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版 华东周刊

2019年12月02日 星期一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湘湖故事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专访湘湖国家旅游度假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俞晖

  ■ 马晓才 李 洁/文

1.jpg

●湘湖国家旅游度假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俞晖(右)接受企业家日报专访。  徐青青/摄

  【编者按】 “望湖亭上望湘湖,景物天开似画图。两岸好山青嶂列,一泓新水绿罗铺。”

  在杭州的萧山区城西,黛色的群山中,荡漾着一片浩渺的碧水,清澈而明净,这就是著名的湘湖。

  八千年前,跨湖桥人在此水域繁衍生息,创造了灿烂的跨湖桥文化,将浙江的文明史足足提前一千年。尤其是八千年的独木舟,横空出世,在水面划出了一道历史涟漪。

  随着萧山经济的发展,随着休闲旅游经济的发展,重建湘湖,恢复湘湖美景的声音越来越多。2003年,湘湖保护与开发的浩大工程正式拉开帷幕。16年后的今天,湘湖重塑的不仅仅是自然山水,更是萧山乃至整个杭州的品位与格局。

  湘湖之美,美在自然,美在纯净,美在“湖、城、人、产”共生共融。

  近年来,依托山清水秀的生态底色,湘湖不断释放平台的集聚效应和辐射效应,以大气开放的姿态,融入杭州拥江发展大战略。

  湘湖蜕变的背后,有着怎样的理想与抱负?

  近日,在位于湘湖国家旅游度假区的杭商传媒创作基地,湘湖国家旅游度假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俞晖接受了中国企业家日报《华东周刊》主编马晓才的专访。

  俞晖说,湘湖要以“两圈”为载体,与“三生融合”同频共振,不断集结优质项目矩阵,吸引新兴产业、项目、人才落地生根、交相融合,营造高质量“朋友圈”,构筑创新创业“生态圈”。

  “杭州城市眼、智汇磁力场、创享幸福城”,湘湖的美好图景隽永瑰丽,令人期待。

  ▲Part1谈融合

  “未来的湘湖会是生态、生产、生活高度融合的一个典范,会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一切向往。”

  华东周刊:湘湖的发展是一个积累的过程。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到今天,湘湖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在你心目中,湘湖是怎样一个地方?

  俞晖:我来湘湖一年,最深的感触是,湘湖的保护与开发真的实践了“一张蓝图绘到底,一届接着一届干”的理念。2003年到现在,湘湖景区从无到有,逐步壮大,一路走来“锲而不舍,真情实干”,充分体现了湘湖精神。

  老百姓都说湘湖是萧山的母亲湖,现在湘湖的影响力不仅仅在萧山,而是在整个杭州乃至全国。一年前我到任时,就开始思考:在这样一个新的时代风口,湘湖应该担负起怎样的历史使命?我们跑了整整一个多月,开展了各种调研活动、头脑风暴,最后提炼出三句话。

  第一,杭州城市眼。在“三生融合”中,这句话对应的是“生态”。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总书记在2006年视察湘湖时,以“点睛之笔”肯定了湘湖的保护与开发工程。湘湖的开发建设,保护永远是第一位,我们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湘湖的自然山水。正如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西湖和湘湖也是城市的灵气所在,我们要努力把湘湖打造成为比肩西湖的又一张城市生态新名片。

  第二,智汇磁力场。这一句对应的是“生产”。湘湖不仅仅是一个度假区,也是一座新城,在杭州拥江发展战略中,湘湖和三江汇流区更是未来城市的实践区。所以湘湖要吸引的绝不仅仅是游客,它也应该是一个新经济、新产业的磁力场。我们要将湘湖打造成为拥江发展重要新引擎,数字经济发展引领区,国际高端人才汇聚地,智慧管理服务示范地。

  第三,创享幸福城。这句话对应的是“生活”。我们希望,这个世界上有一种幸福叫“创业和生活在湘湖”。未来产业的发展,一定需要高能级的城市配套,不然留不住人才,留不住企业。所以湘湖一定会同步发展旅游、文创、健康、教育等能给人带来幸福感的产业或事业,努力实现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

  我相信,未来的湘湖会是生态、生产、生活高度融合的一个典范,会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一切向往。这是我心目中湘湖应有的样子,也是我们努力为之奋斗的目标。

  华东周刊:湘湖的发展日新月异,在众多变化中,你觉得湘湖最大的改变是什么?

  俞晖:跳出湘湖来审视湘湖,我觉得,湘湖除了环境面貌的巨大改变,最大的改变还是大家对湘湖的理解、对湘湖本身的认识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从湖到城,到未来城市实践区,从争论、不理解到逐渐达成共识,湘湖的格局被放大了,它不再是萧山的湘湖,也不仅是杭州的湘湖,现在我们通常会站在国际的视野来考量湘湖的发展。这也是一种思想解放,体现了我们地区的发展和进步。

  华东周刊:湘湖发展到今天,你觉得湘湖最大的优势是什么?

  俞晖:首先,在长三角一体化的国家战略大背景下,杭州从西湖时代迈向钱塘江时代,大力推进拥江发展,而湘湖处在三江汇流区,正是拥江发展的桥头堡。第二,萧山处在后峰会、前亚运重要战略发展期,带动了萧山城市能级的大提升,湘湖作为萧山的重要平台也会同步迎来新的发展机遇。第三,湘湖的绿水青山,是现代城市十分难得的自然资源。习近平总书记说,“绿水青山也是金山银山”,而湘湖的保护与开发正是“两山理论”的生动实践。

  正是上述天时、地利,以及我们的好山好水,把湘湖送到了本次产业变革的风口,加速了湘湖新旧动能的转换。可以说,湘湖的机遇前所未有。

  华东周刊:在湘湖的发展战略中,“三生融合”被一再强调。这种说法听起来很美,具体怎么做?

  俞晖:把“三生融合”文章做好,实际上就是处理好四个关系。第一个是湖,湘湖在这一区域中要发挥什么作用,跟周边是怎样的关系。第二个是城,城市和湖之间是怎样的关系。第三是人,我们要思考,怎样的人进入了湘湖,我们需要怎样的人进入,湘湖能够为这里的人提供什么。第四是产,我们的产业是什么,产业跟人之间又是怎样的关系。

  过去可能是先有产,企业招了人,渐渐经济发展起来,形成一个小城镇,慢慢又形成小城市,基本上是这种扩张模式。但现在的新兴产业不是这样。对现在的新兴产业来说最重要的是人才,人才会带来资本和产业。而人才,需要喜欢这座城市,才会来到这里,带来技术和资本,形成新的产业。这种路径的变化,提醒我们始终要处理好湖、城、人、产之间的关系,而“三生融合”的过程,就是处理好四者之间的关系,使之形成一种共生共融的关系。

  ▲Part2谈创新

  “要树立干部的创新意识,打造创新的朋友圈,建设创新的物理空间,引进创新的人才。”

  华东周刊:湘湖在产业上是如何布局的?

  俞晖:关于产业发展,我有两个观点,第一是“不能错过”。在这个产业变革期,错过一次机遇,可能不是错过几年,而是错过一个时代。所以我们湘湖的干部都有一种时不我待的紧迫感,有一种必须抢拼机遇的使命感。第二是“要有定力”。毕竟空间还是有限的,当我们实在还没想好怎么做时,宁可留白,不留遗憾,不能盲目上项目,一定要看准了之后再干。这两个观点是相辅相成的。

  具体到发展什么产业,首先,文旅肯定是湘湖不可或缺的,“文旅+”是湘湖增长极之一。湘湖会培育越来越多丰富的文旅产品。今年杭州开元森泊开业,如今已成为网红酒店。11月,管委会与香港锦亿和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正式签约湘湖数字绿洲主题乐园项目,项目总投资2亿元,计划明年上半年实行试运营,这也将是国内首个大型综合的室内数字主题科技乐园。

  世界旅游联盟总部的建设,把湘湖推向更大的舞台。今年9月,第二届“世界旅游联盟·湘湖对话”系列活动成功举办,共有600余位国内外嘉宾参加,成为全球旅游业互联互通、共享共治的国际化平台。世界旅游博物馆与故宫博物院成为战略合作伙伴,将在展陈设计、文创产品研发、主题展览策划等多方面开展深度合作。此外,跨湖桥遗址博物馆、极地海洋公园、湘湖水景秀、现代陶艺博物馆等文旅资源也会进一步提升完善,使湘湖更好玩、更有看点。

  第二是金融,发展的载体就是我们的金融小镇。金融是创业生态中很重要的一环。没有资本推动,很难发现好项目,政府对项目的敏感性远远比不上市场。金融机构不只是一个企业,它还可以帮助我们把它所投的优质项目引进到湘湖。

  金融小镇1岁多,目前引进了浙商证券、天堂硅谷投资、阿米巴资本、凯银投资、赛伯乐国际创新中心、微链创新中心等金融机构头部企业和服务平台,管理规模超过3400亿元,落地企业800余家。

  第三是生命健康。生物医药在未来几年会有非常大的突破,湘湖要努力打造成为生物经济的策源地,以人才为中心,积极引进这方面产业的头部企业和机构。“中国·杭州湘湖国际健康产业协同创新先行试验区”是具体打造以再生医学精准抗衰+(核)辐射细胞药物研发+中医药康养旅游为主导的全产业链产业基地,将逐步确立在生命未来(核)医学科技领域的领先优势。9月25日,先行试验区核心区暨御湘湖国际健康城正式开业。这只是星星之火,健康领域能集聚的资源还有很多。今年,不少健康产业项目在湘湖落地,我们引进了亿家健康、智尚生物和优合产城等生物医疗企业,并建立禹杭资本30亿元人民币创新成长基金。

  第四是数字经济。湘湖发展数字经济,更偏重于硬科技,已经成功签约紫光恒越、爱数凯、亿度科技等一批重大科技创新项目和一批重量级未来产业项目。比如,紫光恒越自主可控实验室及数字化研发生产项目,8月已经在湘湖未来智造小镇开工。该项目将瞄准国内高端智能制造基地,打造国内领先的工业4.0样板的“智能标杆工厂”。预计投产后年产值可达150亿元。同时,为加快先临三维、科百特、宇泛智能等优质产业空间落地,湘湖已经启动未来智造小镇核心区块建设,力争打造成未来产业社区的创新样板。

  当然还有现代服务业,也是一个城市必须拥有的产业,我们会持续关注,目前也有很好的项目正在洽谈中。

  此外,我们的科创园、电商园也会做一些产业的孵化。目前我们在对这些园区进行新一轮的改造,我们希望把它们改造得更符合新兴产业的需求,改造之后能引入更优质的项目。通过这样的孵化器、加速器,我们相信,今后的湘湖自己也能“生长”出好项目。

  未来无论发展什么产业,有一个前提是:有污染的企业绝不会进入湘湖,这一点毋庸置疑。

  华东周刊:“创新”渐渐成为湘湖的气质。在创新这篇文章上,湘湖下了哪些功夫?

  俞晖:培育创新,要树立干部的创新意识,打造创新的朋友圈,建设创新的物理空间,引进创新的人才。

  首先是思想的创新。湘湖国家旅游度假区管委会的干部必须要有创新意识,干部没有创新意识,所谋划的工作,对创新产业、创新项目的接纳程度,都会出现偏差。所以这一年以来,我们努力营造创新的干事生态,让干部敢想敢干。我们提出了干部的“湘湖气质”,概括成8个字,就是:大气、包容、创新、活力。湘湖要有海纳百川的气度,吸引八方资源,要包容失败,允许试错,鼓励创新,也要充满朝气和活力。

  第二是营造高质量的创新“朋友圈”。当我们以一种开放的姿态面向外界,很多机构、资源会很自然地通过各种渠道对接上来。2019年湘湖举行了一些大活动,比如,5月9日成功举办“2019湘湖国际生物医疗峰会”;5月20日成功召开“湘约未来”创新发展大会,邀请了国内外顶尖教授专家和投资界大咖共商湘湖发展;6月28日举办“2019中国科创板(杭州)论坛”,与浙商证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并成立科创智库……通过这一系列的“交友”活动,相关的项目逐步落地,湘湖的“朋友圈”逐步壮大。

  第三是创新产业载体的建设,包括金融小镇、未来智造小镇的打造,科创园、电商园的新一轮改造。我们刚刚又租下了一个5万平方的老厂房,将改造成为生科创新中心。我们希望,不管是初创的还是加速期的企业,只要是好项目,都能在湘湖找到承载的空间。

  最后是引进创新人才,这一点也是最为重要的。今年,湘湖已经接待国内外院士专家团队15批,接待专家院士50余人次。值得一提的是,湘湖院士岛成为全省“浙江院士之家”首批试点单位,是杭州市唯一一个列入首批试点的“浙江院士之家”。目前,已经引进欧阳晓平、郭国祯、励建书三位院士专家。他们都是国内相关领域主要学科带头人,掌握着国内顶尖、国际先进的前沿科研技术。萧山还为院士配套了最高一亿元的项目扶持资金。

  人才的背后是技术、资本、团队。人才是创新的第一资源。以励建书院士领衔的湘湖高等研究院项目为例,将与浙江大学数学高等研究院合作,利用湘湖院士岛的优越环境和浙大数学高等研究院的已有平台,邀请世界一流的数学家和科学家举办一系列高层次的国际交流活动,这将有效促进仰望星空的科学家和脚踏实地的企业家及创业者之间的交流合作。湘湖高等研究院也将成为浙大数学高等研究院人工智能、区块链和数据科学等应用研究的成果转化之地。

  华东周刊:你多次提到,要打造一个湘湖的“朋友圈”。这是一个怎么样的朋友圈?组建这个朋友圈的目的是什么?进展如何?

  俞晖:可以理解这是一个开放性的、立体式的朋友圈。朋友圈的背后是人,人的背后是资源。围绕人才这一核心,我们通过高峰论坛、跨国路演、国际展示等各种活动,与各路才俊,与国内外顶尖人才、海归精英、“新四军”主力、金融先锋交朋友,以人带人,最终形成人才朋友圈。

  这个朋友圈是与湘湖的发展愿景高度契合的。当朋友圈发展到一定程度,朋友圈内部会形成很多的“化学反应”,会有越来越多的合作产生;整体会产生一种裂变效应,会很精准地聚拢越来越多我们想要认识的朋友。甚至朋友圈壮大到一定程度,它还会推着你前进、推着你发展。过去一年,我很明显地感觉到湘湖的朋友圈壮大了,举个百度搜索的例子,去年湘湖的搜索量是1100万次,今年截至目前已经超过6700万次。这说明什么?说明湘湖的关注度在提高,这是让我们特别开心的事情。

  比如说阿米巴,本来只是在金融小镇注册了一个分支机构,由于对湘湖未来的认同、对我们投资环境的认可,现在他们决定把一些在外投资的项目逐步转移到湘湖金融小镇。像这样喜欢湘湖、看好湘湖的朋友,现在越来越多了。

  ▲Part3谈人文

  “把最美好的风景留给最美好的未来,留给人才,这是湘湖的态度。”

  华东周刊:发展新兴产业的同时,如何发挥湘湖的天然优势,如何挖掘湘湖的人文底蕴?

  俞晖:文化是城市的灵魂。湘湖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只是没有很具象的体现,让大家很方便地感知。比如跨湖桥文化,出土了8000年前的独木舟,那是世界史前文明发现的最早的水上交通工具,我们的先民8000年前就有了“奔竞不息,勇立潮头”的萧山精神的基因,我们国家正在提倡的“弄潮儿”精神,要说发源地,我看也是在这里。还有我们的越文化,留下了勾践、范蠡、西施等众多历史人物的传奇故事,留下了卧薪尝胆、馈鱼退敌等体现我们民族精神的成语故事;还有唐代大诗人贺知章,就出生在湘湖之畔……这些文化体现的是湘湖的厚重和深度。

  另外一个方面,湘湖也要创造新的文化,要引入新时代的文化艺术,让湘湖成为艺术家的栖息地,形成湘湖自己的文化气质。美术馆、艺术馆在湘湖应该是标配、是地标。比如在慢生活街,我们把最好的楼留给樊登读书,留给摄影艺术馆。再比如,中国美院的陈坚教授为湘湖带来了国际水彩画交流中心项目,这个中心将依托陈坚教授在世界水彩界的影响力,邀请全球的艺术家来到湘湖。我希望能在湘湖边建一个城市书房,它会是一个很多人来打卡、很美的阅读空间,向公众免费开放,年轻人到这里自习,把在湘湖边看书当作一种享受。我们还在设计景区跑道方案,设置打卡点、补给站,让在湘湖跑步的人感到特别舒适自在,让跑步本身也成为一种文化。

  接下来,湘湖将整合优势资源,挖掘湘湖最有特色的资源、最鲜活的元素,建设精品景点、优化旅游线路、打造研学基地、开发文创产品,讲好湘湖故事。相信通过两三年的布局,湘湖的人文气息会越来越浓。

  华东周刊:之前提到多次的院士岛,这也是很有文化底蕴的地方,能不能详细说一说。

  俞晖:湘湖有两个较大的岛,一个是压乌山岛,世界旅游联盟总部暨世界旅游博物馆项目已经开建了,建成后,整个压乌山岛将是一座生态景观公园。另一个是定山岛,现在也称它为“院士岛”。定山岛曾是湘湖师范旧址所在地,该校由陶行知在1928年指导创办,多年来一直是萧山的“最高学府”。

  院士岛改造工程已经完成,作为一场全新的人才引流实验,院士岛承载着重要的使命。每位院士入驻院士岛以后,将带领一批国家级、省级领军人才和博士团队来萧创新研发,形成多项具有产业化潜力的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成果。同时,院士岛还将依托湘湖科创园、湘湖未来智造小镇等平台,推动科研成果转化,打造集研发、投融资、孵化、加速、中试、检测及生产于一体的产业生态闭环。

  院士岛一方面解决了院士的生活居住问题,一方面创造了良好的研发环境,更重要的是提供了一种鲜明的导向:把最美好的风景留给最美好的未来,留给人才。——这,就是湘湖的态度。

  在岛上,有9栋独立式的工作站,还配备了会议室、研发中心、院士报告厅,服务于院士团队。以后,去院士岛听院士讲一堂课,或许会成为湘湖独有的福利。

  华东周刊:真的是一种大格局,把最好的风景留给最优秀的人,共同创造最美好的未来。要让人才把家安下来,湘湖需要如何做?

  俞晖:要让人才在这里安家,就要以人为本去思考问题,思考人才需要什么,湘湖能提供什么?

  之前我给湘湖的干部布置了一道题:不开车,大家从家里绿色出行,到管委会来上班,然后把出行的体会发表在机关微信群里。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大家切身感受湘湖目前的交通状况。事实上,萧山主城区和湘湖的交通存在衔接问题,现在还不够方便。大交通必须完善。

  我们的城市能级还要不断提升,例如,在湘湖,不少人才来自海外,习惯了国外的生活方式,所以国际学校必须要跟上,配套的商业也要符合高品质的生活要求。有好的产业,再提前配置好符合人才需求的生活环境,一定能让他们把家安下来,把心定下来,这样才能真正把人留下来。

  华东周刊:在你的朋友圈,经常可以看到你跑步、登山、打球的照片,我们还了解到你喜欢摄影。请你谈谈你对健康生活方式的理解。这样的生活方式,对你做好湘湖守护者、发展者的角色,能起到什么作用?

  俞晖:我非常敬佩有思想、有情怀的干部,我也朝着这个方向在努力。我经常在湘湖边跑步,也喜欢打篮球、爬山,运动让人更积极、更阳光。喜欢摄影,则让我更多地去发现美,去看到事物的优点。我想这些都是相通的,健康的生活方式,对应到工作上就是一种积极的工作状态。我发现,身边运动的同事越来越多,好多人都开始跑步,这是一件好事,我相信大家干事的激情也会越来越高。

  运动也成为我们与企业交流的桥梁。金融小镇引进的投资机构从业者大多很年轻,都是高知群体,其中热爱运动的人特别多。我们的金融小镇现在已成立了小镇篮球队、小镇足球队、小镇跑团,接下来还会成立小镇赛艇俱乐部,我们在运动中加深相互间的了解和认同,很自然地形成了一种良性的亲清政商关系,也营造了一种健康的、积极阳光的小镇生活,让我们的金融小镇变得越来越有温度了。

  华东周刊:最后请你谈谈,对湘湖的未来,你有怎样的期待?

  俞晖:就像之前说的,希望湘湖实现“三生融合”,“湖、城、人、产”共生共融。我希望未来看到这样的场景:早上,人们在湖边迎着阳光跑步、骑行,稍晚一些,湖边很有品位的咖啡店、餐厅里,有很多年轻人拿着笔记本电脑,坐在风景里进行头脑风暴,也有一些投资机构在探讨、研究项目。

  这个湘湖不是人山人海的,它更多是产生未来的地方,更多地洋溢着科技感和国际化,年轻人喜欢来这里,人才喜欢来这里,创新的要素喜欢来这里。新兴产业在湘湖发展,湘湖又促成新的产业诞生。

  最后还是那句话,有一种幸福叫创业和生活在湘湖。这是我们始终努力的方向。

  写在最后:

  采访之前,俞晖和往常一样在湘湖晨跑,沿着湘湖金融小镇、院士岛一圈,6.7公里,这是他开启一天工作的方式。秋风飒飒,阳光自然地洒下来,路两边的银杏正在转黄,枫叶红艳娇美。不少年轻人奔跑其间,和俞晖共享这份美丽。

  “有一种幸福叫创业和生活在湘湖”,这样的幸福感,或许就是从清晨的一缕阳光开始的。

  如今的湘湖,以“文旅+”“创新+”为增长极,以国际视野探索并建立“湖、城、人、产”共生共促融合发展的新格局。

  在产业上,依托金融小镇、未来智造小镇、院士岛、先行试验区、科创园、电商园等载体建设,形成智能科技、金融服务、生命健康、文化旅游四大片区联动发展的湘湖特色产业体系。

  在生活生态上,连江、通湖、融山、接城。在湘湖,一年四季都可以看到绽放的鲜花;在湘湖,能泛舟湖上,信步湖堤,漫游慢生活街区;在湘湖,一流的医疗设施、国际学校都已规划落地;在湘湖,在家门口就拥有了一个生活休闲品质空间。

  可以预见,一场瞄准高质量发展的深度变革正在蓄势发力,一个创新链、产业链、资本链、人才链、政策链“链”接成圈的生态体系正在拔节生长,一座“湖、城、人、产”共生共融的未来城市正在迅速崛起。未来的湘湖,将承接无限精彩。

2.jpg

●跨湖桥文化将浙江的文明史足足提前一千年。  蒋彤侃/摄

3.jpg

●花海簇拥中的湘湖金融小镇。  李 靖/摄

4.jpg

●定山院士岛。最美的风景留给最优秀的人才。  蒋彤侃/摄

5.jpg

●未来的湘湖,将是生态、生产、生活高度融合的典范。  马晓才/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