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龙,把咱们的‘神器’掂过来!开始接地。”
4月3日,在济南东城输气管道改线工地施工的中国石化石油工程建设公司所属的河南油建公司电工班长曾献松喊道。
“好咧。”电工来金龙应道。
接地,是把电力系统或电气装置与大地相连。在雷电天气等异常情况下,可保护电气设备安全,避免人身伤害。所以,用于电气接地的接地极(2.5米长镀锌角钢)一般要深深地插入地下3米之多,这样才能有效对电流电压进行散流泄压。
曾献松口中的“神器”,就是他们历时数月研发成功的打接地极的专用工具,它由一个大功率冲击钻和专用卡具组成。
你看,来金龙把接地极的一端放入卡具中,垂直对准事先挖好的80厘米深的埋深坑,启动冲击钻,只要5分钟,2.5米长的角钢就没入了泥土之中。
“以前,打接地极可是个力气活,”来金龙说,“要两个人配合,一个人扶着,一个人用铁锤砸。”劳动强度大,工效还慢,遇到土质坚硬时候,四五个人轮流抡大锤,一天打不下去十来根。
爱琢磨的曾献松就琢磨上了:要是能用电动设备代替人工就好了。他首先想到了既便携又有劲的冲击钻。怎么把冲击钻与接地角钢连接,这是个问题。他白天上班,晚上思考,几经实验,始终解决不了这个难题。
曾献松搞革新的事情被单位知道后,工会领导鼓励他们成立了攻关小组,还批了2000元的经费,让他们“鼓捣”。终于,他们研制出了专用的模具,边试用边改进,最终成型,可以轻松拆装不同类型的接地极。大伙给它起了个响亮的名字:“打接地极神器”!去年在河南油田280多口采油井信息化施工中,他们两个月时间里打了1120多根接地极,“神器”立了大功。“省时、省力!”是大家伙的共同感受。据他们测算,在仅280口油水井信息化施工中,就节约安装工时、台班10余万元,还大大提高了工效,节约了工期。
好东西要与人分享才有味道,现在“神器”已推广到该公司几十个工地。
广泛开展以“五小”为内容的群众性技术创新活动,把员工的“金点子”转化成为“金果子”,河南油建公司工会一直非常重视,通过指导立项、资金扶持、成果评比,激发了员工创新热情,仅2019年就涌现创新成果23项,创经济效益370余万元。
(王培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