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2月03日 星期一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华为:磨难与智慧(连载之八)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艰苦奋斗是华为文化的魂,是华为文化的主旋律,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能因为外界的误解或质疑动摇我们的奋斗文化,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能因为华为的发展壮大而丢掉了我们的根本——艰苦奋斗。

  任正非

1.jpg

  ■ 王永昌/文

  第四章

  “以奋斗者为本”:华为的管理智慧

  ▲9.不能让雷锋吃亏

  提倡以奋斗者为本,既要鼓励员工为企业发展无私奉献,又要在考核、评价、待遇等方面得到价值回报,并形成不让奉献者吃亏的制度安排,使奋斗者文化得以落地并常态化。

  任正非指出:“‘以客户为中心,以奋斗者为本,长期艰苦奋斗’就是一种利益驱动机制。以奋斗者为本的文化可以传承的基础就是不让雷锋吃亏,对那些有使命感、自觉主动贡献的人,组织不要忘了他们。这也就是华为文化,要使这个文化血脉相传。这个文化不是在大喊大叫中建立起来和传承下去的,它要落实到若干考核细节中去。要春雨润物细无声般地将文化溶解在血液中。”

  不让雷锋吃亏,让奉献者得到合理回报。这样才会有更多的人为公司做出奉献。这既是华为的核心价值观,也是华为的基本价值分配政策。

  要按价值贡献,拉升人才之间的收入差距,给火车头加满油,让列车跑得更快些、做功更多。人才不是按管辖面来评价待遇体系,一定要按贡献和责任结果,以及他们在此基础上的奋斗精神。任正非说,“我把‘热力学第二定理’从自然科学引入到社会科学中来,意思就是要拉开差距,由数千中坚力量带动十五万人的队伍滚滚向前。我们要不断激活我们的队伍,防止‘熵死’。我们决不允许出现组织‘黑洞’,这个黑洞就是惰怠,不能让它吞噬了我们的光和热,吞噬了活力”。

  在华为公司,一个突破性的重大理念,就是认为劳动、知识、企业家和资本共同创造了企业的全部价值。华为为了建立公司价值分配体系,在理论上对价值创造的要素做了新的分析评估,并突破了古典经济学价值创造的理论,即一般意义上的劳动创造价值的理论。这个理论突破为华为公司价值分配体系的设计奠定了基础。

  据此,华为还鲜明提出了“知本主义”“知本论”。任正非风趣地说,“我们已经走到‘知本主义’这条路上,我们把知识作为本钱。知识里面已隐含贡献,历史贡献在企业中以股权形式得到补偿”。至于“知本论”,我们把它留给社会学家去研究吧。

  长期以来,华为秉承不让雷锋吃亏的理念,建立了一套基本合理的评价机制,并基于评价给予激励回报。公司视员工为宝贵的财富,尽力为员工提供了好的工作、生活、保险、医疗保健条件,为员工提供业界有竞争力的薪酬,员工的回报基于岗位责任的绩效贡献。

  ▲10.人力资源管理体系要引导队伍冲锋奋斗

  “以奋斗者为本”的价值观和奋斗文化要在企业落地生根,最重要的是人力资源管理体系、考核激励机制要有明显的导向。

  任正非指出:人力资源管理体系要导向冲锋,要让队伍持续去奋斗。如何让队伍持续奋斗?你怎么考核他,你的考核方法是什么,这是关键。我们的考核方法,不仅仅考虑他和别人比,更要考核他和自己比,自己和自己比,看是不是进步了。说末位淘汰,那看你自己进步了没有,你怎么才叫进步,我们综合看一看,没进步,你自己就下台,换个人上台,这样,我们新陈代谢,流水不腐。我如果确保老干部的地位,确保中层干部的地位,最终结果就是我们葬送了人才的地位,让真正的人才上不来。我们要成为一个开放的平台,人人都可以跳舞,下去的人还可以上来的。

  任正非认为,华为公司最主要的人力资源精神,就是要保持奋斗,奋斗精神永远都不能改变,使命感、危机感、饥饿感永远都不能改变,否则我们将来就会陷入万劫不复的危机。实际上我们的危机现在已经出现了,我们的一些中层干部开始惰怠了。

  华为通过不断贯彻落实奋斗的精神和理念,把客户需求导向和为客户服务蕴含于干部员工招聘、培训教育、考核评价、选拔激励之中。几十年风雨磨砺,华为终于造就了闻名中外的奋斗文化,用奋斗文化培育出了奋斗的华为人,创造出了奋斗者的辉煌。

  ▲11.颇具特色的集体领导制度

  华为“以奋斗者为本”“走集体奋斗的道路”的价值理念,还落实在干部队伍、特别是领导班子的制度建设上。

  2009年,任正非在《具有“长期持续艰苦奋斗的牺牲精神,永恒不变的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是成为一个将军最基本的条件》一文中指出,“我们的干部走向将军的必然之路,就是要有长期、持续地坚持艰苦奋斗的牺牲精神、永远不变的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这是成为将军的最简单最基础的条件。当然,在任正非眼里,华为的“将军”是一个庞大的群体。

  曾有不少媒体记者问任正非的接班人计划。任正非说,我们一直有继任计划。但“继任不是交给个人,而是交给一个群体,群体下面还有群体,一群群套着这个群体,像链式反应一样,是一个庞大的继任计划,不是一个人的。不然,万一这个人生病了怎么办?何况我们还是一架‘烂飞机’,所以继任不是一个人,而是一群人。”

  华为公司今天的成功不是一个人的奋斗故事,而是拥有一个无私的领导层和一大群不服输的团队。任正非坚定地认为,“在奋斗这个问题上我们不容妥协,不奋斗的人,明哲保身的人,该淘汰就坚决淘汰,否则无法保证公司的长治久安”。

  大约2004年,美国顾问公司帮助华为设计公司组织结构时,认为华为还没有领导中枢机构,提出要建立EMT(Executive Management Team),但任正非不愿做EMT的主席。于是,就提出了一个轮值主席制度,由8位领导轮流执政,每人半年,经过两个循环,演变到现在的轮值CEO制度。

  也许正是这种无意中的轮值制度,平衡了公司各方面的矛盾,使公司得以均衡成长。正如任正非所说,轮值的好处是,每个轮值者,在一段时间里,担负了公司CEO的职责,不仅要处理日常事务,而且要为高层会议准备起草文件,大大地锻炼了他们。同时,他不得不削小他的屁股,否则就达不到别人对他提出决议的拥护。这样他就将他管辖的部门,带入了全局利益的平衡,公司的“山头”无意中削平了。

  后来,任正非风趣地说,“我相信由于我的不聪明,引出来的集体奋斗与集体智慧,若能为公司的强大、为祖国、为世界作出一点贡献,二十多年的辛苦就值得了”。

  任正非更相信制度的力量,公司的命运不能系于个人。在华为,轮值CEO和公司制度都不是个人决定一切,而是实施民主集中原则。轮值CEO在轮值期间是华为公司最高级别领袖,任正非和董事长是虚位领袖,行使的是否决权,我们不行使决策权,行使决策权的是轮值CEO领导下的常务董事会。轮值CEO制度充分保护了干部,若像西方企业走马观花式更换几次CEO,每换一次就带走一批干部,人才就会流失,公司肯定就跨了。他说,公司的命运不能系于个人。否则,个人遇到安危,公司就不运行了?面向未来不确定的生存与发展环境,我们唯有坚持集体领导,才能不断战胜困难,取得持续的胜利。集体领导机制的生命力与延续性,是通过有序的换班机制来保障的。“希腊大力神的母亲是大地,他只要一靠在大地上就力大无穷。我们的大地就是众人和制度,相信制度的力量,会使他们团结合作把公司抬到金顶的。”“我们实行EMT轮值主席制度,实际上就是在交接班。让所有成员,轮流主持工作,历练他的水平。未来几年我们董事会的运作,还会继续推行轮值主席的制度。”

  2018年,华为已经完成了170个国家、96768名持股员工的选举,并形成了新一届的领导权力机构。华为交接班最主要的制度和文化的交接班,“在这个问题上,华为要强调的交接班是要建立一个文化、制度、流程的交接班,而不是要交接给某一个人。”这样,华为不管谁来干,都不会改变其核心价值观,“确保公司‘以客户为中心、为客户创造价值’的共同价值得到切实的守护与长久的传承”。

  华为的传承和发展,不但要靠制度,还要有理想的支撑。华为人总有“一种为社会贡献的理想,支撑着这个情结。因此接班人不是为权力、金钱来接班,而是为理想接班。只要是为了理想接班的人,就一定能领导好,就不用担心他。”

  ▲12.群体化的股权结构

  钱散人聚,钱聚人散。任正非有句名言:“钱给多了,不是人才也变人才。”华为人为何拼命工作?根本的一点,是因为任正非把98.99%股权分给了他们。华为CFO孟晚舟说:“以前,我们是按学历定薪。现在,我们是按价值定薪。牛人年薪也不封顶。你有多大雄心、有多大能力,我们就给多大的薪酬。”可见,华为的股权结构是与公司员工的贡献度关联的。这就是共创共享的机制。这种股权结构使华为员工有着极强的凝聚力。

  任正非曾说,一个公司有活力、能走向成功需要两个要点:方向大致正确、组织充满活力。那么,企业的组织活力主要来自哪里呢?他认为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选拔优秀的人才,二是有效的激励机制。

  而无论是企业优秀人才的选拔还是有效的激励机制,其中最根本的是按什么来分配利益,而这种利益分配机制,比较理想的状态是,既要有利于企业长期发展又能满足员工当前利益,既有利于企业高效运行又能聚合员工心力,既有利于调动骨干队伍又能惠及员工,总之,要形成一个有平衡有层级、有活力有合力的命运共同体。形成这种共同体的关键是股份股权的制度安排,而且这种制度安排又具有开放性、灵活性和流动性。股权设计是一个企业发展战略和核心价值观的展现,是一门管理技术和艺术,更是一种深邃的智慧。股份搭配好了,钱分配合理了,管理的一大半问题也就解决了。企业的竞争是企业高管的竞争,也是员工群体的竞争。所以,你们要想把企业办好,就要把团队内部利益处理好。要使团队和员工有责任有激励有共享,要形成一个企业的命运共同体,风雨同舟,凝心聚力。

  华为确立的“以奋斗者为本”的企业文化,既注重调动每个华为人的积极性,又体现了集体的、协同的、整体的奋斗精神。“华为是华为人的华为”。华为的集体主义价值观和奋斗者文化理念,最终还是要落到共同利益上的。任正非把自己在华为发展中的作用和自己的长处,概括为“浆糊的粘合”作用。他说,“业界老说我神秘、伟大,其实我知道自己,名实不符。我不是为了抬高自己,而隐起来,而是因害怕而低调的。真正聪明的是13万员工(2019年6月止,华为员工已超过19万——引者注),以及客户的宽容与牵引,我只不过用利益分享的方式,将他们的才智粘合起来。”

  如何用利益分享的方式将华为人的才智粘合起来,这是任正非引领华为之船乘风破浪前行的重要使命。可以说,华为“利益分享”的最大特色,是它的群体化的股权结构。2011年12月25日,任正非在“一江春水向东流”的讲话中,讲述了早年的一个“秘密”:“我创建公司时设计了员工持股制度,通过利益分享,团结起员工,那时我还不懂期权制度,更不知道西方在这方面很发达,有多种形式的激励机制。仅凭自己过去的人生挫折,感悟到与员工分担责任,分享利益。创立之初我与我父亲相商过这种做法,结果得到他的大力支持,他在三十年代学过经济学。这种无意中插的花,竟然今天开放到如此鲜艳,成就华为的大事业。”

  任正非表示,我们个人都没什么钱,公司赚的钱都分给了大家,可以吸引很多优秀的科学家、优秀的人才加盟到队伍来。“我不是一个大富豪,当然也算一个小富豪,过去说我是穷人是可以的,但经历了20多年,我被逼成了富人。中国有句话‘财散人聚’,把财散去以后,全世界科学家都愿意跟我们合作,走到我们这个队列,我们怎么会走不快呢?美国的钱被华尔街拿走了很多,科学家拿得很少,可能科学家就跑到我们这儿来了。”

  任正非是有胸怀格局的企业家,企业是他和华为人成就理想、事业的舞台,企业也是一个社会的命运共同体。体现在利益要有共享性,在股份上应有或大或小的群体化股权结构。华为是企业内部股,没有上市,也不允许其他外来资本进去。目前华为公司所有权归属96768名(2019年5月)持股员工,他们全是本公司的员工,没有一个外部的非公司员工。这也就是说,尽管华为持股人所持股份会有差别,但超过50%以上的华为人持有股份,说明华为的股权结构具有相当的群众性。在华为的领导层中,任正非的股票最多,但也只占公司的1.4%左右。

  任何一个组织、单位都是由个体组成的整体。但整体的力量不等于个体力量的简单相加。企业管理就是要解决企业所有人员如何达到最佳工作状态、创造最佳绩效这个根本问题,这涉及到企业的发展战略规划、企业价值观、企业管理制度、企业财务制度、企业领导干部管理制度、企业文体活动,等等,核心是要处理好利益关系,形成企业利益命运共同体。这一点,对民营企业尤其重要。

  ▲13.奋斗者是群体的奋斗

  在华为,“以奋斗者为本”,并不是“单个人的奋斗”,而是“群体的奋斗者”。

  “真正想做将军的人,是要历经千辛万苦的。”

  任正非指出,“华为文化的真正内核就是群体奋斗。所以你们如果将来想有大作为,一定要加强心理素质训练,要多边、多层次、多方位地沟通,要学会怎么做人。只有学会了做人,你将来才会做事。在关键时刻,你才会胜则举杯相庆,败则拼死相救”。

  与许多企业家的认知不一样,任正非认为,“华为是靠企业文化、精神黏合的。在于它的组织方式和机制,不在于它的人才、市场、技术等。华为是有良好制约机制的集体奋斗”。

  1994年在致新员工书中,任正非指出,“华为公司是一个以高技术为起点,着眼于大市场、大系统、大结构的高科技企业。以它的历史使命,它需要所有的员工必须坚持合作,走集体奋斗的道路。”“没有这一种平台,你的聪明才智是很难发挥,并有所成就的。因此,没有责任心,不善于合作,不能集体奋斗的人,等于丧失了在华为进步的机会。那样您会空耗了宝贵的光阴”。

  任正非认为,“下一个时代是群体奋斗、群体成功的时代,这个群体奋斗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别人干得好,我为他高兴;他干得不好,我们帮帮他,这就是群体意识。”

  华为是“大家的华为”。任正非要培育华为的集体意识,走集体奋斗之路。他说,我们要团结所有人,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包括曾反对过你,而且反对错了的人。大家本是同根生,都是背井离乡人,应以博大的胸怀处理周边关系。他经常发表讲话和写文章,鼓励大家共同奋斗,感谢每一位为华为作出贡献的人。

  任正非深为欣慰的是,所有华为人能团结在一起,众志成城,形成强有力的奋斗力量。

  ▲14.忘却艰苦奋斗就意味着背弃华为文化

  华为取得了辉煌成就,但繁荣的背后潜在着危机,不继续艰苦奋斗就意味着消亡。

  任正非十分清醒:繁荣的背后潜在着危机。尽管这个危机不是繁荣本身的必然结果,而是处在被繁荣包围的人的错误意识所致。“艰苦奋斗必然带来繁荣,繁荣以后不再艰苦奋斗,必然丢失繁荣。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历史是一面镜子,它给了我们多么深刻的启示。忘却过去的艰苦奋斗,就意味着背弃了华为文化。”

  “一天不进步,就可能出局;三天不学习,就赶不上思科、爱立信、阿尔卡特,这不是一句玩笑,而是严酷的事实。”所以,要不断学习,不断奋斗。

  当然,任正非说的长期艰苦奋斗是指思想上的,并非物质上的。“我们还是坚持员工通过优质的劳动和贡献富起来,我们要警惕的是富起来以后的惰怠。但我也不同意商鞅的做法,财富集中,民众以饥饿来驱使,这样的强大是不长久的。”

  “成功是一个讨厌的教员,它诱使聪明人认为他们不会失败,它不是一位引导我们走向未来的可靠的向导。华为已处在一个上升时期,它往往会使我们以为艰苦奋战已经胜利。这是十分可怕的,我们与国内外企业的差距还较大,只有在思想上继续艰苦奋斗,长期保持进取、不甘落后的态势,才可能不会灭亡。繁荣的背后,处处充满危机。”

  任正非指出,“尽力”与“尽心”是不同的。“我相信在座的人都是尽力的干部,但是否尽心就不一定。你要想成为高级干部就得尽心。全心全意与努力是两个概念,尽心做事与尽力做事是两个根本性的概念,思想上艰苦奋斗就是尽心。尽力不是好干部,是中低层干部,尽心才是好干部。”

  毫无疑问,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做支撑的企业,是难以长久生存的。华为一方面坚持优先培养选拔愿意艰苦奋斗并卓有贡献的优秀员工,对奋斗者予以丰厚回报,另一方面,时时破除有些干部员工沾染的娇骄二气,乐道于享受生活,放松自我要求,怕苦怕累,对工作不再兢兢业业,对待遇斤斤计较等不良现象,坚持不懈地倡导艰苦奋斗精神。

  ▲15.凡有人的地方就有华为人的艰苦奋斗

  任正非经常赞美具有艰苦奋斗精神的动物,也非常崇尚具有不懈奋斗精神的企业。比如,他认为,“诺基亚的奋斗精神,我认为比别的公司要强,所以诺基亚能重新回到世界舞台上。”艰苦奋斗必然带来繁荣进步,繁荣进步后不再艰苦奋斗,必然会丢失取得的繁荣成果。我们必须长期坚持艰苦奋斗,否则就会走向消亡。当然,艰苦奋斗更重要的是思想上的艰苦奋斗,时刻保持危机感,面对成绩保持清醒头脑,不骄不躁。

  这是任正非的智慧和情怀。他也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和旺盛的斗志,保持着长期的奋斗精神和不懈的努力,他热切地呼唤并一手造就出了华为人的奋斗风采。

  “艰苦奋斗是华为文化的魂,是华为文化的主旋律,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能因为外界的误解或质疑动摇我们的奋斗文化,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能因为华为的发展壮大而丢掉了我们的根本——艰苦奋斗。”华为人不但没有丢掉自己的奋斗灵魂,还将其传承光大,伴随着分布在全世界的华为人飘洋过海,播种在广阔世界的每个角落,在那里生根、开花、结果。

  任正非可以自豪地看到,“从太平洋之东到大西洋之西,从北冰洋之北到南美南之南,从玻利维亚高原到死海的谷地,从无边无际的热带雨林到赤日炎炎的沙漠……离开家乡,远离亲人,为了让网络覆盖全球,数万中、外员工,奋斗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华为人的艰苦奋斗,我们肩负着为近三十亿人的通信服务,责任激励着我们,鼓舞着我们”。

  “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华为人的艰苦奋斗!”这是多么让人感奋啊!华为壮丽辉煌的背后,就是华为人长期的艰苦奋斗。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