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2月03日 星期一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王一君:把陶瓷故事讲给全世界听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 闫盛霆 仇慧清

4.jpg

●一件好作品需要有知音。王一君耐心介绍他创作的每一件作品。闫盛霆/摄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陶瓷艺术大师、全国人大代表、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齐鲁大工匠、硕士研究生导师......他获得的荣誉数不胜数,每一份都是沉甸甸的;他的名字总是与“国礼”紧密相连,刻瓷作品连续16年作为国礼赠送外国政要,让世界知道了“淄博陶瓷”,他就是王一君,一位在陶瓷艺术道路上逐梦前行,脚步从未停止的大国工匠。

  “温润如玉”是王一君给人的第一印象。飘逸的发束、朴素的外表、谦和的气质,豁达潇洒、雍容自若,这是王一君的写照,也是他试图呈献给世人的艺术世界。

  王一君号归一楼主人,1969年10月生于山东淄博瓷厂的一个陶瓷世家里,父母都是陶瓷厂的工人。受家庭和周围环境的影响,陶瓷在王一君的心里占据很重要的地位。“我小时候玩的泥巴都是瓷泥,捏好后,就想办法再把它烧出来。”谈起儿时,王一君笑了笑,“把大自然赐予的材料通过心与手的塑造、浴火的涅槃,最终变成陶瓷,这是很有成就感的一件事。”从孩提时代,他就用陶泥制成各种“作品”,晾干后,悄悄地放进窑里烧制。少年时代的悟性,耳濡目染的熏陶,牵动着他的发展方向,高中毕业考取了山东艺术学院美术专业,毕业后,便一头扎进了陶瓷艺术的海洋。正是因为强调和追求艺术的个性和思想,王一君的作品往往出人意料,让人眼睛一亮,心里为之一震。

  王一君工作室的地上错落摆放着他的陶艺作品《萌者尽达》,这是他的代表作之一。王一君从《礼记·月令》中获得了灵感,汲取中国传统文化经典,用一种独特的手法,把中国人的生命意识、自然情怀与陶瓷语言完美结合,将事物初生时的蓬勃之气表达得淋漓尽致。作品造型独特,手法夸张,个性鲜明,极具视觉冲击力,是用现代时尚理念诠释传统经典意蕴的代表。2008年该作品获第五届中国陶瓷产品设计大赛金奖。

  多年来,王一君坚持工艺手段和造型都自己做,不管是刻瓷、彩绘还是陶艺,一定自觉按照系统综合的原则来处理。无论是材质和釉面的搭配,造型和彩绘的结合,王一君都要在创作中体现创作者本身的“角色意识”。这种创新的思维使他的作品首次突破山东工艺美术的全国最高奖项纪录,荣获“百花杯”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奖“特等奖”,并屡获全国金奖。王一君的作品恢弘大气又不失细腻,深受各界喜爱,多次荣获国际和全国大奖,作品先后被中共中央党校、卢浮宫、英国珍宝博物馆、山东博物馆、山东美术馆等机构收藏。

  随着王一君艺术造诣的提高,全国各地热爱刻瓷艺术的人们纷纷慕名而来,拜入王一君的门下。如今,王一君有入门弟子21名,已培养出中国陶瓷大师2人,培养山东省工艺美术大师和工艺美术名人12人。“徒弟们都有工作室,工作室又能影响更多人。”王一君在努力让更多人了解陶艺,让陶艺在全国“开花”。

  “国礼”,代表了一个高度,也是很多艺术家的梦,而王一君曾多次应邀创作国礼艺术作品,被誉为“国礼艺术大师”。从2003年开始,王一君创作的陶瓷作品就作为国礼,传向世界,一直持续至今。“多次创作国家主席赠送国外元首的国礼陶瓷”,这是一份沉甸甸的荣誉。荣誉背后,是王一君30多年来对陶瓷技艺的执着坚守与创新探索。“每次接到国礼陶瓷艺术的创作任务,往往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日夜连续加班是常态。”王一君说,尽管如此,但他创作作品从不含糊,精益求精,运用刻瓷艺术的各种刀法表现物象的形态、结构、质感等,彰显着大国工匠的气象。

  带头在1954陶瓷文化创意园设立展室、组建中华陶瓷 大师联盟国际陶艺家(淄博)交流创作基地、举办中华陶瓷大师联盟赴法国卢浮宫作品回归展……在宣传推介陶瓷文化上王一君一直在努力。他表示,陶瓷是中国文化的符号,要通过陶瓷这个文化载体,把它承载的文化涵义、文化故事讲给全世界听。王一君说,他是幸运的,有幸遇上许多艺术知音。他希望有更多的人才加入到陶瓷创作中来,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尽一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