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2020年,中煤大屯公司的第一个颁奖典礼就是为首届“大屯工匠”而举办的。在现场,公司领导为6位获得“大屯工匠”荣誉称号的员工颁发了奖杯和5万元现金支票,让技术人才“名利双收”,更有地位、更有奔头。培养造就一支数量充足、梯次合理、技艺精湛的高技能人才队伍,服务公司高质量发展,是公司开展“大屯工匠”选树活动的初衷,也是公司开展员工素质提升工程的重头戏之一。
已经走过半个世纪的大屯公司,在持续推进转型升级和践行高质量发展中,人才队伍建设面临诸多挑战。如何破解人才困局,公司全面开展员工素质提升工程,利用三年左右时间,通过培养、评价、使用、激励等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体系的不断完善和有效实施,使广大经营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技能操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明显提升,人才保障基础更加坚实有效,企业核心竞争力进一步提高。
按下技能提升的“快捷键”
“这个掘锚一体机更智能、更安全,只需操作遥控器即可进行作业……”今年1月初,孔庄煤矿开展了掘锚一体机实操培训。
在大屯公司智慧矿山建设中,孔庄煤矿在7436溜子道应用了掘锚一体机这一新设备,实现锚杆支护和掘进同时作业。参加培训的职工听了培训老师对掘锚一体机开机、启动顺序、如何操作等,又看了操作示范之后,轮流进行了操作练习。“多练几遍,在井下作业现场操作起来就得心应手啦。”该矿掘进九队职工沙甲说。
随着煤矿技术装备和施工工艺的不断更新、生产规模的日益扩大,以课堂为中心的教学培训模式已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大屯公司不仅注重理论知识培训,更注重实操技能训练,建立了主井绞车司机、电瓶车司机、矿灯工等十几个工种的实操基地,通过“真刀真枪”实练,让职工尽快接近“实战”水平。“走,到实操基地去,咱再练两把。”成了大屯公司技术工人的口头禅。
而技术含量高、工作责任大、岗位人数少、不能形成培训规模的工种岗位的人员,如何提升技能水平呢?大屯公司开展了“名师带徒”活动。选拔一批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新精神,拥有较高理论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的专业岗位骨干,与年轻职工结成师带徒对子,发挥“名师”的技术传帮带作用。师傅手把手地教,帮助徒弟在较短时间内解决技术能力短板,工作经验不足的问题,缩短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距离,促使他们尽快成长为各自岗位上的业务骨干。
搭建素质提升的“新平台”
“利用空闲时间在线听课,时间好安排,学起来方便,对不懂的地方可以反复看。”徐庄煤矿职工夏磊说,“这种‘互联网+培训’教育新模式比以往的培训模式更灵活。”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大屯公司探索实施了现场培训与网络教育相结合的培训模式,不仅可以解决人员聚集的问题,还可以开展大规模在线教育培训,解决因地域限制、工学矛盾给教育培训工作带来的阻碍,整合职工碎片化时间进行学习培训,打破场地限制。
紧扣安全生产及“四化”建设的需要,结合各单位紧缺的技能人才实际,大屯公司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地探索人才培养新方式,积极搭建职工素质提升平台。不仅推动“互联网+培训”教育新模式,而且利用技能大师工作室、劳模创新工作室的示范引领作用,将爱钻研、肯攻关的优秀人才“孵化”成为技能大师;组织开展岗位练兵、技能比武等活动,持续提升职工素质和创新能力;借助新班组建设,将技能提升的压力传递到基层班组和一线员工……培养和造就了大批“金牌工人”“创新示范岗”和“创新型班组”,为推动企业技术进步、增强企业竞争力提供了人才保障和技术支撑。
同时,大屯公司创新人才培训机制,针对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开展了“我与副总同办公”活动,让副总工程师当老师,采用“同下井”“同开会”等多种形式,让学员参与技术方案、规程措施、风险排查等,丰富现场工作阅历。以及通过校企合作、定向培养的方式,加强知识技能型高技能人才培养,满足智慧型企业建设需要。
释放人才成长的“催化剂”
“有这么好的政策,谁不愿学技术呢。我身边的好多工友都有了转变,以前是‘要我学’,现在是‘我要学’。”龙东煤矿掘进一队职工马乐乐说。该矿下发了《关于开展多证人员奖励管理办法的通知》,对取得两个以上国家中级以上职业技能资格证书的人员,给予上浮20%岗位绩效工资和每月200—400元的奖励,倡导“一人多证,一人多能,一人多岗”。
在大屯公司,不仅自己学技能取得资格证书有奖励,而且成功带出徒弟同样有奖励。
“张团结三年内要为三个采煤队各培养一名技术大拿,每成功培养一名奖励张团结2万元,另外首层徒弟再带徒弟成功后,首层徒弟奖励2万元,张团结还可获得2万元奖励。”姚桥煤矿矿长邵福兵说。在人才培养计划中,该矿对专家型人才张团结专门制定了重奖政策,在全矿干部职工中引起了强烈反响。
推行“师带徒”技能人才培养重奖机制,在大屯公司各单位都很受重视,专门下发了红头文件。文件规定师傅在带徒期满后,组织专业人员进行考评,确认所带徒弟能够独立上岗,并能解决生产中的疑难问题,给予一次性师带徒奖励。
激励是人才成长的“催化剂”。在人才培养上,大屯公司不仅有物质上的激励,还有精神上的激励,规定职工达到高技能人才标准后,可优先转为管理岗位,优先安排高技能人才参加各类“评先选优”活动、健康体检、荣誉疗养等,让各类人才有更多的获得感和荣誉感。
(宗慧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