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3月27日 星期五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西北油田:抗击疫情保产量,坚决打赢攻坚战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1.jpg

●TP171CH油井更换抽油机施工(石立斌 摄) 

  “疫情防控阻击战要打,稳油增气攻坚战也要打,两场战斗都要打赢。要针对性开展工作,转变思维,强化油藏精细研究,深入开展注水注气工作的策略调整,通过进一步优化开发方案和强化措施、做到防疫生产两不误。”1月31日,针对疫情期间的油藏开发工作,西北油田采油三厂总地质师刘培亮召开紧急会议,对在岗的开发研究所3名班子成员提出了要求。

  结合实际情况,采油三厂按照“思想-产量-产能-研究”的“四位一体”模式深入开展工作,面对疫情管控造成油井能力损失约200吨/天的不利形势,通过科学调整,恢复能力近100吨/天。截至2月16日,累计生产原油14.94万吨,天然气3165万立方米。

  坚持党建引领,我是党员我坚守

  面对疫情,开发研究所党支部迅速成立了“抗疫稳产突击队”,快速投入到特殊时期“依靠老井硬稳定”的各项工作中。党员干部充分发挥“小蜜蜂”文化的凝聚力,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主动靠前,担当作为;在疫情防控和油藏开发工作中积极做到“排查有我、宣传有我、备战有我、冲锋有我、守纪有我”。

  “现在是疫情防控的紧要关头,所里有近一半的同事因休假无法按时返疆,人少任务重,这个时候我们必须上,没有讨价还价,党员干部要起到带头作用,大家团结一心,共克时艰,一定要把疫情对产量的影响降到最低。”支部书记甄建伟对微信工作群里对大家提出了严格要求。

  精确产量把控,越是艰难越向前

  面临注水注气规模上产的“平台期”和新井产建下沉的“探索期”带来的稳产难度大局面,开发研究所坚持问题导向,组织开展“头脑风暴”,结合实际情况寻找“好建议”,挖掘“金点子”,全力对油藏开发进行科学调整和精准把控。

  技术人员对油井全面排查,针对部分特车在注水、注气井现场暂无法搬迁的实际情况,通过深入研究油井地质特征及前期注气效果,及时制定新的方案,实施加大注气规模20-30万方不等,以求在提高本井气驱增油同时兼顾保证区域注气去周期效果。

  春节期间,技术人员却没有因假期而清闲一些,面对管理的8区、10区注水井效果变差,部分油井受疫情影响施工缓慢造成的产量波动,大家集思广益,主动出击,转变工作方法,跳出“现状就是合理”的思维陷阱,对大单元开展重新分析,针对地质背景好但生产效果变差的S86及S91单元重点梳理,明确单元动态响应关系以及剩余油赋存位置,制定了灵活调整方案。同时持续开展“一井一策”,排查老井产量增长潜力点,以最小的投入获取最大的收益。通过积极对TH10303单元水体能量评估,优化工作制度3井次,累计单元日产油由306吨上升到339吨,截至目前已增油1500余吨。

  同时,技术人员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大油井预判和处置力度,强化油井管理消除生产异常,利用PCS对TH10221CH等10余口重点掺稀井“全天候”实时跟踪,对油井回压、功图、电流等异常及时通过远程调整掺稀,确保2小时内恢复正产生产,一月份以来,采油厂稠油井实现“零上返”,减少待产井产量15吨/天。

  积极储备产能,越是困难越担当

  面对疫情带来的诸多不利因素,开发所积极转变工作方法,以将“疫情严峻期”转为“研究爆发期”为重点工作开展,强化做实“纸上谈兵”工作,持续深入开展地质再认识,油藏再分析等活动,排查了20余井次的立足主断裂、大单元的进攻型措施和注气工作量,提前准备2-3个月的储备量,为下步增储上产工作夯实了基础。

  技术人员持续加大研究力度,对17个单元和井组以“注、调、驱、堵、引”多手段建立、完善高效注采井网,通过高效水驱、气驱增加经济可采储量,通过单元井组综合调整“保产能”;同时持续加大注水注气规模“提产能”,通过对已设计的注水注气方案进一步优化,达到提时效、提动用的目的,已对20余口注水、注气井去周期加大规模,提高产能储备预计不低于150吨/天。

  根据西北油田统一部署,采油三厂积极接手投资下沉业务,统筹协调、扎实推进,为后期新井投资下沉“建产能”,全面完成产量任务做好准备。(石立斌 甄建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