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4月16日 星期四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靶向攻关 让油藏潜力涌动开发活力——西北油田采油一厂油藏开发攻坚创效工作纪实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 孔守曾 张 伟

  今年以来,面对疫情影响,加上老区含水升高、自然递减加快等诸多因素,给西北油田采油一厂油气上产工作带来新的挑战。该厂以“百日攻坚创效”行动为契机,提出了“大干一百天,原油日产踏上3500吨”工作目标。油藏开发技术人员以“增加SEC储量”为核心,以岩溶系统分析法为指导,紧盯碳酸盐岩、大底水砂岩等四类油藏开发,精细地质研究,探索提高采收率的新技术、新工艺,不断提升老区开发质量和效益。截至2020年4月8日,完成原油产量33.1万吨,天然气1.04亿方,新增经济可采储量32万吨,13个开发单元中,有12个区块油气产量实现平稳运行。

  石头缝里布井网碳酸盐岩油藏唱稳产重头戏

  碳酸盐岩油藏是采油一厂的主力生产区,占全厂产量的60%,近年来,地质认识仅局限于“断裂识别”。“提升地质认识,是碳酸盐岩油藏实现稳产的关键,我们应用‘823’工作法,对岩溶系统进行再认识,明确储层之间的连通关系和储量动用状况,重新构建注采井网,最大限度地提高水驱储量动用。”该厂总地质师郭忠良介绍说。

  通过研究,技术人员弄清了岩溶系统的水流方向和发育优势通道,并总结出利用水驱构建井网的有利条件,在“石头缝里”挖掘增油潜力。

  低效区块的S72-1井组属于同一岩溶系统、同一控油构造,依托岩溶系统研究,技术人员在S72-2井组重新构建断溶体注水井网,实现了水驱立体均衡动用,目前该区块整体实现扭亏,日产原油由30吨增加到55吨。

  注气是碳酸盐岩油藏增产增效的重要举措。技术人员在TK236CH等6口井采取大排量注水措施,将氮气推至远井,达到动用远端阁楼油的目的,见效明显,目前,全厂93口注气井日增油水平达到500余吨。

  同时,探索应用短半径侧钻技术实施储层“微创手术”,调整完善井网,动用分隔储量,其中TK320CH2等5口井已经组织实施,可新增经济可采储量8万余吨。

  “通过重构注水井网、实施气驱治理等措施,碳酸盐岩目前日产原油稳定在2000吨左右,综合递减控制在10%以内。”开发研究所所长王佳乐说。

  “围追堵截”剩余油“水上漂”油藏实现稳油控水

  底水砂岩油藏产量占全厂产量1/3。受底水锥进影响,近年来油井含水持续上升,有些区块被技术人员称为“水上漂”油藏,稳产难度不断增大。技术人员针对控制已动用、控制未动用两类储量,强化剩余油分布和水淹规律研究,大力实施“堵-控-提-注”等一系列综合治理措施,挖潜方向逐渐从井周向井间转移。塔河一区的TK120H井、TK108H井,前期经过多轮堵水后,效果逐渐变差,技术人员创新堵水方式,将两口井同时设计、同时进行堵水施工,变单井堵水为“区域协同堵水”,最终达到有效堵水目的,目前该井组日增油20吨,累增油3120吨。

  二氧化碳驱是挖潜井间剩余油的重要措施。TK124H井组位于S41-4井区构造高部位,目前日产油只有25吨,剩余油主要富集在第1、2韵律段,技术人员在该井组开展CO2驱试验,目前已构建了“1注8采”注采井网,日增油40吨以上。同时,开展井间流场调整,动用区域剩余油潜力。通过对22个井组进行潜力排查,总结出提液激动、协同堵水等调整手段,2020年计划实施井间流场调整7井组,预计日增油30吨。

  “通过对底水砂岩油藏剩余油进行‘围追堵截’,目前产量保持在1000吨以上,新增SEC储量3.3万吨,‘水上漂’油藏实现稳油控水。”开发研究所副所长海刚说。

  对症下药治水窜窄河道变成“百里良田”

  河道砂油藏是典型的河流状岩性油藏,具有河道窄、延伸长、厚度薄等特点,地层能量保持程度低,开采难度较大,随着注水开发的不断深入,注入水水窜成为制约河道砂油藏高效开发的头号难题。 “要解决河道砂油藏开发难题,首先要量化分析注采流场,只有弄清它们的对应关系,才能科学指导高效开发。”技术员李宗睿说。

  AT9-13X井组是一个典型的河道砂井组,产量从35吨下降至20吨,技术人员发现井组注水优势方向为AT9-10H井,导致井组流场失衡。他们在水井实施“降注控水”措施,在油井弱流线方向进行“提液引水”,同时关停AT9-10H井。措施实施后,水驱效果明显改善,井组产量从20吨又提升到了30余吨。

  水窜是河道砂油藏治理的难点。YT2井组经过注水工作的深化,水驱开发效果逐步变差,通过水驱波及系数计算结果显示,该井组各流线方向的注入水波及范围严重失衡,急需开展“调驱治窜”。技术人员对这个井组注入冻胶分散体堵剂,封堵了水窜通道,扩大水驱波及范围,目前日增油15吨,累增油6200余吨,水驱开发效果得以改善。目前,河道砂油藏产量整体平稳运行,日产油300吨,年自然递减控制在3%以内。技术人员充满信心地说:“窄河道要变成百里良田。”

  精准潜力排查提升天然气单井产能

  今年以来,面对天然气自然递减增大、采出程度较低的实际,该厂一方面通过优化工艺措施保存量,另一方面精细油藏研究提增量,深挖增气潜力。

  大力推广应用新工艺,是破解天然气开发难题的重要举措。技术人员积极推广应用“小型撬装气举”工艺,延长了含水气井的自喷周期,目前该项工艺已在TK915-6XCX、TK915-13H等井应用,日生产能力均达到15万方。“该工艺注气量比原来每小时减少了1300方,又能快速提升了气井产能,具有重要推广价值。”工艺技术员钟敏说。

  塔河九区奥陶系是该厂天然气生产的主要阵地,但含水高达75%以上,技术人员对成藏条件和地震资料进行再认识,进一步明确了上奥陶系的增气潜力,先后在DK25-1、T904等井实施“上返酸化”措施,日增气能力达6.5万方。

  同时,围绕试采九区奥陶系“良里塔格”气藏和碎屑岩气藏的精细研究工作,也取得重要进展,目前共实施气井措施14口,日增气35万方,累增气2979万方。

  “下一步,我们重点对塔河石炭系砂体展布规律和油气富集规律进行研究,坐实天然气产量接替阵地,同时对九区奥陶系逐井开展潜力排查,预计日增气能力达10万方,新增SEC储量2亿方以上。”该厂总地质师郭忠良对天然气生产信心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