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3月02日 星期一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专访魏江教授:面对疫情,恢复经济秩序路在何方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编者按]当前这场始料未及的疫情,对中国正常社会秩序的破坏和冲击巨大。在众志成城战疫情的同时,我们需要高度重视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以强有力的政策组合拳,尽早恢复正常经济秩序。

  2020年是我国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的关键之年,亟需各地结合自身实际出台对策,以应对疫情给经济带来的影响。魏江教授带领调研团队用了4天时间,就相关课题作了问卷调查、案例调查和电话访谈,掌握大量第一手的材料,并形成相关报告。为此,华东周刊对浙江大学管理学院院长魏江教授进行了专访。

  以下是访谈实录,期望能够为政府和企业提供决策参考。

1.jpg

  5500亿左右的市场直接降为零。后续,已有70多个国家和地区对中国公民提出了入境管制,中国的民用航空产业将迎来艰难时刻。后果是,航空业、邮轮观光业、酒店业大面积亏损,大量中小旅行企业扛不过去,酒店业在3月份之前入住几乎为零,4月难以恢复。

  其次,餐饮业是短期受影响最大的产业。2019年餐饮行业营收4.2万亿元,单单2019年春节假期,全国零售和餐饮业销售额就突破1万亿元,按照去年推算,2020年餐饮业损失仅春节就会高达5000亿元。数据显示,我国目前共有超过1000万家餐饮业企业,其中个体工商户占比超过95%,这些餐饮企业该何去何从?

  第三,对文化娱乐业的影响。按照恒大研究院根据2019年和这几年增长情况测算,损失大概是电影票房70亿。影视业除了直接损失,还有产业链上的损失,城市影院停业,与之配套的产业停业,影视公司投资打水漂。有制片人举例,影视剧总投资4500万元,把场景、工作团队算起来,按照停拍20天计算,就是将近1000万元损失。

  第四,对教育培训业的影响。教育产业的影响到今天为止还没有充分显示出来,但肯定有影响。如,上海2月5日正式发文,通知开学延后到2月底。各个高校目前正在准备网上教学,经济上影响不会很显著。但是,对社会上教学培训机构来说,已在开展网络教育的机构属于利好,线下教育则受到较大冲击。

  第五,对商贸业的影响。该产业中,商场服务业受电商冲击,在高昂的房租、人力成本、低廉的利润率下,活得已非常艰难,这次影响非常大,估计直接推向绝境。办公服务业,被称为风口的产业,要支付房租,还受到经济景气影响,短期难以恢复。小区周边各类日常生活门店,90%以上关门,按照场租每月每店5000元计算,用工成本每月3000元计算,如果不能在2月底开业,这些小微企业就要倒闭,或者出现社会问题。

  接下来,我想分析一下在半年内会受直接影响的产业情况。

  第一,对房地产的影响。房地产业几乎停滞,商业地产哀鸿遍野。1月26日中国房地产业协会向会员单位并全行业发出号召,暂停售楼处销售活动,目前没有销量收入,这种影响会具有延续性和滞后性。地产供给受限,开工复工难以预期。工期加剧,成本增加,供应放缓,交付违约风险加大。中大型房企资金链加紧,会有黑天鹅灰犀牛案例出现。此外,由于疫情后续影响,人们对就业岗位及收入预期会有下降,从而抑制购房需求。总体看,由于该产业规模巨大,对疫情的承受力相对较强,希望待疫情过后能尽快恢复。

  第二,对出口贸易的影响。出口贸易是中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正面临严峻的考验。现在不少主要贸易国,包括美国、英国、意大利、日本等已经暂停航班往来,如果停航到3月底,那么,两个月的国际贸易、人员往来就会暂停,再加上谈判、物流、资金周转等的影响,整个上半年出口贸易会受到大的影响。在世卫组织宣布解除紧急状态之前,来自中国的所有货物都将受到区别对待,食品和农产品甚至很难获得新订单。

  第三,对制造业的影响。对制造业的影响是全方位的,也是持续时间最长的。具体反映在:一是对交货的影响。目前很多工人不能按时出门返厂,很多原材料厂商的物料供应不正常,导致出口交货延误及不确定性,影响资金周转,产生严重延误导致的赔款等经济损失;二是对供应链的影响。现在产业链是全球化的,客户的供应商分布在不同国家和地区,这次疫情会导致部分甚至全部订单转向其他国家和地区,即使疫情消失后,中国企业能逐步恢复正常生产,也很难把订单抢回来;三是对现金流的影响。长时间不能正常生产将导致企业严重亏损,估计如果持续两个月以上,企业将不得不裁员直至关门。一般来说,中小企业在腊月二十前后放假,现在已经1个月了,如果2月底复工,意味着要消耗两个月储备,对于中小制造企业来说,停工超过2个月就意味断流。

  华东周刊:针对您提到的这些影响,您有哪些政策建议?

  魏江:中小民营企业是中国经济的活水源头,“信心比黄金更珍贵”,我呼吁政府要尽快想办法让企业能活下来,短期要救急,先“活着”才有可能“活好”。政策出台的基本思路是因业因地、长短结合、精准施策。建议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尽快出台政策。

  短期政策以财政政策为主。直接决定企业生存的是人工工资、租金和现金流。为此,我建议:

  一、减免租金。对于租用国有用地、用房的,直接减免1~2个月租金。对于租用非国有企业用地用房的,政府给予延缓缴纳期间的租金,按照市场利率给予相对应的财政补贴。

  二、工资补贴。对于中小企业员工,在对非正常开工期间的工资支出进行补助兜底。参照新加坡的做法,对于疫期就业的员工,给予工资总额30%的补贴。对因疫情没有上班的员工,允许企业与员工协商工资额度和发放方式。

  三、财政贴息。对企业用于发放员工工资的银行贷款,政府给予财政贴息;对延长贷款期的,给予疫期贴息。对于疫情期间帮助政府承担巨额员工成本的企业,在社保、五险一金等方面予以优惠补贴。

  四、保现金流。对于信用质量、运行质量和产品服务质量有保证的企业,银行不抽贷、不压贷、不断贷。对部分一直以来经营业绩良好、但迫于疫情影响遭遇现金流困境的企业,提供中长期的低息甚至无息贷款,加大资本扶持力度。严格督察银行对融资政策的落实情况。

  五、培训费补贴。对中小企业在停工期间组织职工(含在企业工作的劳务派遣人员)参加各类线上职业培训的,纳入地方教育附加专项资金补贴企业职工培训范围,按实际培训费用给予补贴。

  此外,我对金融政策、短期用工政策有一些补充建议。在金融政策制定上,各地已出台了不少政策。补充两点建议:一是突发事件期间的就业保险。在疫情还没有完全消除之前,对于符合生产条件的员工,在工作期间给予就业保险。二是发挥国家政策性银行作用。设立疫情防控专项紧急融资,发放专项项目贷款,确保贷款利率低于同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水平;在短期用工政策上,政府要动员社会力量,共同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各地政府、企业结合当地当前实际,制定返岗人员的标准要求,由输出地政府有组织集中输出,全程医疗监测。二是输入地政府组织企业集中有序接收安排,严加把关返岗人员条件,不附合条件的一律不准返岗。三是工业园区封闭式管理,进行全程疫情监测,园区生活物资保障,由管委会统筹安排,集中分发。返岗员工吃住全部在厂区,24小时不许出厂区。四是原材料和产品物流推行全程供应链管理,运输车辆统一消毒;严格做好公共交通的消毒,鼓励有条件的人员尽量不使用公共交通工具返岗。

  除了上述政策之外,我建议政府能够研究制定以下政策:

  一、尽快出台全年的减税政策,包括增值税、土地税、房产税等,让全体企业能够对减免税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对未来经济保持信心。

  二、研究启动“五一”七天长假制。这是非常重要的内需张力,虽然春节的旅游餐饮损失难以弥补,但要发展好旅游业,专门设计政策,在做好安全、健康等有效管控基础上,提振整个旅游业的信心。

  三、调整完善房地产政策。政府适当放松限价,对冲企业成本压力。适当放松限购限贷,通过进一步提高首付,来有节奏地激活房地产市场。

  四、加快发展网上经济。无论是消费、商贸、文化娱乐业、教育、餐饮等,还是制造业,要出台有效政策,推进网上经济,借危为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五、加快物流产业升级。本次疫情充分反映了全链条物流的短板,建议政府要发挥市场的基础性、决定性作用,切勿画地为牢,切勿体制内封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