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1月07日 星期二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重庆市璧山高新区:创新引领发展新高地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编者按:当前,重庆全市上下深入贯彻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坚定不移实施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行动计划,让产业发展进入新的历史性时期,这是难得的历史性机遇。璧山承担着建设“全市落实新发展理念的示范区先行区”的重要责任。随着成都“东进”与重庆“向西”、成渝相向发展格局的逐渐形成,区位优势将更加凸显。站在国家发展战略,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大局中,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璧山审视自己工业产业发展道路,一个新的发展思路得以形成——

3.jpg

●智创科技镇、田园休闲谷

12.jpg

●康佳集团概念图

9.jpg

●无线充电-巡检机器人

10.jpg

●力合清创科技孵化园

11.jpg

18.jpg

●璧山生态社区

7.jpg

●西部(重庆)科技创新小镇空间结构

1.jpg

●重大智能设备电气

2.jpg

●中车总裁在璧考察

4.jpg

●与华能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在峰会签约

5.jpg

●与比亚迪在智博会签约

6.jpg

●与康佳集团在智博会上签约

14.jpg

15.jpg

16.jpg

●黄桷树智能传感器研究院

  ■ 本报记者 娄红淑 重庆报道

  习总书记多次到重庆视察并发表重要讲话,作出了对重庆“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发挥“三个作用”和营造良好政治生态的重要指示要求。把重庆发展与国家战略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作为国家级开放平台,璧山高新区抢抓发展机遇,大力实施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行动计划,通过“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轮驱动,正加快走进创新能力新提升、发展动力新转换、体制释放新活力、产业迈向新质量的新境界。

  从“要规模”向“要效益”转变,从“要数据”向“要质量”转变,璧山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稳扎稳打,坚定不移地推动工业产业生态的转变,保持工业经济的韧性。

  智能制造,撑起“产业高度”

  工业是强区之基、兴区之器。

  纵观璧山发展历程,从单一传统产业粗放式经营到三大主导产业集约化发展,从不注重环境保护到城市宜居宜业,每一次重大转型跨越都首先得益于解放思想。

  记者了解到,为了让制造业“智变”,璧山高新区正布局工业互联网新生态——

  全区重点打造“芯屏器核网”智能产业集群,大力发展智能制造、数字经济,加快布局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5G、人工智能等新兴战略产业,延展完善新型显示产业链条;加快建设康佳半导体光电全球总部基地、4K和8K超清视频研发生产基地、白色家电生产基地、家电出口基地;大力发展绿色经济,推动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集聚发展,打造新能源汽车产业化基地。

  在智能制造领域,初步形成了以金冠、得润等公司为龙头的先进智能装备产业集群,核心产品包括特种车辆、新能源汽车,以及汽车核心零部件、高端精密零部件、智能化工程机械、工业自动化机器人等;在信息技术领域,引入了200多家笔电配套企业,并以此为基础将产业链延伸拓展到物联网、集成电路、新型显示、穿戴设备、智能终端等行业和领域,构建起了信息技术产业集群。

  记者获悉,重庆蓝黛动力传动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是智能制造的典型代表,通过积极对接北京机械工业自动化研究所等机构,公司的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从一家老牌传统制造企业开始智能化“蜕变”。两年前,蓝黛传动生产的产品是清一色的手动变速箱齿轮与轴,主要为吉利、力帆、奇瑞等汽车配套。但现在,其自动变速箱配件产品已占到20%以上比重。去年,该公司更是首次成为丰田、沃尔沃汽车的配套厂。

  创新驱动,提供“产业热度”

  “创新”是璧山工业的独特气质,更是城市发展第一动力。

  近年来,璧山高新区加大支持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新产业发展力度,推进众泰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得润电子产业园、产业新城建设;重视传统产业“挖潜开荒”,促进重庆龙润汽车转向器有限公司与德国大陆电子、重庆金冠汽车与德国海姆房车通过合资合作等方式,实现企业高端化、低碳化、智能化改造;实施“企业成长计划”,扶持蓝黛、青山、红宇、凯成等骨干企业上档升级。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

  2019年,璧山高新区全年新增科技型企业136家,总量达到470家;新增高新技术企业53家,总量达到172家。高新技术产值占比取得突破,预计将达到57%;研发投入合计16亿元,研发投入占比提高到5.08%。组织三三电器等23家企业申报市级企业技术中心或市级中小企业研发中心。新增中控惠通科技公司院士工作站1个。红宇精工、青山工业、盾之王研究院等3家企业成功申报为重庆英才计划第一批入选团队。建成“力合清创”科技孵化器、重庆机电学院创业大街,推动中国科技开发院(重庆·璧山)双创谷、重庆文理学院璧山创新中心等双创平台建设。成功举办璧山区创新创业大赛、璧山高新区科技工作大会。开展“国内国际创业培训会”“创新创业项目路演”等40余次,引进创业企业和团队50余个。

  此外,璧山高新区成立的重庆高新技术产业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发展势头良好,采用市场化运作方式,吸引高校、科研院所和风投机构参与,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全生命周期孵化服务。与吉林大学、四川大学等10余所“双一流”大学和吴伟仁、尤政等6位两院院士团队接洽了35项高新技术成果,完成1000多家企业调研。联合重点企业成立谷百奥生物医药、康佳光电技术2个专业研究院,引导大江动力、盾之王、金冠汽车等本土企业建立研究院,落实专业研究院奖励扶持,推动打造“1+N”科技产业化研究院体系。

  2019年10月12日,重庆市委书记陈敏尔、市长唐良智到璧调研,对研究院推进科研成果转化的创新做法给予充分肯定,要求相关市级部门加大支持力度。

  深化改革,营造“发展温度”

  在璧山高新区,包括比亚迪、得润等企业的大楼鳞次栉比。

  “企业的城市布局本是正常的市场行为,但涉及迁入地的决策,除了市场因素考量之外,背后往往还涉及地方政府的努力。”璧山高新区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区出台了多项改革措施,着力打造国际优良的营商环境,吸引企业源源不断地在此聚集。

  那么璧山是如何打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呢?

  一方面是招商引资有创新。璧山高新区坚持“一轮明月,满天繁星”的招商思路,重点围绕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同时狠抓引领型重大项目和具有活力的中小型项目引进,推动形成“大企业顶天立地、小企业铺天盖地”的产业生态。全年签约项目35个,涉及新能源汽车、智能制造、电子信息等5大产业领域,总投资514亿元,年产值600亿元。其中,康佳半导体光电产业园等100亿级项目2个,中车恒通新能源客车等50亿级项目6个,牛魔王一站式模具采购服务平台等10亿级项目23个。全年新开工项目36个,总投资182.7亿元,年产值362.4亿元;建成投产项目22个,总投资45.02亿元,年产值74.82亿元。

  另一方面是服务企业有温度。

  “良好的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我们倾力‘固好巢’,只为‘养好凤’、‘留住凤’。”璧山高新区相关负责人介绍。记者了解到,近年来,该区大力改善投资和市场环境,进一步增强地区的吸引力和竞争力,不断积极探索更有针对性的举措,更好地服务落地企业及人才。

  其中,值得一提的是比亚迪项目,璧山区委区政府“三顾茅庐”,锲而不舍、竭尽全力的洽谈沟通,使得璧山在众多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在引进项目之后,让其快速落地开建,并为比亚迪“量身”服务,解决各种水、电、手续备案等问题。

  比亚迪项目的成功,速度和效率的背后,是璧山高新区“推动内涵式经济发展,打造优质化营商环境”的体现,是“真情招商、脚踏实地、保障先行、主动服务”的结果。

  璧山服务企业,那是在与企业家“赛跑”,凡事想在企业家前面,做在企业家前面,尽力为企业提供各方面保障,千方百计降低企业成本。

  “去年比亚迪和重庆签了一个20GWh动力电池项目,昨天到工地看了看,让我大吃一惊,100多万平方米的厂房,一年前去看是一片山还有一些村庄,连路都没有,现在已经完成了90%的厂房建设,设备也开始按安装。感谢敏尔书记、良智市长这个高效团队,重庆不只是一个吃火锅的好地方,还是一个投资的地方。感谢你们!”比亚迪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在智博会上高度评价。

  “璧山对企业用心服务,让我们在建设推进过程中免除了后顾之忧。”“来璧山是正确的选择。”这是企业对璧山以及璧山高新区的认可,优质的营商环境吸引了如康佳、中车等20余家国内大型龙头企业落地,不断为璧山区打造优质化的营商环境添砖加瓦。

  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要赢得发展主动权,唯有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才是长久之计。接下来,璧山将进一步深化改革,牢固树立“凡是外地能办的,璧山也能办,而且要办得更好”的理念,以“阳光雨露”式服务打造璧山招商引资软环境。

  在优质化营商环境的孕育下,智能制造的大企业“顶天立地”,持续创新的小企业“铺天盖地”,璧山正朝着成渝城市群一体化发展“桥头堡”的目标一路高歌猛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