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改革开放40周年暨昆明机场创造举世瞩目发展奇迹的报道
●昆明长水机场航站楼远眺。 倪嘉云/摄
Ⅰ核心提示Ⅰ
中国改革开放40年,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展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站在新时代的起点上,总结经验、乘势而上,不断推动改革开放实现新的突破。为此,企业家日报对40年来昆明机场取得的历史成就和砥砺奋进翱翔蓝天的进程作特别报道,以飨读者。
■ 倪嘉云 本报记者 樊瑛 张建忠
●南航A380客机首飞长水机场。
千米跑道拉近了昆滇大地与世界的距离,昆明机场承载起云南人民翱翔蓝天的梦想。
40年前,借助改革开放浩浩大势,乘着国家发展战略的顺风快舟,昆明机场开始踏上企业化的征程,蓄势腾飞。
40年后,昆明东郊荒山变空港新城,昆明机场年旅客吞吐量瞄准5000万人次。
作为云南的省会城市,昆明位于亚洲5小时航空圈的地理中心,2小时航程可以到达东南亚多数城市,5小时航程基本覆盖东南亚、南亚、东亚,发展航空运输的条件十分优越。因此,自昆明机场建立以来,旅客吞吐量增长迅猛,2014年,昆明机场年旅客吞吐量突破3000万人次;2016年,昆明机场年旅客吞吐量突破4000万人次,成为继北京首都、上海浦东、广州白云、成都双流等机场后,又一座迈入4000万人次级的机场,谱写出云南民航快速发展的华丽乐章。
忆往昔 峥嵘岁月
忆往昔,峥嵘岁月,昆明机场“战功赫赫”。
时光追溯到40年前,民航云南省局所属的昆明巫家坝机场,其前身是1951年2月成立的“军委民航局西南办事处昆明站”。民航云南省局驻昆明巫家坝机场系军民合用机场,占地面积4667亩,原来只有2架安—24和2架伊尔—14小型飞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1980年民航改变领导体制、开始走上企业化道路。同年3月5日,国务院决定改变民航的领导体制,由国务院直接领导。从此,民航云南省局接受民航成都管理局和云南省政府双重领导,以民航领导为主,走企业化道路,按国营企业规范进行管理。在云南省委、省政府的支持下,先后于1985年、1986年、1991年从国外引进3架波音737—300型客机。
1985年5月,经国家计委批准扩建昆明巫家坝机场,1987年正式开工。1988年5月,长3000米、宽44米,水泥混凝土道面的副跑道竣工投入使用。1990年3月,长3400米、宽45米,水泥混凝土道面的主跑道工程建成启用,可起降波音747、A310等大型客机。同时,新建3万多平方米客机坪,可同时停放8架大中型飞机。
截至1991年底,从昆明机场出发的航线已达26条,航线里程有2万多公里,连接国内外26个城市和地区。其中,从昆明飞往省外的航线有:昆明至北京、上海、广州、成都、海口、汕头、重庆、沈阳、哈尔滨、武汉、西安等19条。从昆明飞往省内的航线有:昆明至景洪、芒市、思茅3条。从昆明飞往国外及地区的航线有:昆明至曼谷、仰光、万象3条国际航线和昆明至香港的地区航线。至此,一个以昆明机场为中心的航空运输网络已初步形成。
1992年7月28日,云南航空公司在原民航云南省局的基础上以“一个机构,两块牌子”的双重身份登台中国航空大舞台,基地为昆明巫家坝机场。
1993年7月,昆明机场新候机楼建成并投入使用。该候机楼的总面积为1.718万平方米,设有3个国内候机厅,2个国际候机厅,采用4个登机桥门位候机、近机位登机,内设自动扶梯、航班显示自动监控、行李自动传输系统等设施,融时代性和地方特色为一体,高峰小时旅客吞吐量为1200万人次。新候机楼的建成,适应了昆交会期间客流增长的需要,为云南民航的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
●全国首家自助乘机系统在巫家坝机场启用。
谋发展 盛世繁华
谋发展,昆明机场的前进步伐,铿锵有力。
1994年5月20日,在民航总局、民航西南管理局等部门的支持下,总投资为6154万元的昆明机场飞机维修库开工兴建,经过两年多的施工,于1996年7月28日投入使用。从此,云南民航告别了露天维修飞机的历史。
1997年4月,昆明机场扩建工程开始动工,经过近两年的艰苦建设,新候机楼终于在1999年2月28日竣工,4月20日交付使用。扩建后的昆明机场新老两个候机楼总面积达到了7.63万平方米。新候机楼共设有59个值机柜台,每个柜台都配有一套托运行李安全检查系统。
2004年云南机场集团公司正式挂牌成立,这标志着云南省民航机场管理体制和行政体制改革顺利完成。
2007年1月,总投资约为1.2亿元、总建筑面积为34314.6平方米的昆明机场商务候机楼投入使用。昆明机场商务候机楼为旅客推出“一站式服务”,使民航服务变得更加便捷,之后的几年,昆明机场千方百计在为从巫家坝机场转场长水机场做准备。
2012年6月28日,转场成功,昆明新机场华丽起航,开始谱写云南“民航强省梦”的辉煌乐章。2013年,昆明新机场累计完成年旅客吞吐量2969 万人次,在全国机场旅客吞吐量中排名第七;在世界机场旅客吞吐量排名中居第55位。2014年,昆明新机场旅客吞吐量3229万人次,有望进入世界排名50强机场,机场日航班起降最高峰值为840架次,日旅客吞吐量最高峰值为12.15万人次,机场放行正常率在全国48座主要大中型机场中均排名前5,在全国旅客吞吐量超过2000万人次的机场中排名前2(中国民用航空局通报数据)。
2015年以来,长水机场主要采取利用新媒体信息平台,打通云南机场集团所属的省内机场之间的信息,航空公司运控、机务和地面服务的信息,空管的部分信息等三个信息群;积极引入空管场面监视雷达系统及升级服务改版,第一时间掌控进离港航班及地面航空器运行相关状态信息,避免信息的滞后迟缓性或多方传递而导致信息失真等五方面的措施谋求发展。
2016年12月8日,机场西跑道二类盲降系统开放使用。至此,昆明机场成为国内首个双跑道均具备二类盲降能力的机场。2016年3月,新增的45个机位投入使用,机场机位总数达到158个。
看今朝 长水腾飞
看今朝,长水腾飞,数据最有说服力。
2016年,长水机场年旅客吞吐量突破4000万人次。长水机场成为继北京首都、上海浦东、广州白云、成都双流等机场后,又一座迈入4000万人次级的机场。2018年,长水机场向着跨越年旅客吞吐量5000万人次的目标迈进。
截至2017年,长水机场共开通客货运航线358条,其中国内航线280条,国际、地区航线78条,相比2016年分别增长16.2%、16.7%、14.7%。通航城市177个,其中国际、地区通航城市51个,航线覆盖东南亚10国、南亚5国、东北亚2国、中东1国、欧洲2国,北美2国、澳洲1国,新增昆明至莫斯科直飞航线,长水机场洲际航线数量增至5条,其中东南亚、南亚通航点达到36个,数量排名全国第一,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加速成形。
同时,在航空物流方面,2017年,云南空港物流共保障进出港航班运输起降21.65万架次,同比增长10%;完成货邮吞吐量28.13万吨,同比增长13.47%,国际货量增幅175%。进港行李时效达标率始终保持在95%以上。
当然,昆明机场能够快速发展,与昆明机场的真情服务、安全生产密不可分。在真情服务方面,按照云南机场集团开展“服务质量规范”专项行动部署,持续完善服务硬件设施,推进智慧化航站楼建设,升级旅客服务系统。昆明机场组织开展了为期9个月“民航服务质量规范”专项行动,规范服务内容、流程和标准,降低了顾客投诉率和行李差错率等旅客重点关注问题。同时通过组织开展服务提升交流会,深入查找服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邀请ASQ第三方调查机构咨询专家对进出港旅客流程中的停车楼、值机、安检、标识标牌、餐饮购物、洗手间、互联网、航站楼环境、行李提取等流程进行全面走访,找准服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分析研讨改进措施。昆明机场还从航班正常保障、延误处置、旅客投诉管理、信息报告等方面入手,提高不正常航班保障能力,全力做好各种复杂情况下的航班服务和保障工作。特别是引入大数据、移动互联网平台以及创新的科技手段,为旅客提供了更为精准的服务。
在安全运营方面,昆明机场始终坚持“安全隐患零容忍”工作要求,将隐患治理与SMS 风险管理有机结合,完善安全隐患排查治理程序,将安全管理体系建设、安全责任落实等各项要求落实到安全生产工作中。昆明机场举行了航站区消防应急疏散演练、残损航空搬移单项演练、大面积航班延误应急处置综合演练。通过演练,强化大面积航班延误应急处置工作,完善相关保障流程,形成有效预警调控机制,提升空管、机场、航空公司及各保障单位的协同联动处置能力。此外,长水机场还完成了使用HUD实施RVR150米起飞最低标准验证试飞任务,提高了机场在低能见度时的保障效率.
●青年志愿者在长水机场为旅客服务。
望未来 大展宏图
展望未来,蓝图绘就,目标已定。
目前,昆明机场在中国民航事业中,地位举足轻重;未来,昆明机场还将继续砥砺前行,建设辐射南亚东南亚的国际航空枢纽机场。
《云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五)》指出,将加快昆明长水机场国际航空枢纽建设,打造丽江、西双版纳区域性旅游枢纽机场,加快建设干线、支线、通用机场,形成以昆明长水机场为核心、干支线机场为支撑、通用机场为补充的机场体系。
2017年9月,中国民用航空局和云南省政府联合正式发布《昆明国际航空枢纽战略规划》,规划明确了昆明机场是辐射南亚东南亚的国际航空枢纽、是西南对外开放的现代综合交通枢纽、是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力源三大功能定位。云南机场集团结合云南省今后五年的重点任务,制定了分三个阶段完成国际枢纽战略规划的目标任务。
“到2020年,昆明机场基本建成国际航空枢纽,年旅客吞吐量达到6700万人次,国际及地区旅客吞吐量达到600万人次,年货邮吞吐量达到57万吨,国际航线100条,国际和地区通航城市超过60个。” 云南机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周凯介绍,到2022年或2023年,运输机场在省内的布局基本完成,昆明机场完成国际航空枢纽规划的集中建设期任务,基础布局基本完成,同时延伸产业链,做好产业投资、产融结合等工作。
到2030年,昆明机场全面建成辐射南亚东南亚的国际航空枢纽,年旅客吞吐量达到1.2亿人次,国际及地区旅客吞吐量达2200万-2400万人次,年货邮吞吐量达到120万吨,航线500条,国际航线超过200条,国际和地区通航城市超过100个。
为此,昆明机场超前谋划,将加紧开工建设一批基础性保障设施。按照规划,机场将加快实施东二跑道、S1卫星厅及相关配套建设工程,力争2019年建成投入使用。稳步推进西区跑道、T2航站楼及卫星厅等相关工程建设,力争2023年建成投入使用,机场基础设施达到终端规模。同步开展T1航站楼功能改造,扩建停机位,缓解建设期基础设施保障压力。进入发展成熟期后,进一步完善货运、机务维修、航空公司基地、航油等各类配套设施能力,从管理及软件上提升机场运行效率,并以全面建设昆明国家门户枢纽机场为重点,高视野、全方位、多层次打造云南航空网络。
在创新省内航线方面,发挥昆明机场的省内核心枢纽功能,将重点打造昆明至丽江、西双版纳、芒市三条省内快线及三个机场的省内环飞中心功能,形成云南省内以昆明为中心的蛛网式的航线网络结构。
在优化国内航线网方面,将加密昆明至国内一二线城市的航线航班,打造快线,辐射周边支线机场;开辟更多昆明机场至新疆、辽宁、黑龙江、吉林等省会和主要城市直飞航线。
在辐射“两亚”方面,将加密昆明至南亚、东南亚重点城市的航线航班,构建国内与国际航线、航班的便捷衔接;提升昆明机场的竞争力,缩小昆明机场与周边曼谷、新加坡、吉隆坡等国际机场的差距,吸引更多南亚、东南亚旅客经昆明中转至东北亚和地区市场。
在通达全球方面,进一步开通至中东、欧洲等主要城市的国际干线航线,吸引国内西南地区以及南亚、东南亚国家在昆明中转至这些城市的国际航线;在目前昆明至巴黎、温哥华、旧金山、悉尼4条洲际航线的基础上,争取尽快开通昆明至非洲的开罗、约翰内斯堡航线,实现昆明机场辐射欧、澳、美、非的目标。
回顾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历程,昆明机场“战绩”辉煌;展望未来,长水腾飞任重道远。站在新起点,拥抱新时代,昆明机场的明天将更加灿烂辉煌。
1、1951年,成立“军委民航局西南办事处昆明站”
2、1985年,经国家计委批准扩建昆明巫家坝机场
3、1991年,从昆明机场出发的航线已达26条
4、1999年,昆明机场新候机楼竣工,共设有59个值机柜台
5、2007年,总投资约为1.2亿元、总建筑面积为34314.6平方米的昆明机场商务候机楼投入使用。
6、2012年,昆明机场从巫家坝机场转场长水机场
7、2013年,昆明新机场累计完成年旅客吞吐量2969 万人次
8、2014年,昆明新机场旅客吞吐量3229万人次
9、2015年昆明机场旅客吞吐量达到3752.3万人次
9、2016年,昆明机场机场年旅客吞吐量突破4000万人次
10、2017年,昆明机场旅客吞吐量4473万人次
11、2018年,昆明机场旅客吞吐量瞄准5000万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