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6月13日 星期三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故园清梦远,依稀麦饭香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小麦是开春第一粮。立春后,储粮有些短缺的人家,就眼巴巴地望着麦子在春风里抽穗、扬花、结实,日渐饱满,然后收割打场。等田地里点豆插秧的活儿一忙完,人们就有一小段闲散而幸福的时光,家家户户忙着打理小麦——磨粉,擀面,煮酒,蒸馒头、蒸麦颗饭……这时候,母亲就把我家的小麦磨成面粉,为一家人精心地制作各种可口的麦饭……

1.jpg

  母亲不太喜欢蒸馒头,她说馒头是“吃闲嘴儿”,不耐饱。所以麦颗饭就成了我家这段时日饭食的主打。麦颗饭,吃起来甜香绵软,做起来很是麻烦,前后要好几道工序:先把面粉倒进簸箕里,一手用扫面的小笤帚均匀地抛洒水花,一手搅和;再一遍遍地搓,直到搓成均匀的面颗粒。洒水也有学问,洒多了面颗就成稀团子,洒少了又是干粉子;只有洒到恰好,面颗粒搓出来才细才匀。搓好的面颗粒再松松地刨进木甑子里,猛火蒸十五分钟,熟了结成饭块;再倒回簸箕里“打回堂”,用筷子和散,凉冷;再均匀的洒些水花,又搓成饭颗粒,然后松蓬蓬的刨进甑子里再蒸。等甑子四周白色的水汽腾腾升起,甑盖沿上的水珠滴滴滚落,一甑芳香四溢的麦颗饭就做好了。做麦颗饭耗时费力。为了不耽误我们姊妹几个上学,母亲总是四五点就起床。她还要在头晚泡好黄豆,一早就在手推小石磨上带水磨细,滤也不滤就直接倒进锅里加水煮沸,再掺些嫩瓜尖、青菜丝,就成了“连渣闹”“菜豆腐”;又在灶堂的热灰里刨熟几根红辣椒,打个胡辣子蘸水。这就是麦颗饭最好的下菜,又开味又营养。天刚蒙蒙亮,母亲的麦颗饭蒸熟了,那醇厚的清香,一缕缕飘起来,从厨房飘进卧室,飘进我们迷糊的梦里。记不得有多少个美丽的早晨,我们就这样被麦饭的清香唤醒,迅速起床,吃下这爱意深浓的早饭,背着书包,迎着朝阳,信心满满地走进学校……

  有时母亲也给我们开开鲜,独创了一道美食——炸面鱼。她吩咐我们从花椒树上摘下一些鲜花椒叶子,掐来几把嫩茴香菜,洗干净。把麦面调成粘稠的糊儿,洒些盐花,用筷子把鲜嫩的花椒叶、茴香菜一片片夹进面糊里一裹,飞快地放入油锅里炸,轻轻拨弄翻动。“哧哧哧”油烟缕缕,香气升腾,一条条翻滚的“小银鱼”,转眼间拉直身子,变成了“小黄鱼”,松软而酥黄。这面鱼外皮香脆爽口,椒叶微麻,茴香鲜嫩,不噎喉,不塞牙,好吃极了。

  母亲也喜欢烙饼。她先把面粉调成稀糊,先用长把勺子将稀糊儿淋在涂了熟油的锅底,手臂飞旋,很快将稀糊儿摊成薄厚均匀的圆;一眨眼,圆饼的周边儿便微微翘起了,一面就烙熟了;这时右手执月牙状的薄木铲,左手辅助,翻转烙另一面,起锅,一张密布着金黄斑纹的大饼就做成了。摊饼火大了不行,火小了不行,火不匀也不行,需脑眼手并用,灶上灶下兼顾。一勺复一勺,一张复一张,母亲就这样在烟熏火燎中,为我们烙好了香软诱人的麦饼。

  母亲就是在这样有限的条件下,因地制宜,给我们做出香甜可口的饭菜,让日子在艰难中,也不缺少幸福的味道。在那物质极度匮乏的年月,母亲精心烹调的一粥一饭,何尝不是融入了她全部的智慧、爱心、欢喜的心情呢?即使是用最简单粗劣的食材,也做得细腻而富有温情,让我们吃得有滋有味,在普遍营养不良的乡下孩子中,我们还能身强体健,顺利长大……

  岁月如流啊,故土依旧,山水依旧,晨曦黄昏里炊烟依旧,可是母亲已不在了。只有这麦饭的缕缕醇香,还萦绕于我的故园清梦,再也挥之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