村里成立了专卖土特产的公司,新打造的110亩现代农业观光茶园已经动工,青龙水库也在有序建设中,柏香村的明天值得期待。”
走在永兴村的田间地头,500余亩的优质黄桃、水蜜桃连片种植,与相邻村打造的“千亩桃园”雏形已成;去年11月,存栏量880头规范化生猪养殖场正式投入使用;永兴村采摘园1期、2期项目也已经种上了草莓、樱桃、桑葚。目前,村内雪口山河流域农业园区也在“紧锣密鼓”的建设中,村民足不出村就能挣钱了。
“授人以渔”才能拔穷根。要实现脱贫致富,关键是要改变单纯输血的传统做法,打造具有持续造血能力的精准扶贫新模式,通过流转土地的租金、入股的分红、务工的薪金,多渠道稳定增收,让村民收入有了保障。
春光明媚、微风吹拂。柏香村、后池村、小谷溪村、永兴村犹如脱贫攻坚道路上的四朵“幸福花”,在小凉山深处盛开、绽放,香飘四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