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吴协恩
●东岭村(集团)党委第一书记李黑记
进入新时代,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在我看来,高质量发展,不是简单的某个方面高质量,而是全面高质量,乡村振兴同样需要高质量。当然,高质量发展首先要有高质量的人,有了高质量的人,才会有其他的高质量。中国村社发展促进会的各项工作,都要围绕“高质量”这一总要求开展。
(一)高质量解放思想。
今年9月20日,中国村社发展促进会将在陕西省宝鸡市东岭村举办第十八届全国“村长”论坛。本次论坛是在改革开放40周年节点上召开的村官盛会。改革开放,离不开思想解放。华西就是吃“改革饭”长大的,靠的就是发展为民、共同富裕、“有福民先享,有难官先当”等思想的引领。当然,这个世界上只有极少一部分人是思想的创造者,绝大部分人是思想的追随者。像我们吴仁宝老书记就是思想的创造者,他生前常讲:“解放思想要有思想,改革开放要有方向”。怎样解放思想?古话说:“四十不惑”,我的看法,解放思想就要“四个不惑”:不惑于固有观念、不惑于已有成绩、不惑于外界喧哗、不惑于道路曲折。“过去的钥匙打不开现在的锁”,再不能简单地用过去的办法做现在的事。所以,村促会这些年来,不断创新活动的内容及形式,不断提升工作的质量和效果,使它更加符合了广大村官的需求。像结合习总书记提出的“五个振兴”,村促会积极作为。像产业振兴,上一届全国“村长”论坛上,我们表彰了10个乡村振兴先进村庄或单位,发挥他们的示范和引领作用。我们还先后采用“村长”论坛走进地方、交流会、座谈会等形式,充分挖掘村庄的特色产业,大力宣传村庄转型发展的宝贵经验。像文化振兴,我们注重乡村传统文化的挖掘和保护,帮助浙江花园村建设“中国农村博物馆”,帮助河南干河陈村建设“全国村长论坛纪念馆”,帮助山西振兴村建设“村志博物馆”。我们还对习总书记考察过的江苏徐州马庄村进行了深入的宣传报道。像组织振兴,我们通过大量的工作,发掘村庄党建经验、组织党建研讨,请湖南韶山村、浙江七一村、陕西晨钟村等党建先进村的书记介绍经验,以推动更多村庄党建工作的开展。习总书记曾强调:“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在我看来,没有农村小康,就没有全面小康。老乡怎么样,关键我们村官怎么想。村促会将继续本着“为村庄服务、为村官服务”的宗旨,总结各地村庄发展经验,推动农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远眺东岭
(二)高质量培养人才。
不管是硬实力,还是软实力,归根到底靠人才实力,需要大批人才做后盾。以前是“招商引资”,现在是“招才引智”,对于城市和农村,都是如此。最近几个月,国内许多城市纷纷推出吸引高学历人才落户的政策,但绝大部分只是给钱、给户口、给房子。我们的体会,人才是不分国界的,但人才有自己的祖国,吸引人才,需要靠给钱、给户口、给房子,但更多的要以企业为主体。作为人才来说,他们最需要的,其实是服务和担当。所谓“服务”,就是要给他们打“下手”、当“保姆”、做“店小二”,让他们没有后顾之忧;所谓“担当”,就是要给他们成长空间、给他们创业环境、给他们施展平台,当他们遇到困难和曲折的时候,要为他们“遮风挡雨”,哪怕有的时候他们出现一点失误和差错,也要容错。特别是要可持续地培养人才,正如我们老书记常说的:“干农村工作,要有长期行为”。习总书记也曾强调:“农村要发展好,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有好班子和好带头人!”在我看来,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就是要抓好“关键少数”,也就是抓好干部、抓好带头人、抓好一把手。这些年来,村促会特别注重对少数民族村官的培养,去年在云南举办了中国少数民族村庄发展论坛,启动了少数民族村官培训计划。像去年9月,云南延津县14名少数民族村官代表前来华西培训,期间还到常熟蒋巷、无锡山联、上海杨王等名村参观学习,进一步开阔了视野、更新了观念。今年5月,由村促会牵头,又组织了云南36名少数民族村干部,赴华西村、永联村、皇城村等学习和培训。今后,我们也将进一步发挥和挖掘中国十大名村在基层干部培训方面的经验和潜力,做好村官培训工作,真正达到总书记提出的:“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
●东岭新村
(三)高质量精准扶贫。
这些年来,村促会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未来需要再出发。不出发,什么也没有;不“再出发”,已经有的也一样会失去。我们今后将以全国“村长”论坛为抓手,通过名村带动,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和欠发达地区村庄的扶贫力度,包括资金支持、项目支持、智力支持、信息支持等。我认为,扶贫并不是单纯地给点钱就行的。给钱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给点子、给政策、给思路,思路决定出路,思路不准可能就是绝路。像有些地方给它一些资金,可能解一时之困,但解决不了长久问题。还有一些地方,虽然具备明显的区位优势,但缺乏“化优势为产业”的具体办法。我们要做的,就是通过各种有效方式,引导它们挖掘自身特色、建造增收载体、实现自力更生。继2015年在云南启动“红石榴”帮扶后,该行动一直在进行。江苏的长江、蒋巷,山西的大寨、皇城,上海的九星,北京的果园、郑各庄,浙江的航民、花园,陕西的晨钟、和平等名村,有的与贫困地区村庄合作项目、有的给予免费培训、有的援建学校、有的直接捐款捐物,表现出了应有的责任与担当。我们还邀请专家团队对一些地区创建农业公园,给予了科学指导和相关帮助,展现了“乡村让城市更向往”的新形象。一村富了不算富,全国富了才算富。我们华西自2006来以来,以“扶贫先扶志,扶志先育人”的理念,与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开展互学交流活动,通过开办大学生村官、新型职业农民、少数民族村官等培训班,目前已为全国各地培训基层干部超40万人次。华西现在每年对外帮扶的资金达1亿多元。围绕“一带一路”,对接“精准扶贫”,未来我们还将通过智力扶贫、产业扶贫等,带动更多人富起来。总而言之,今后中国村社发展促进会还要继续加大对各地村庄的调研力度,了解和收集他们的诉求,并向上反映,供中央决策者参考,助推我国的“三农”事业。
●东岭崔木煤矿矿井全貌
乡村振兴,不是一年、两年就能成功的,也不是五年、八年就能成功的,可能需要数十年,甚至几代人的共同努力。路途虽然遥远,过程虽然艰辛,但只要我们按照从中央到地方各级组织的精神办、结合自身的实际干,我相信中国农业一定会更强、中国农民一定会更富、中国农村一定会更美!
(作者系党的十九大代表、中国村社发展促进会会长、全国村长论坛执委会主任、华西村党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