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4月23日 星期四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竹笋成为马边村民的钱袋子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 汪玉华 陈远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在四川乐山马边彝族自治县大竹堡乡白岩湾村,当地村民依靠山区优势,大力发展竹笋种植,经过多年培育,今年村民们迎来了第一个丰收年。

  近日,大竹堡乡白岩湾村村民吉侯黑批正在自家竹林里采笋,一天300元的收入让他笑得合不拢嘴。他告诉笔者,今天的收获得益于几年前的退耕还林。吉侯黑批说:“以前,家里的耕地都是种玉米,产量低,收入少。自从全部换种山竹后,不仅获得退耕还林补助,今年开始还有了一笔可观的采笋收入。三月笋一天可采100多斤,可得300多元,采20多天,就有五六千元钱。”

  大竹堡乡白岩湾村4组是一个彝族聚居点,有彝族村民67户331人。该村地势海坡高,盛产竹笋,其中天然竹林2000多亩。每年8月份,当地彝族村民都会进山采笋换取收入。由于天然竹林分布不均,采笋效率低。为增加群众收入,2015年,当地干部积极引导村民栽种人工竹。5年来,在退耕还林补助的护航下,村民成功实现了产业转型,如今白岩湾村4组的人工竹林面积达到1200亩,每年3月份即可开采。白岩湾村也形成3月采人工笋,8月采天然笋的产业布局,村民实现了春秋两季竹笋双重创收。

  大竹堡乡白岩湾村村干部阿洛来沙说:“现在我们种植人工竹1200亩,加上自然林方竹2000亩,每年可给我们组老百姓带来收入是年人均1.2万元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