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3月04日 星期一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儿时天趣在宽窄之乐中自在无邪、无拘无束释放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唱着儿歌逛灯会

  “磨刀”话音一落,大家一齐出掌喊数,以猜对者胜。胜者有权刮输家鼻子。如果说宽之乐在于胜者,那么,窄之沮就在于输家。

  ■ 时非

4.jpg

  虽然猪年春节已经过去,回想起从前的过年的快乐,还是感概万千,回味悠长。

  灯会是在元宵赏灯习俗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传统民俗活动。南宋诗人陆游在《丁酉上元》诗中描述成都灯会盛况是“突兀球场锦绣峰,游人仕女拥千重;鼓吹连天沸午门,灯山万炬动黄昏”。

  过年必定要看灯会。近几十年,这种兴趣荡然无存。没有灯会的春节年味就淡了许多。有灯会的年春节味道就更浓。

  从1962年起,成都恢复春节灯会,会期一个月,今年已经举办50多届。灯会期间,公园内有民间曲艺、杂技、杂耍表演;有各种地方风味小吃;还有倒糖饼的,卖风车的,捏泥人的……好生闹热,每届灯会游人都在百万人次以上。而今,灯会举办地在塔子山公园。

  记得小时候,大院的左右邻舍邀约一道看灯会,男女老少不下十多位。吃罢晚饭便开始从一号桥走路到青羊宫。大约十多站,要走一个多小时。孩子们都很兴奋,一路走一路唱:“成都是个好踏踏,东城区连着西城区,成都小吃多又多,你听我来说一说,赖汤圆的心子多,陈麻婆的豆腐麻,夫妻肺片麻又辣,成都是个好踏踏。”那时成都不大,市区只有东、西城区,金牛区包围成都一圈。

  唱儿歌不仅仅是唱,而且是充满童趣智慧的一场游戏。

  青羊宫每年春节举办灯会、花会,自然成为市民游玩的中心地区。有时候灯会还有 “打金章”,“打金章”是旧时成都武林打擂比赛的称谓,无论何人皆可上台比试,最后获胜者将得到象征荣誉的金章。

  1918年,由当时四川军政首脑赞助,四川武士会主办的四川打擂比赛正式在成都青羊宫花会举行。以后,来自各地的武林高手每年大年或春季云集在青羊宫花会上的擂台,用拳脚棍棒上演一幕幕惊险而刺激的大戏,而这场擂台的冠军就可以获得金章,第二名为银章,第三名为蓝章。当时许多武林人士都以获得 “金章”为荣。春节“打金章”多为活跃节日气氛,输赢并不重要。

  到达青羊宫时,小伙伴们唱起儿歌:“青羊宫真热闹,糖油果子三大炮,有的哭有的笑,哭的包包被挤掉,笑的吃到三大炮。”有意思的是,包包挤掉而不是被偷,说明当时治安比较好。笑的吃到三大炮。今天看来三大炮太寻常,当年物质匮乏,这是只有在过年才能享受到的奢侈。比之当今,物质虽然匮乏,但儿时幸福感还是强烈许多。

  唱罢儿歌又开始拾拳儿,当时最经典的童孩游戏,也可称之为孩子的划拳游戏。通常我们称之为“石头剪刀布”。一边走,一边玩,顺口溜:“一只螃蟹八字脚,两个眼睛这么大一砣。砣砣砣,砣砸剪,剪剪帕,识大拳儿。”

  接着,又变化花样玩起“井冈山上红旗飘,阶级敌人在磨刀”的游戏。“磨刀”话音一落,大家一齐出掌喊数,以猜对者胜。胜者有权刮输家鼻子。如果说宽之乐在于胜者,那么,窄之沮就在于输家。那时物质不丰富,精神却异常愉快。儿歌就是活跃整个氛围的添加剂。

  不知不觉来到青羊宫。进到灯会现场,人山人海,那是一个挤,没有空隙,机械地跟着人流涌动。听到最多的声音:二娃子、王幺妹,喊声一片。挤丢了,靠喉咙找回,必须扯起嗓门吼。比较小的孩子一般骑在大人脖子上,成都话叫骑马马肩儿。乱跑的小孩被大人一阵训斥。

  孩子们最喜欢的地方当然还是小吃摊点。各种小吃琳琅满目,很是诱人。寻常大人们舍不得花钱,唯有此时,尽量满足孩子们的需求,一般来讲大人不会给自己买的,在一旁看见孩子们吃得欢也很高兴。

  玩够了,吃饱了,晚上10点来钟回来的路上,小伙伴们兴奋不减,齐声唱到:“胖娃胖嘟嘟,骑马上成都,成都又好耍,胖娃骑白马。白马骑得高,胖娃耍关刀,关刀耍得圆,胖娃吃汤圆,汤圆吃得多,窝屎窝坨坨。”洒家喜欢这样的感觉,自在无邪,无拘无束。

  几年之后,开始骑自行车去逛灯会,一个车搭一个大人,有的自行车加边座,称之为“耙耳朵”,从琴台路十二桥省医院及锦里东路大半圈,全是自行车。灯会打烊后,要从几万辆车堆里准确找到自己的自行车,那是功夫。很奇怪的是就这样也没发生过丢车事件。再过了几年,基本上没有踏入灯会现场了一直至今。

  回想起儿时的过年,宽窄之乐在灯会充分释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