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山东能源淄矿集团“青创先锋”杰出团队、亭南煤业绿色开采大学生队
日均充矸量2000余吨,置换煤炭35万余吨,消耗充填矸石42万余吨,创新创效800余万元。这是去年获评山东能源淄矿集团“青创先锋”杰出团队的亭南煤业绿色开采大学生队交出的答卷。
亭南煤业绿色开采大学生队,自去年4月1日负责该公司首个充填工作面-——1102工作面生产以来,一年时间,实现了充填工艺从开始的“水土不服”,到现在的“游刃有余”转变。
“突破固有思维,敢于尝鲜,大胆创新,是他们制胜的法宝。”该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杨小勇评价。
“向环保要效益,向安全要效益”
每班割煤1刀,日出煤量不足综采工作面的十分之一,还得耗费人力和时间专门充填矸石,充填开采这与传统的综采工艺大相径庭。这笔账怎么算?效益在哪里?该公司1102充填工作面投产之初,许多我感到困惑。
“向环保要效益,向安全要效益。”杨小勇一语道出充填开采的意义。该公司超前谋划,把充填开采作为公司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
3月23日,笔者随绿色开采大学生队队长李春华,来到1102工作面集中控制室。白墙、瓷砖、擦拭一新的变频一体机智能显示屏映入眼帘,迎面墙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环保标语格外醒目。“目前,矿井矸石外排量明显减少,产矸不见矸在我们这里正逐步实现。”李春华介绍,1102工作面在缓解公司环保压力的同时,颇有利润可算。按每天消耗2000立方矸石,外加置换出1200吨煤炭计算,员工的日平均收入可达400余元。
充填工作面的另一大优势是安全系数相对较高。相对于普通综采工作面,它的不同之处在于面后:综采工作面面后采空区会面临瓦斯积聚和煤层顶板下沉影响。相比之下,1102充填工作面后采空区则被矸石充填,瓦斯浓度仅为0.2%左右。截至目前,1102工作面已安全平稳推采420余米。
强创新 扫除安全“拦路虎”
“开面初期,运矸3号皮带采用传统布置方式,将机头安置在超前架外50米处。推采过程中,每个月就得缩一次机头。缩机头就会导致工作面停产,成了我们快速组织生产的‘拦路虎’。”李春华说。
绿色开采大学生队创造性地在3号皮带机尾处,实施了皮带机“倒拉正转”运矸方法。他们将本应设置在超前架外的机头,布置在回风顺槽入口处。这样一来,每班只需一人,15分钟便可完成皮带机尾回缩任务。皮带机“倒拉正转”技术的应用,每月可增加有效生产时间5天,每年仅节省人工成本就达72万元。
李春华介绍,之所以取得如此成绩,主要归功于他们的绿色开采创新团队。该团队下设电气技术、机械技术、创新成果实践转化等课题研究小组,担负采煤作业现场的技术研究、课题攻关、现场实践和成果转化。他们定期召开研讨会分析、论证创新成果项目,选定有影响、有推广价值的项目,由现场实践和成果转化小组在现场落实。
目前,他们先后实施了矸石充填开采生产工艺优化、后部多孔底卸式输送机吊挂位置优化、充填支架架间管路安装优化等15个自主创新项目,成功扫除了人工效率低、掩埋捣实机构、架间管路损耗大、后溜刮板链跳链等多个安全生产上的“拦路虎”,实现综合创效800余万元。
搭平台 引领员工强技能
4月12日,绿色开采大学生队机电副队长王永亮,利用检修时间对设备列车处组合开关设置故障后,组织6名维修电工进行故障排除比赛。
王永亮介绍,他们在1102工作面设备列车处建立了绿色开采综合实训基地,制作了充填开采工艺流程牌板,以及“二三一”充矸作业法、“3232”精益生产法等作业法和成果展示牌板。他们还制作了“设备故障快速诊断处置”卡,将设备主要症状、故障原因、解决办法配以文字和图片详细阐述,为员工快速排除、解决设备故障提供了重要依据。同时,他们让创新团队成员与创新能力较差员工结成帮扶对子,制定“孵化”“育化”培训计划,每旬组织一次技术比武,增强了帮扶效果。
自员工技能提升平台搭建以来,参与实战演练、技术比武的员工达150余人次,帮助20余名新员工、12名维修工实现了技能的快速提升和突破。
(赵维海 付金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