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3月23日 星期一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新时代石油女工:撑起战“疫”半边天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1.jpg

●二联轻烃站岗位人员王燕(右)正在脱丁烷塔装置区巡检。

  ■ 丁玉萍 胡强 朱清峰

  疫情防控当前,上阵拼搏的还有坚守岗位、抗疫保产的石油女工。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缘的中石化西北油田采油二厂油气处理部15名石油女工,在石油生产战“疫”前线,以爱心和责任撑起了战“疫”半边天。

  辛勤的“小蜜蜂”

  陆冬丽,这位入职刚五个月的集输女工,勤于学习和思考,在二号联合站总能见到她匆忙的身影,干起活来就像一阵小旋风,被大家喻为“小蜜蜂”。

  面对全新的集输工艺设备,陆冬丽从零开始,天天像“跟屁虫”一样跟在师傅后面,不懂就问,熟悉现场设备,描画工艺流程图,学习“一册三卡”和应知应会等内容,熟悉交油、热媒、预处理、新罐区等岗位知识,历练本领,工作得心应手。

  “关键时刻我得盯紧了,决不能出半点差错。”面对疫情给集输生产带来的困难,陆冬丽告诫自己。

  二号联合站日处理原油1.18万吨左右,向下游井站输送混配稀油日均1.1万吨。随着疫情到来,本来就超负荷运行的二号联合站原油处理更加吃紧,管线腐蚀穿孔、机泵设备故障时有发生,高库存、高周转风险加大,再加上稠油处理“高粘度、高含硫、高矿化度”的“三高”难题,更是加大了处理难度。

  面临新冠疫情,陆冬丽加大巡检频次,随时处置异常和险情,每天背着空气呼吸器,戴着口罩,带着报警仪、测温仪、测振仪等爬罐检尺,查看大罐液位,查验水质,一边开关阀门,一边不时地用对讲和中控沟通,像精细校正天平一样将阀门丝扣开度精准控制,一遍一遍操作,一遍一遍检查,一趟巡检下来,满脸汗水顺着帽带和口罩往下流。

  “现在混烃颜色有点发黄,已停输。”2月27日13时许,陆冬丽巡检时发现脱硫装置区压缩机出口输往轻烃站的混烃颜色异常,立马停输并告知中控,迅速排查原因。

  混烃颜色异常大致由加热炉温高、压缩机频率高、拱顶罐液位过高及负压稳定塔塔压太低等原因造成。

  她和班员顾不上吃中午饭,立马分头前往各装置区排查捉拿“罪魁祸首”。

  “找到了,找到了。塔压负25千帕太低了。”陆冬丽高兴得手舞足蹈,她们经过30多分钟的摸排分析终于找出了塔压过低这个“祸根”,通过将塔压调至负20千帕,混烃颜色正常,恢复了正常外输,保证了安全生产。

  胆大心细的“铁娘子”

  “别人能干的,我也行!”有“铁娘子”之称的二号联合站轻烃站王燕,不仅能和男同志一样登高爬低,脏活累活抢着干,更是装置方面的“流程通”,每条管线走向、每个设备的脾性她都一清二楚。

  二号联轻烃站每天处理天然气20余万立方米,日均产轻烃78吨、液化气45吨,装置参数的微小变化都有可能引起波动或质量不达标。王燕随时关注和调整运行参数,凭着细心多次化险为夷,成为装置安稳的定盘星。

  二号联轻烃站的轻烃和液化气是全厂效益和西气东输的大事。疫情当前,为确保疫情期间产量稳中有升,王燕和岗位人员紧盯生产数据,对脱丁烷塔、脱乙烷塔的塔顶温度压力及温度精确调参,找准工艺优化制衡点,争分夺秒抗疫保产。

  轻烃站有压缩机、膨胀机等7台A类设备,是全厂的宝贝“疙瘩”。运行参数是产品质量和设备性能发挥的“晴雨表”,关键运行参数的一个小“喷嚏”都可能造成全装置“感冒发烧”。

  “常态化巡检就相当于给装置排雷,不容小视。”王燕常说。

  王燕等女工把女性的细心与温情投入到生产中,全站100多台套设备都是她们手心里的宝。她们不顾风吹日晒,经常到装置现场测温、测振,像爱护自己身体一样爱护设备,开展每小时一次点检,通过对设备“看、听、摸、测”,仔细了解设备脾性和健康状况,全天候守护装置安全,确保了设备高效运行。

  “不好,这台机子有问题。”3月18日17时,王燕准点来到装置区巡检,在走近压缩机C机时感觉有轻微异响。她不敢怠慢,立马用对讲叫来副站长张军磊等人现场分析观察,判断缸筒内可能有杂物,后经停机检修,果然发现进气阀片脱落进入缸体内。由于她发现及时,避免了大型故障及停机事故发生,她也因此获得队上安全正激励。大家对她竖起了大拇指。

  王燕等女工把女性特有的坚韧与精细融入日常工作的每一个环节,该站机泵设备完好率达到87.2%,设备利用率达98.6%,设备管理水平一直处于全厂各班站前列,获得分公司节能降耗标杆站。

  疫情发生后,王燕和爱人一直坚守在石油前线,只能在下班后才能与上初中的女儿视频聊上一会,懂事的孩子没有一句抱怨,还总是宽慰着妈妈。每每想起这些,王燕心中总有说不出的愧疚。

  王燕说:“待疫情结束,我一定回家,好好陪陪孩子。”

  在抗击疫情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石油女工舍小家为大家,在生产一线坚守岗位,以最有力的抗疫行动彰显了新时代石油女工的柔情和大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