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何卫东 职工
目前,新冠肺炎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企业复工复产按下“加速键”,职工重新走上工作岗位。不过,由于受到疫情影响,有的企业一边复工,一边防疫,员工内心处于不安状态。
在疫情防控压力下,企业复工复产首先要为员工做好安全防护,避免企业聚集性疫情传播;另一个容易被忽视的,就是对员工的心理关爱。经历了疫情之后,累积的负面心理不仅影响个人身心健康,也阻碍正常工作状态的回归。员工存在不同程度的情绪障碍和心理问题。因此,在有序复工之后,企业要对员工的心理状态保持关注,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援助与干预。
合理满足员工安全心理需求。给员工以安全感,是企业的责任所在。配备消毒液、体温枪,配发口罩等要成为复产复工的必要前提。此外,企业应对员工进行必要的培训,使员工及时、正确了解新冠病毒知识和防护措施。综合考量员工上班出行的方式、乘坐电梯、进入办公区、办公区设施的使用、公共区域的维护、餐饮安排等注意事项,从每一个员工可触及的细节层面帮助其做到有效防护,重建员工安全心理常态。
提供心理援助,缓解“疫情应激心理”。前一段时间看到的一些复工复产报道中,有的地方和单位出现了新冠肺炎聚集性感染。这警示我们,疫情防控一刻不能松懈。而一些员工上班后比较敏感,每天早上醒来的第一件事,就是查看“新增确诊、新增疑似”的数量。员工的各种感知渠道都会被大量的媒体信息所覆盖,员工更容易受到情绪困扰。对于负面情绪比较严重的员工,企业要给予充分的关怀,必要时引入专业力量对员工提供心理援助服务,帮助员工科学认识自己的情绪,降低员工的焦虑感。
这里面,可对员工的心理状况进行评估,在心理援助时可以分类分级地加以干预,同时要认真观察员工在岗位上的情绪变化,做好正确引导。聚集性疫情的背后,折射出的是防控底线思维的缺乏,抱有侥幸心理。殊不知,就算只有万分之一的可能,一旦发生,必然会造成“一失万无”的严重后果,导致之前的百倍努力付诸东流。摒弃侥幸,方能有幸,只有谨慎又谨慎、小心再小心,高标准、严要求落实好各项防控措施,严防聚集性疫情才会和复工复产同步推进、同步到位。
复工复产,防疫先行。企业从加强员工健康监测,到做好工作场所防控;从指导员工做好个人防护,到优化工作流程,单位和员工思想上重视、措施落实到位,有效防范聚集性感染,推动有序复工复产。
增加员工线上培训,为员工赋能。由于目前疫情还未彻底结束,考虑到员工的健康和安全风险,很多企业的培训、会议均为线上学习。企业不妨在这一阶段,积极为员工安排一些线上技能培训,让员工“网上充电”,鼓励和帮助员工保持积极、上进的状态和斗志。有针对性地进行线上培训,在提升员工专业技能的同时,为之后的高效率和安全工作积蓄能量。
在复工复产中,无论单位还是个人,都应严格落实好各项防控措施,把疫情防控的网络织密、织牢。
企业复工复产按下“加速键”,职工也在陆续返岗,企业在此时应尽快调整状态,带领员工走出压抑恐慌,建立积极健康的心理预期,重塑员工的活力与创造力,这项工作做得越扎实,疫情过后企业发展也就越主动。企业为员工心理“疗伤”,也利于稳定员工队伍, 构建复工复产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