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1月09日 星期四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硬稳定,十年匠心控递减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西北油田采油三厂所辖油区总面积1511.7平方公里,油井总数463口,开井数348口。去年原油产量要124.5万吨,天然气2亿吨。折年自然递减率、综合递减率分别为11.81%、2.36%。分公司下达的自然递减率红线是20%。

  ■ 江杰 马京林

  塔里木盆地五、六千米地下,因为独特的碳酸盐岩地质特征而“溶洞”众多,缝隙如网,洞缝相连,形成良好的油气储藏体,在石油专家眼里,它就像另一幅美丽的桂林山水,风光旖旎,美不胜收。然而它又像世界上许多美好的事物,有着致命而令人惋惜的脆弱。碳酸盐岩地质条件下的“缝洞”型油藏,本质特征之一就是上产很快,初期产量很高,却递减迅速。在西北油田塔河区块里,新井从自喷、转抽再到水淹,往往只有三到五年。

  从建厂开始,西北油田采油三厂就与自然递减开始了一场旷日持久的较量,在最初的几年里,自然递减甚至成了大家的“集体焦虑”,面对快速递减,三厂的干部职工,尤其是技术人员,从不敢松一口气。十年间,在与自然递减抗争中,他们积累经验,敢于挑战,探索出了一条“缝洞”油田控制递减的方法。西北油田分公司领导日前来厂调研工作,表扬了三厂去年又保持了原油生产的“硬稳定”,并对他们在开发中形成的一整套方法给予了高度评价和肯定。

  “三昧真水”提动用

  原油开采进入后期,因为井下压力下降,最通常的办法是注水增加压力。然而,与我国东部大多数油田地下油藏的连片性不同,塔河油田缝洞油藏星罗棋布,离散分布,层层壁垒阻挡,油水关系复杂,稍有不慎,不但会注水失效,甚至还会带来水窜,不但解决不了老问题,反而带来新麻烦。同时,以维持井下压力为工作重点的注水,终究会达到某个临界点。

  他们深化水驱机理认识,形成更具针对性的配套注水开发政策。技术人员把实现三种技术目的的注水,称为“三昧真水”。

  一种叫仿底水注水,就是用底水一样丰沛的水量,形成强大的压力,扩大波及范围。它适应井储关系,提高井控储量动用。TP203X井经历8轮次注水后,油井出现高含水,常规注水替油失效。2019年3月13日,技术人员制定大排量注水方案,注水量由前期2000方,提高到4000方,井口注水压力提高到12兆帕,注水后油井能量得到明显改善,单位压降产液量显著上升,含水由前期50%下降至9.7%,有效恢复了储量动用,日产油14吨,周期产油811吨。

  另一种叫高压扩容注水,也是用水的压力改造井间缝隙,达到不储改也能建立全面缝网动用体系,实现未连通储量动用。注水失效井TK829井油藏间的壁垒无法打通,为达到油藏造缝目的,该厂通过改进注水工艺实现了超高压注水,顺利沟通远端储集体,油井日产量由5吨增加到30吨。随后,该厂又在TP234X、TP223X、T753CH等井进行了高压注水造缝试验均取得成功。

  最后就是水驱单元配注配采技术,跳出单井,以单元的视角,统筹设计注水,满足断溶体油藏注水高效益可持续开发需求。塔河8区西部的S86单元和TH10402单元位于同一地质构造,两个单元相邻却具有不同的生产特征,一个是强能量特征,一个是弱能量特征。传统认识认为两者不可能连通。但通过地震资料和生产动态资料精细分析后,认为两单元具有内在的连通性,该厂及时调整注水方案,由单元单注调整为两个单元整体注水,结果TH10402单元日产油从6吨升到49吨。

  手握“三昧神水”,去年的开发之路就走得明确且稳健。 他们将做大低成本注水产量结构占比作为稳产工作第一要务,日均注水量由2018年底的4000方/天上升至目前的5600方/天,注水产量由2018年底的928吨/天上升至目前1055吨/天,累增油20多万吨。以提动用为目标的注水,已经成为三厂稳产的关键一招。

  “四口仙气”有玄机

  开发时间长、注水效果变差的油井,最后往往要选择用注气来解决问题。注气成为注水之后的第二考虑,主要是因为注气成本比注水成本要高得多,据计算,注气吨油成本376元/吨,而注水吨油成本仅30元/吨。

  油田中后期开发,低成本体现着技术能力。去年他们依托“三定”资料的深化应用,筛选出75个存量注气潜力单井,通过优化注气参数、加大注气规模、调、堵、酸复合注气等手段,力争全面完成2019年注气增产目标。新的注气是建立以靶向剩余油为目标的注气开发体系,负责注气的技术人员把针对性的注气称为“四口仙气”。

  第一口“仙气”,就是“三变”式注气,实现单元气驱扩大波及。所谓“三变式”就是适时调整注气量、分阶段注气,改变过去一口气注完的漫灌式做法。TH10420X井前期经过多轮次井组气驱后,井间优势气驱通道逐渐形成,效果逐渐变差。采用变排量段塞式注气方式后,分三个阶段循序渐进注气90万方,邻井TH10419井在该井注气7天后开始受效,受效期间平均含水63%,较受效前含水下降10%,日増油15吨。

  第二口“仙气”,是量化压差注气,实现掌控稳产。通过对洞型油气藏类型的深入认识,去年单井注气走向了单元注气,通过调整井间压差,大幅提升了油井的生产能量。756CH井和TH10434井之间的控制储量在2.76万吨,但阶段累产只有8089吨。三厂转变思路,由单井注气走向单元注气,采取换向注气手段定压差注气,确保了油线均衡动用,日产油能力提升37吨,增加SEC储量1.9万吨。

  第三口“仙气”,就是大规模注气增效实现了选井有标准。他们建立了一套“储集体规模较大,被屏蔽剩余储量丰富,顶部具有可存气空间”的规模注气选井标准。TK877X井前两轮注气效果变差主要因气顶没有波及到远端阁楼体,技术人员及时对症下药,采取阶梯式注气,驱动人工气頂横向运移,达到扩大储量动用的目的。通过将周期注气量由首轮次的50万方逐级调升至100万方,单周期增油从1037吨上升至2423吨。自实施阶梯式注气后,累计增油6782吨。

  第四口“仙气”,则是气水协同。TH10304是个典型水窜井组,经过多轮次注气效果变差,根本原因是注气波及体积小,驱油效率低。该厂技术人员该井组实行了加大规模注气+气水协同技术,一举扭转了该井组低产低效生产模式,日产油由8吨上升至35吨,实现了低产变高产。

  精细注气让三厂在去年的开发工作中受益匪浅。他们在油气富集区域高效注气井实施“去周期”注气,共对10口高效注气井优化,减少注气9轮次,阶段多增油0.5万吨;围绕大单元构建、完善气驱井网,不断拓展注气增量阵地,通过单流线段塞注气、多流线联动注气、多阁楼气水协同注气、断裂面新增注气等手段,注气工作实现了立体挖潜。注气指标稳健趋优,注气有效率由2018年同期的88.0%提高到90.3%,增油量从11.2万吨提高到13.9万吨,吨油成本控制在300元/吨以内。

  “两大措施”增储量

  三厂老油区经过十几年高速开发,已经到了开发后期,储量自然会越来越少,需要采取措施寻找突破,但重点放在什么地方却大有学问,一种作法,是着力短期增油上产,另一种方法则是把重点放在长期增加储量上。竭泽而渔和涵养生机,是一个普通人都可能选对的问题,但放在现实中却需要智慧和坚持。

  为了增加储量,他们首先把储量规模大、累产高的强底水高累产区域筛选出来,把高含水后大量被分割的储量,作为未来增储增产的主要阵地,通过堵提结合、流势调整的方式开展探索工作,去年累计实施10井次,累计增油2679吨,取得阶段进展。比如TH10276井,投产后低产低效,面临关井风险。技术人员结合三维地震资料和液面恢复曲线进行深入分析,判断出该井靶点周围三个方向都有发育储集体,但由于通道导流能力差,无法形成连续供给造成油井供液的不足。开发技术人员根据油藏构造特点制定出单点超高压注水方案,并配以小规模酸化措施,实施后,日产油能力由3吨上升到25吨。

  其次,深化断溶体油藏地质认识,围绕“断裂”这一核心要素,以“通道”为方向,主断裂改善动用通道,次级断裂建立动用通道,通过体积酸压、高压注水两种方式全面打通储量动用的关键节点,去年,累计实施11井次,增油8494吨,新增动用储量43万吨,稳产能力稳步提升。

  S109CH、TP189X两口井属于地震弱反射井,过去一直没有列入储层改造计划,低产低效的局面未能有效改变。通过分析,技术人员认为从油气充注的有利条件看,这两口井均具有储层改造的潜力。 随后,该厂对这两口井进行了大规模压裂改造,均获得高产启动了次级储集体获得高产油气流。目前,他们已筛选出5口同类型井,后续分批次逐步实施,逐步扩大油井储层改造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