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济学界,女性群体也绝不可忽视,尽管群体不大,但她们的声音举足轻重,她们对经济学界的贡献有目共睹,她们用骄人的成绩、卓越的研究成果撑起了了经济学界的半边天。今天,我们来盘点一下中外顶尖的女经济学家代表,排名不分先后。
国外顶尖女经济学家
Elinor Ostrom(埃莉诺·奥斯特罗姆)
从国际上看,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中至今只有一位女性,就是2009年度诺奖得主——美国印第安纳州大学经济学教授埃莉诺·奥斯特罗姆。埃莉诺·奥斯特罗姆中文名为欧玲,1933年出生于美国,2012年6月12日,因胰腺癌去世,享年78岁。她是印第安纳大学政治理论和政策分析中心主任之一、政治学教授。美国著名政治学家、政治经济学家、行政学家和政策分析学家,美国公共选择学派的创始人之一。埃莉诺·奥斯特罗姆获颁2009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以表彰“她对经济治理的分析,尤其是对普通人经济治理活动的研究”。她于1965年获得美国加州大学洛杉机分校政治学博士学位。1966年开始在印第安纳大学做助教,1974年评为教授,1980-1984年任系主任。从1973年开始,她同时担任政治理论和政策分析研讨会的合作主任;1984年起又兼任公共与环境事务学院教授。同时还是美国亚里桑那州立大学制度多样性研究中心的创建者。她于1991年当选为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2001年又当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的院士。她是美国政治学协会的前任主席,也曾担任过公共选择学会、中西部政治学协会和公有产权研究协会的主席。她还是美国哲学学会和政治学和生命科学协会的成员。她曾经服务于许多顾问委员,包括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警察长官国际协会、法律实施协助管理局、美国行政科学院、刑事司法准则与目标国家顾问委员会、国家州长协会和校际政治与社会研究方法联合会。她曾任或现任众多杂志的编委,包括《美国政治学评论》、《美国政治学杂志》、《理论政治学杂志》、《制度经济学杂志》、《社会科学季刊》等。
Olivia S. Mitchell(奥利维娅·米切尔)
Mitchell是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的一名教授,也是退休金研究委员会的执行理事。她的研究集中于公共与私人退休金、保险领域,以及风险管理、金融素养普及和公共财政。目前她总共出版了27本著作,以及发表了超过180篇论文。在她最常被引用到的、和Annamaria Lusardi共同完成的论文中,Mitchell强调如何应对金融素养缺失问题正在成为政府需要面对的巨大挑战:“有效改善和预防金融素养缺失问题是有一定代价的,但投资其中可以获得更高的回报。我们的工作恰恰证明了,普及金融素养不仅有助于巩固脆弱的社会经济环境,还有益于广大民众。”
Ellen R. McGrattan(艾伦·麦克格兰特)
McGrattan目前供职于明尼苏达大学经济学院,她同时还是明尼阿波利斯联储的顾问。她曾经就职于明尼苏达联储的研究部门,在那儿她是排名第三的研究员。
2015年3月,McGrattan发表了一篇颇引人注目的论文,该文以支持Thomas Piketty提出的全球财富税(wealth taxes)的资料作为依据(注:全球财富税由Piketty在其《21世纪资本论》一书中提出)。通过调查相关数据,McGrattan总结到,目前我们还不了解财富对我们来说意味着什么,也不了解衡量财富的方式将会对我们的经济产生什么影响。正如她在文中写的那样:
“不幸地是,目前有关于此的理论尚不完善。缺少有关征收财富税的定量有效理论或是经验研究的话,经济学家就没办法准确预测这种税收对总量财富和差量财富的影响。在这种意义上,任何有关征收财富税的提议都显得草率。”
Serena Ng(赛琳娜·吴)
Ng是哥伦比亚大学的教授,她的研究领域是计量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在她3月份和Kyle Jurado以及Sydney Ludvigson共同发表的论文中,她指出,市场不确定性波动对实体经济活动的影响周期远没有过去认为的那么普遍。事实上,他们发现自二战以来仅仅只有三个较大的宏观不确定时期。它们分别是:“1973-1974年和1981—1982年的经济衰退,以及2007—2009年间爆发的经济危机。需要指出的是,2007—2009年的经济危机是自1960年以来影响最为深远的一次市场不确定性波动周期。”
Claudia Goldin(克劳迪娅·戈尔丁)
Goldin是哈佛大学经济学讲席教授(Henry Lee Professor),也是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NBER)下属美国经济发展项目主任。她的研究领域涵盖奴隶制、战争的经济影响、女性劳动力、移民、新交易政策、收入不平等、技术变革、教育以及收入中的性别差异。
在她去年颇受好评的美国经济学会主席就职演说中,她总结道:
“性别平等不是女赢男输的零和博弈,虽然那些不赞同的人可能会因低价而惨遭淘汰,大门多数工人都将从一个更为灵活的政策中获益。”
Bronwyn Hughes Hall (布朗温·霍尔)
Hall不仅是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经济学荣誉退休教授,她还是荷兰马斯特里赫特大学的教授。Hall的工作集中在技术变革和创新的经济学以及计量经济学研究。鉴于经济危机之后,发达经济体普遍面临着一系列低生产率的挑战,Hall有关创新的工作变得十分有意义。就像她在2013年发表的有关创新与生产率的论文中写到的那样:“在许多普通人,尤其是在大多数政策制定者眼里,创新对经济发展而言至关重要……发展不仅可以通过投入更多生产要素来实现(例如增加投资、土地使用量,减少失业人数,增加劳动力等),还可以依靠以相同的资源得到更多产出来实现。”
Bertrand现为芝加哥大学商学院校级杰出教授(Chris P. Dialynas distingiuished service professor),她还是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NBER)、经济政策研究中心(CEPR)以及劳动研究所(IZA)的研究成员。
Bertrand的研究领域是应用微观经济学,她主要关注劳动经济学、合作财政和发展经济学。在她2013年与Adair Morse合作完成的论文《Trickle-Down Consumption》中,Bertrand强调了美国家庭储蓄率下降会导致地区间出现收入不平等。在剔除有关储蓄率下降的传统解释(例如预先储存和财富效应)后,他们总结到:
“在对这些中等收入家庭的消费模式进行更加详尽的行为分析后,我们发现人们进行额外消费的可能性与市场内不断增长的‘奢侈’品供应量之间存在某种联系,人们过度消费也可能是为了通过‘可视’的消费行为来赶上自己富裕邻居的消费步伐。”
Janet Currie(珍妮特·克里)
Currie是普林斯顿大学健康福利中心的讲座教授(Henry Putnam professor)。她的研究关注儿童健康与福利,包括早期干预计划、公共健康保险扩展计划、公共住房以及食物与营养计划。Currier和她的同事Anna Aizer去年在《Science》上发表了一篇文章,她在其中指出收入不平等可能会通过母育缺陷传递,主要是通过影响孩子出生时的健康状况来实现。他们写到:“出生时的健康状况是预测孩子未来教育程度、收入水平和身体缺陷等的重要指标。目前的研究显示,母育缺陷可能通过某些途径影响孩子出生时的健康状况,这些途径包括不健康的习惯、暴露在卫生糟糕的环境中,更差的医疗照顾等等。”
Asli Demirgü-Kunt (阿斯利·德米尔古茨-昆特)
Demirgü-Kunt是世界银行研究中心的主任,她早在1989年就加入了世界银行。在这里,她不仅启动了《世界银行全球金融发展报告》(World Bank’s Global Financial Development Report),还指导了《对国家在经济中作用的反思》(2013)(Rethinking the Role of the State in Finance)以及《惠普金融计划》(2014)(Financial Inclusion)等。
至今,Demirgü-Kunt已经出版了超过100本作品,这些作品涵盖银行业危机、财政调控以及金融服务途径等主题。在她去年和Deniz Anginer共同发表的一篇论文中,她指出,通过要求增加银行业良性资产比例来加强对它们的监管,有助于减缓金融危机中常见的系统性风险。就像他们总结的那样:
“我们的研究证明,更高的良性资产比例是一个能吸收损失的缓冲垫,能够有效减少系统性风险,例如集体不确定性、信息不对称以及交易对手风险。”
Esther Duflo(埃斯特 迪弗洛)
Duflo不仅是麻省理工学院主教扶贫开发经济学的讲座教授(Abdul Latif Jameel Professor),她还是贫困行动实验室(J-PAL)的联合创始人兼主任。此外,Duflo还是达沃斯论坛的全球青年领袖。在她的职业生涯中,曾经获得印孚瑟斯奖(Infosys Prize)、大卫·克肖奖(David N. Kershaw award)、克拉克奖章(John Bates Clark Medal)以及麦克阿瑟天才奖(MacArthur ”Genius Grant” Fellowship)。Duflo的研究领域包括健康、教育、普惠金融、环境和政府等。除此之外,Duflo还特别关心扶贫政策的制定过程。她于2011年和Abhijit Banerjee合著了《贫困经济学:对抗击全球贫困措施的彻底反思》一书。在这本书中,她号召要对当前全球的扶贫措施和政策进行一次彻底反思。这本书在2011年赢得了《金融时报》以及“高盛商业著作”年度奖。
Carmen M. Reinhart(卡门·莱因哈特)
Reinhart是哈佛肯尼迪政府学院国际金融体系的讲座教授(Minos A. Zombanakis professor),她还是国会预算办公室经济顾问小组以及美联储经济顾问小组的成员。
在2009年,Reinhart和Kenneth Rogoff合著了一本畅销书叫做《这次不一样:800年金融荒唐史》。在这本书中,他们列举了许多繁荣与萧条的历史事例,还对这些事例中的共性进行了比较。
最近,Reinhart和Christoph Trebesch合作发表了一篇有关主权债务减免及其影响的文章。他们的研究表明,债务国在债务减免后的五年内会获得明显的经济利益,但会对债务国的信贷前景产生一定影响。正如作者总结的那样:
“1920—1980年间发生的所有金融危机,都仅有一个共同的出口,那就是债务得到减免。比如债务减免后的1934年就出现了复苏,以及布雷迪债务减免后的1990年复苏。这些过往的经验为目前有关希腊、乌克兰债务减免的争论提供了一些解决思路。”
国内顶尖女经济学家
冯兰瑞
在中国经济学界影响最大、学术成就最成功的女性,无疑是冯兰瑞先生。冯兰瑞先生早年求学于贵阳达德学校,1938年入党,1940年赴延安,先后在青年工作委员会和中央研究院文艺研究室工作,后考入中央军委编译局主办的外语学校英文队学习。1954年进入中共中央党校师资部专修政治经济学专业。历任上海《青年报》社长兼总编辑、《中国青年报》编委兼文教学生部主任、哈尔滨工业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兼马列教研室主任、黑龙江省经济研究所副所长、黑龙江省统计局副局长、国务院政治研究室研究人员、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研究所副所长兼党委书记、中国经济学团体联合会执行主席、《经济学周报》社长。主要著作有《劳动报酬和劳动就业》、《按劳分配、工资、就业》、《论中国劳动力市场》等。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城镇待业问题逐渐暴露,为了研究体制改革和劳动就业问题,冯兰瑞先生到全国各地进行调查研究,收集了大量的资料,完成了很多关于劳动就业问题的文章,她系统阐述了在劳动就业问题上的观点,是国内最早研究我国劳动就业理论并卓有成就的经济学家。
1980年,她发表《劳动就业问题六议》等研究我国劳动就业的文章,1982年,她又在《人民日报》发表了题为《要研究社会主义社会的就业理论》的文章,进一步论述了建立社会主义社会就业理论的必要性。
1988年,冯兰瑞先生率先提出以劳动力的市场配置取代行政配置和劳动力的商品性问题,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创立起了重要作用。因为她在经济学领域的卓越成就,冯兰瑞先生被国外誉为“一位成功的中国女士”。
江春泽
江春泽是享誉学界的著名经济学家。她1935年生于安庆,先后在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体改委等单位工作,现为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博士生导师。主要著作有《论工业生产专业化》、《苏联经济统计资料》、《南斯拉夫》、《苏联东欧经济管理体质比较》、《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纵横谈》、《世界经济概论》、《社会主义计划》、《比较经济体制学概览》等。
江春泽的最大理论贡献是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兼容理论。在《计划与市场在世界范围内争论的历史背景与当代实践》和《比较·选择·前景——苏东国家与我国处理计划与市场问题的不同作法、不同效果》文章中,江春泽针对把计划经济视为社会主义制度根本特征的理论误区,阐明计划与市场只是资源配置的方式,不是区别社会基本经济制度的根本特征。在当时改革面临停滞倒退危险的关键时刻,这两篇文章发挥了明显的实践效果。
江小涓
江小涓现任国务院副秘书长,是我国经济学界少有的博学多才的女性。江小涓1981年毕业于陕西财经学院,先后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国务院研究室工作。2003年,江小涓被评为“中国十大经济女性年度人物”。那时她的身份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财贸经济研究所所长。她的主要研究领域有宏观经济、国际经济、产业经济等,主要专著有《中国工业发展与对外经济贸易关系的研究》、《经济转轨时期的产业政策》、《结构调整中的产业升级与发展》、《工业经济学》、《中国工业企业组织结构变动长期趋势》等。她曾获孙冶方经济科学奖等全国性学术成果奖。2009年曾入选“影响新中国经济建设的100位经济学家”。
孙祁祥
现任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院长的孙祁祥教授,也是一位学术成就突出的女经济学家。她是湖南省长沙市人,1979年考入兰州大学经济学系,1989年考入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攻读博士学位,1992年获得博士学位后留校任教至今。
早在1987年,孙祁祥以一篇题为《根本出路在于改革国家所有制形式》的论文开始在经济学界初露锋芒。孙祁祥在文章中提出了传统的国家所有制形式在理论上是与商品经济对立的,是短缺经济的主要根源,传统的国家所有制改革是政治体制改革成功与否的关键;改革传统的国家所有制不等于改变社会主义的公有制等观点。1993年《经济研究》刊登的“市场经济与竞争机会的平等”是孙祁祥发表的又一篇颇具影响的学术论文。这篇论文一经发表并由《新华文摘》全文转载,在学术界和社会上引起了重视。
当然,孙祁祥的最主要的研究方向是保险金融。去年6月,在英国伦敦举行的国际保险学会第50届年会上,孙祁祥教授因其杰出的学术成就及对中国保险业的贡献,荣获了2014年度约翰·毕克利奖。这个奖是国际保险界的最高奖项,专门用来表彰对保险思想、实务或教育做出卓越贡献的个人,其评奖委员会每年在全球范围内推选出一位获奖人。孙祁祥教授则是首位获此殊荣的中国学者,也是有此奖项以来的唯一女性获奖者。
作为继马寅初、陈岱孙、胡代光等大师级人物之后北大经济学院百余年历史上的第一位女院长,孙祁祥的使命感和责任感,驱使着她更努力勤奋地工作,辛勤耕耘,执着坚守,把北大经济学院的工作推上新台阶。
朱玲
朱玲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国际农经学会(IAAE)执委和中国农经学会副会长,曾参加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减少贫穷研究小组;目前被聘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理论经济学组成员和国务院扶贫领导小组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荣获1993年(第一届)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科研成果奖;1996年(第七届)孙冶方经济科学奖;2004年(第五届)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2008年(第三届)中国农村发展研究奖。专著《减贫与包容:发展经济学研究》等五部论著获得“张培刚发展经济学优秀成果奖”。
李善同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李善同研究员也是一位很有成就的女经济学家。她长期研究区域发展战略与产业政策,主要著作有《中国经济的发展与模型》、《中国中长期产业政策》、《中国地区发展与产业政策》、《中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经济发展、改革与政策》、《中国地区发展与政策》、《中国跨世纪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等。(宗和)(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