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魏文彪 编辑
2月18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官方网站发布《关于<城乡给水工程项目规范>等38项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全文强制性工程建设规范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记者注意到,在这38项强制性工程建设规范中,有一份《住宅项目规范(征求意见稿)》,其中第二部分2.4.6条指出,“住宅建筑应以套内使用面积进行交易”。(2月23日澎湃新闻)
一直以来,绝大多数地方住宅建筑都是以建筑面积进行交易。而建筑面积包括套内使用面积与公摊面积两部分。其中,套内使用面积购房者相对好测量,而公摊面积,购房者几乎无法测量。这就导致公摊面积部分,对于购房者来说,缺乏可监督性。而由于购房者无法对公摊面积进行监督,部分开发商便在公摊面积上搞名堂,偷偷加大面积数值。
而在套内使用面积既定情形下,开发商加大公摊面积的数值,也就意味着房屋的建筑面积被扩大,实际上消费者为购买的房屋多支付了房款,购房者的消费权益受到了开发商盘剥。而在房价高企背景下,这无疑是一种严重损害交易公平的侵权行为。按照规定,政府相关部门应当监督住房面积的计算,但由于种种原因,不少地方的此种监督,实际上很难真正落到实处。
不仅如此,在现行住房按照建筑面积交易情形下,购房者购房入住之后,后续的物业费与取暖费等费用,都要按照建筑面积缴纳。而在公摊面积加大导致建筑面积被加大的情形下,按照建筑面积缴纳物业管理费、取暖费等费用,也就意味着购房者要一直为这些费用多支付钱款。这等于是进一步放大了住宅按照建筑面积交易导致的不公。
而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就“住宅建筑应以套内使用面积进行交易”等规定征求意见,如果该规定得到施行,则能经由让住房面积变得透明与具可监督性,有效杜绝部分开发商在公摊面积上弄虚作假行为的发生,切实维护购房者的权益,并减少因按建筑面积交易导致的争执矛盾发生,维护购房领域的社会和谐与稳定。正因如此,人们期待“住宅建筑应以套内使用面积进行交易”规定,能在征求意见后尽快付诸实施,以切实维护住房消费领域的公平公正,提升民众的居住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