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常亚飞
2月份,中煤新集刘庄煤矿综掘四队算了一笔账。
据该矿经营办核算,该队在施工吊装间时采用综掘机掘进一次成巷创新工艺,避免了以往先施工巷道再由准备队挑顶刷扩造成人工成本和材料浪费。仅(6*7*6)m吊装间就节省9.2m锚索25套,锚网45片,1.9mH钢带50根,2.5m锚杆125根,以及配套使用的树脂药……
这些数据意味着合理降低成本,管理人员与职工都将实现利益最大化。
刘庄煤矿推行“1+3”成本管控模式的初衷正是如此。以自主管理为平台,健全、完善与内部市场化管理配套的定额价格体系、计量体系、考核体系和仲裁体系,推动班组独立核算和自主管理能力,打破传统的工资分配方式,建立精细化考核与市场化结算相挂钩的动态工资分配机制,努力实现销售收入最大化,成本费用最小化。
“虽然这个月我们队施工吊装间,可我们还主动承揽了其他工程,工资也没少拿,原来这就是内部市场化!”以前每当遇到零星工程或者设备故障时,大家积极性都不高,而现在,只要愿意,就可以承揽其他零星工程,增加收入。这样的变化,是大家以前从未想过的。
刘庄煤矿就是用实际行动开展差异化考核和弹性激励工作,让大家看清楚实惠,尝到甜头。见到效果后,该矿审时度势,决定创新市场化承包,对“零、散、杂”的工作量,实行“一笔头”承包,打开分配机制这块“坚冰”,实行内部市场化结算,每一项工作都有了量化标准,每一个环节都成为了市场结算的一个节点,进一步增强了职工的市场观念和经营意识,用市场激发内生动力和活力。
“本月综掘四队综合考评第一名,矿上奖励20000元。”每月月底,这样的推进市场化承包总结专题会会准时召开。受到奖励的区队将在当月工资中兑现,而倒数的区队相应会被罚款,这是该矿在推进全面差异化考核工作中的一项重要激励机制。
除此之外,矿里每月组织召开月度工作会,对采、掘、机、运、通细排工作任务,下达工作任务清单,夯实责任……就是用自上而下、涉及每个人切身利益的“一笔账”中,许多人的固有思维和收入有了新的变化。
这样的分配方式,很快得到大家认同。一次,综掘四队的陈阁检修完综掘机后未试运转,中班掘进时综掘机一运与星轮不能同步,影响掘进出货,随即安排机电队长入井处理故障,该故障总计影响生产4个小时,按照差异化考核办法,扣除早班检修工检修质量分,原本能得到12分工分,被扣除30%只拿到了8.4分工。在这笔账单中,班长与验收员最终在验收工作数量和工作质量上按照验收办法给予了相应的扣除。用经营办唐伟的话来说,“承包了,并不意味着你干完就挣钱,干完还要干好,才能挣钱!”
日清日结日公开。全面推行差异化考核工作以来,矿里每个区队都设立了“日清日结日公开”牌板,职工可根据牌板随时查询自己的当日工分结算情况。这调动了大家主动找活干的积极性,避免了过去挑三拣四、推诿扯皮现象。
这笔账在综掘四队算出了效益。在综掘四队2月份工资账单上,因材料控制等指标完成出色,检修班成员每人额外收入300-500元。综掘四队技术员徐冬青说,“我们落实‘1+3’成本管控模式。层层分解指标,层层传递压力,将材料费用分解到班组、个人,使每个班组、每道工序、每个岗位、每名职工都切实承担起节支降耗、降低成本、增加收入的责任。”现在,职工都在心里扒拉着自己的“小算盘”,这打破了“大锅饭”思想,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分配机制深入人心。
全面推行差异化考核工作以来,身边的变化与收获,让大家看在眼里,喜在心里。矿上利用互联网解决计量繁琐,统计量大等问题,使统计结果更精准。内部市场化催生的这些变化,让刘庄煤矿的每名干部职工,亲身感受到了工作周围的新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