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编者按Ⅰ
带出两家世界500强企业的企业家,全世界有两位:一位是日本的稻盛和夫,一位是中国的宋志平。十年时间,在宋志平的带领下,中国建材集团从营业收入20亿元发展成为收入超过2000亿元的世界500强。
本报从2017年3月5日中国建材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宋志平在“北大国发院博士论坛”的演讲中摘录了他对企业家精神以及中国新商道的解读——
国家正在转型,进入到后工业时代,几乎所有的产业都过剩,我们需要调整。同时,在国际上,特朗普在讲美国优先、美国制造,英国脱欧、欧洲再工业化,这和过去30年是完全不同的环境。我们的问题和压力很大。
过去我们有低成本的优势,但是当成本已经不具备优势的时候,我们就不能再用传统的增长方式做下去了,我们必须变革。变革靠谁来做?靠企业家。中央这个时候反复提倡企业家精神,这是我们时代所需要的。
谁是企业家?
38年前,我大学毕业分配到北新建材工厂做技术员,后来做到厂长。当时最大的问题是工人们都冷漠了。我上任的第一件事就是点燃员工心中的火。我问他们最缺什么?他们说没房子、工资低。我说,这些都是要靠咱们大家挣来的,房子的钥匙在大家手里。我还列了一个口号叫“房子年年盖,工资年年涨”。我当了10年厂长,盖了12栋宿舍楼,企业也上市了,现在是全球最大的新型建材企业。还有国药,从2008年的360亿收入,做到2014年2500亿收入。
为什么跟大家回忆这段?我就想问问大家,我算不算企业家?我认为,如果没有创新意识,即使有一纸任命,不过是行政官员;如果不能创造价值,即使财富再多,不过是个实力阶层。而有创新意识、能够创造价值的企业领导者,无论是在民企、国企,还是外企,都是企业家。
做企业,有两件事非常重要。
——选业务,选好业务。很多企业之所以失败是因为从来没选对一个业务。今天干这个,明年干那个,既没有选对业务,也没有坚持下来,企业最后就跨掉了。
——选人,选痴迷者。什么叫痴迷者?早晨六点钟起来,他就想这件事,晚上12点还在想。你要把一件事做成功,没有这种精神是没办法做到最好的。
什么是企业家精神?
最近我读了赫尔曼·西蒙写的《隐形冠军》,他认为企业家应该有四点:
第一,命运共同体。企业家和企业是不可分离的。很多企业家告诉我,企业就是他们的身家性命。
第二,勇敢无畏。熊彼特也认为企业家必须要勇于冒险,勇敢无畏。但是德鲁克认为企业家最大的特点是创新和把握机遇,应该减少风险,而冒险不应该是企业家的选项。
第三,专心致志。稻盛和夫讲:“我当年做京瓷的时候,很多聪明人都走了,留下了一些很木讷的人把京瓷做到世界五百强。我们需要心无旁骛的人始终坚守,企业才能做下去。”
第四,能够点燃别人。企业家不可能一个人做事,要靠一个团队,他需要调动大家的积极性。
我眼中的企业家精神,则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第一,创新精神。真正有创新意识、为社会创造价值的企业领导人,才是企业家。不管是民营、国有,还是外资企业。
第二,坚守。持之以恒。做企业其实是个苦差事,是个漫长的过程。想对企业的产品、技术非常了解,没有10年不行;想将企业、行业彻底掌握、运用自如,可能要20年时间;想要做到极致,甚至全球第一,可能要30年时间。
第三,兼济天下。中国的企业家们,洋务运动,自强求富;民国时期,实业救国;再到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我们的一大群企业家是非常勇于牺牲的。改革开放,出现了褚时建等一大批企业家,引领了那个时代。现在互联网时代,又有大批的年轻人创新创业。
我们走到今天,中国已经形成了浩浩荡荡的企业家队伍,这是我们国家经济强盛之所在,我们经济基础之所在。企业家强,经济就强;企业家强,国家才强。
企业家不是一般的财富拥有者,他应该是关心社会、给社会最大反馈的那些人。2012年,中央电视台评选年度人物,郭鹤年老先生89岁,被评为终身奖,他讲了一段话,是给年轻人的一些忠告:
1. 成功也是失败之母。成功了,你要当心。2.要聚焦、要有耐心、要专心致志地做事。3. 赚钱了要多反馈社会,越多越好。
我们的企业家不光要完成从穷到富,还要从富到贵。
中国新商道新在哪?
关于中国的新商道,我想到这几个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基本是学习西方企业家,美国的亚科卡,日本的松下幸之助、稻盛和夫。但是现在,我们应该总结自己的商道,要有我们自己的亚科卡、幸之助。
我们拥有宝贵的三种优势:
第一,古老、灿烂的文化。我们从孔子、老子等先贤那里继承的智慧,都可以用到经营里去。
第二,从发达国家的企业家那里学来的东西。
第三,中国鲜活的市场经济,这是最重要的。我们已经从过去的跟跑到后来的并跑,现在逐渐到了领跑,我们的企业家已经创造出了可歌可泣的成绩。以建材领域为例,无论是水泥、玻璃、新型建材的制造,还是技术和装备,我们都是世界一流的。
新商道新在哪里?最大的变化是什么?我觉得有四点:
第一个变化是新常态。我们的经济不再是快速增长,而是一个中高速的增长。所以我们要改变自己的经营方式,适应这个新常态。
第二个变化是互联网。互联网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挑战。任何企业如果不关注,不和互联网对接,就会轰然倒下。当然互联网也要与实体连接,没有实体的互联网一定是泡沫。
第三个变化是气候变化。按照《巴黎协定》,我们到2050年化石能源要取消70%,那将会从根本上改变我们的能源供给和生产方式。昨天有人跟我说,宋总,我有一种吸附雾霾的东西,6米之内就没有雾霾了,只要墙上抹一层就行。像这些技术,会带来新的机会,当然也有一些新的挑战。
最后一个就是国际化。现在大家都知道特朗普和英国逆国际化。这带来了什么问题呢?贸易保护主义、逆国际化等等这些。但是问题来了,国际化这个大旗谁举?过去是英国人先举,后来是美国人。我们过去的国门是被他们打开的,改革开放他们要进来。现在该我们到他们那儿去的时候,他们想关门。但我们还是要到美国建工厂,不是那里有多好,而是我们的客户在那儿。
这四大变化会带来新的商业变化,企业必须用新的模式来适应、经营这些变化,这是我们真真正正要研究的事情。
(据中国建材集团网站)
Ⅰ人物成就Ⅰ
1.宋志平刚到中国建材时,公司有着33亿的债务,经过风卷残云般重组900多家水泥企业,才有了现在大家看到的一个港交所上市的全球第二大建材企业。2010年中国建材集团营业收入达1346亿元,利润达66.7亿元,资产总额1458亿元,多种产品产能位居国内第一。
在宋志平董事长的带领下,中国建材集团实现了营业收入与资产总额从百亿元到千亿元的历史性跨越,充分发挥了作为中央企业应有的行业影响力与带动力,为建材行业的结构调整与产业升级做出了巨大贡献。
2.2009年,中国建材集团董事长宋志平受命兼任国药集团董事长,带领集团先后完成了与中国生物技术集团公司、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中国出国人员服务总公司等四家央企的重组,新集团成为中央企业的医药健康产业平台。
同时宋志平还让中国医药集团率先改制,首先,引入战略投资者上海复星医药,成立了国药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并于2009年在香港H股整体上市。目前,国药集团旗下拥有国药控股、天坛生物、国药股份、现代制药、国药一致五家上市公司,具有良好的融资能力。
在一系列动作之后,国药逐渐从困局中走出。2013年国药集团财报数据显示,营业收入从2009年的400多亿元跃升至2013年的2035亿元,成为中国医药行业中目前唯一进入世界500强的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