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国投入产出学会2018年度专题研讨会在中国人民大学逸夫会议中心举行。本次年度专题会的主题为“新时代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由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主办,中国投入产出学会协办。来自全国高校、科研单位等的100多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日本投入产出领域的著名学者也应邀出席会议,参会人数远超预期,是中国投入产出学界开展年度专题会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
本次专题会设主会场和分会场,上午主会场为全体嘉宾大会,由中国人民大学以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分别做主报告;下午为分会场,嘉宾根据各自研究方向开展分组讨论。
会议开幕式由中国投入产出学会常务副理事长杨翠红教授主持。杨教授表示,投入产出学界召开年度专题会已经超过了十年,每次专题均会就当前经济中的一至两个重大问题进行研讨,收效很大。这次出席会议人数远超预期,非常感谢各位老师、专家、同学的到来,并对由八木尚志教授带领的日方代表团队表示热烈欢迎。
中国投入产出学会理事长董礼华教授、日本泛太平洋投入产出学会副会长八木尚志教授以及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党委副书记刘瑞教授分别致辞。
董礼华教授表示,本次年度会的主题定为“高质量发展下的中国经济”,就是希望充分发挥投入产出的结构分析优势,更好地把投入产出方法与经济实践结合起来,使其在国民经济研究和宏观决策中发挥更大作用。
八木尚志教授表示,2010年以来,中日投入产出学会成员就互相参加对方的相关活动,希望两学会今后能够继续深入交流,促进投入产出的研究。
刘瑞教授表示,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是全国教学科研单位开始投入产出研究最早的机构之一,自钟契夫教授开始一直传承至今,在人民大学举办投入产出的年度会议具有特殊意义。希望今后各位老师在这方面多做一些工作,把这个学科搞成显学,吸引更多有志的年轻人加入。
以下是主题报告部分。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陈璋教授及博士生周晓波做题为《中国宏观经济结构性分析框架的一种探索》的报告,报告对如何运用投入产出方法来研究中国经济的复杂结构问题做了探索。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何建武研究员的报告《对高质量发展测度的思考与启示》,首先回顾了二战以来的全球发展理念以及当前衡量社会发展的新做法,进而重点探讨了如何构建高质量发展指标。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林晨副教授的报告题目为《基本商品与中国经济发展质量》。报告基于斯拉法基本商品的理念和模型,并进行拓展,通过实证数据找出中国经济的基本商品,从古典的角度解释了中国的经济发展质量。
上午主会场的三个主题报告引起了与会专家学者的浓厚兴趣与热烈讨论,中国投入产出学会董礼华理事长、杨翠红副理事长、日方代表八木尚志副理事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何建武研究员、河北省统计科学研究所宋辉研究员、燕山大学刘新建教授、山东交通学院徐大举副教授等就报告做了相关发言。
最后,中国投入产出学会名誉理事长陈锡康教授和中国投入产出学会常务副理事长陈璋教授分别做总结发言。陈锡康教授从学术和现实意义角度高度评价了三个主报告,对相关人员在投入产出方法在解决现实问题方面的探索予以充分肯定。同时表示,投入产出方法和投入产出表是非常有用的,希望今后可以在投入产出数据上也多做一些工作。陈璋教授再次对大家的热情到来表示感谢,并重点提到了投入产出学界研究中亟待提升的问题。
下午的分会场分为三组进行研讨。
第一组由中国科学院大学管理学院许健副教授主持,主要围绕着高质量发展、环境与增长进行讨论。第二组河北省统计科学研究所宋辉研究员主持,研讨主题为贸易、国际分工与生产率。第三组由国家发改委国际合作中心张亚雄研究员主持,重点围绕着投入产出表的编制与结构性质进行探讨。分组报告共计19篇,所涉及的问题更为具体细致,与会学者一致反映收获很大,并积极参与讨论、发言,本次专题会在热烈的讨论中圆满结束。(李贝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