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4月22日 星期三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企业设备管理面临全新挑战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宫崎骏先生指出:“21世纪是一个复杂而不可预知的世纪,我们那些已经固化的思维习惯和价值观,正在接受新的挑战。”这句话对于企业设备管理者来说,是同样适合的,因为他们在设备管理领域里正面临诸多新挑战。

  年轻人不愿意干。随着老一辈设备人已慢慢退休,由于“脏苦累险”且工资低,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愿意从事设备管理工作,不少公司存在维修工需求缺口,以至于频频出现“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的尴尬局,所以基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改善待遇,从而引得来、留得住、用得上优秀的年轻人,是一个迫在眉睫的挑战。

  技术复杂。随着科技的进步、市场竞争愈发残酷等因素,企业采用的设备越来越精密和复杂,而嵌入互联网之中的设备,网络本身也会成为影响设备可靠性的因素之一,这一切要求设备管理人员具备越来越高的技术能力。也许有人认为,设备技术越来越复杂,可以寻求外包方(包括但不限于设备生产商)来解决。这固然是一条路子,但可能会出现被外包方“绑架”的情形,因此企业在很多时候有必要自己培养具备相应技术能力的人员。

  运行不成体系。TPM(全面生产维护)、ISO55000(即GB/T33172)资产管理体系等,均要求紧扣企业经营战略目标来设计和运行设备资产管理体系。但我国企业较多的设备管理人员似乎不习惯于体系化,而是凭着支离破碎的经验、或者救火式思维来开展设备管理工作,甚至还说“我只会脚踏实地,不会仰望星空”。其实稍加思索便可发现:如果不先仰望星空(考虑企业经营战略目标的要求),则脚踏实地的方向很可能是错的。没有“结构化方法(structured approach)”、未能理解管理体系的内涵与要求,导致了不习惯于体系化而热衷于碎片化运行。运行不成体系的一个直接恶果是按下葫芦浮起瓢。

  合规性。我国设备管理人员较多关注零故障(或可靠性维修/RCM)、备件费用、OEE(设备综合效率)等,却较少关注合规性。但设备管理违反法规的案例层出不穷,且常带来较大的人员伤亡和损失。例如,化工企业的检维修作业,未能严格遵守GB30871《化学品生产单位特殊作业安全规范》,导致事故频发:中毒、起火或爆炸、有限空间窒息、高空坠落、机械打击等。再例如,设备运行和检维修中的水气声渣排放未遵守环保法规,遭到执法机构处罚。

  智能维修的建设。不少设备管理人员不知道智能维修建设的内容、不知如何下手、或者误以为状态监测就是智能维修。国际上较多被采用的智能维修模式是Dan Miklovic等人提出的“制导维修(RxM,prescriptive maintenance)”。嵌入工业互联网的制导维修,其显著特点之一是基于大数据分析,主要框架是:① 描述(descriptive,发生了什么);② 诊断(diagnostic,为什么发生);③ 预知(predictive,将发生什么);④ 制导(prescriptive,系统自我提出和执行什么措施/解决方案)。另外,智能维修的建设较多出现了急功近利的形式主义,没有起到多少实质的改善作用,从投入产出比的角度是很不划算的。

  “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曾说:“动荡时代最大的危险,不是动荡本身,而是仍然用过去的逻辑来做事。”面对新时代所带来的种种挑战,设备管理者需要迎难而上,同时,大力展开创新工作,因为很多时候老方法是不能解决新挑战的。(蒋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