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1月23日 星期二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重庆秀山:绘就全域旅游新蓝图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 本报记者 娄红淑 通讯员 龙勇 重庆报道

1.jpg

2.jpg

3.jpg

4.jpg

5.jpg

6.jpg

7.jpg

8.jpg

9.jpg

10.jpg

11.jpg


  秀山拥有涵盖地文、水域、生物、遗址、建筑、人文等7个大类和160多个基本类型的丰富旅游资源,长期以来,秀山旅游“养在深闺人未识”。“十三五”期间,秀山将乘着全域旅游发展的大势,牢固树立以县城为中心,“洪安边城+川河盖”为重点,其他景区和乡村旅游为补充的全域旅游发展思路,围绕土苗文化,花灯文化和边城文化做文章,全力打造“大边城”全域旅游品牌。秀山旅游实现了从鲜为人知到远近闻名的大跨越发展。

  做靓县城 赏十里花灯,品百年西街

  古朴的建筑,青瓦白墙,翘角飞檐,高高的封火墙,徽派古韵尽显;土家特色的吊脚楼,美得一点也不矫揉造作;逼仄的两侧墙壁,长而弯曲的小巷,幽深无比。来到秀山西街,犹如走进了生活百态的展厅,各种行业都能一览无遗。

  西街位于老城西部,曾经是秀山的经济文化中心,现仍保存有部分明清时期古老建筑,以及著名的八卦井、天后宫等遗址。近年来,秀山县委、县政府围绕武陵山区文化旅游城市建设目标和西街民俗文化景区的创建目标,加速推进景区各大重点项目建设,并正式启动国家4A级旅游景区创建工作。

  目前,西街民俗文化景区累计完成投资5亿元,相继修复和建成城门楼、游客接待中心、天后宫、八卦井、涵秀廊桥、游步道等项目,完善景区旅游厕所、灯饰工程等基础设施建设,景区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交通条件明显改善、游览设施规范齐全、安全保障体系健全、旅游环境美观舒适、通信服务保障到位、业态培植初见成效、综合管理水平明显提高、资源和环境保护得到加强。并成功通过市景评委国家4A景区的检查评审。秀山全面建成“武陵山区文化旅游城市”取得了实质性进展。

  下一步,秀山将着力提档升级凤凰山森林公园,有效链接中华美食街-花灯美食街和中国微电影协会授牌的武陵山地区首家“微电影创作拍摄基地”——微电影城,加快完善游客接待中心、生态停车场、旅游厕所、旅游标识标牌、游步道等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创建凤凰山花灯民俗旅游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同时,加快推进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建设,为秀山文化产业发展注入新元素,进一步促进文旅融合发展。

  打造核心景区 唱响边城,引爆川河

  秀山不仅山美水美,人文美食更是闻名遐迩。当游客来到洪安边城——沈从文笔下《边城》小说原型地,重庆历史文化名镇,古渡—拉拉渡、鸡鸣三省、“三不管岛”将展现到游客眼前,这里还可以品尝“一锅煮三省”的佳肴,喝醇香的包谷烧、高粱酒……

  “十三五”期间,秀山将以“边城+川河盖”为秀山旅游突破口和爆发点,依托边城洪安景区、川河盖景区,围绕边城文化和红色文化做文章,打造“大边城”全域旅游大品牌。游客们去边城“文化”游览一番之后,沿着45道拐上山,上得山来,不仅有美景可观,吃的、住的、玩的样样齐全。

  从秀山县城出发,驱车40公里,来到秀山县涌洞乡,这里便是令游人心驰神往的川河盖。平均海拔1200米,方圆28平方公里的平地,夏季气温不超过20℃,是避暑纳凉的绝佳胜地,也是渝东南唯一一片高山草场、特色花海兼具的大型高山生态景区,被称为“武陵第一盖”“悬在云端的花园”“世界最大的桌山”。

  川河盖旅游禀赋优良,盖上“春看映山红遍,夏赏格桑花开,秋观草场芭茅,冬品南国冰雪”四季美景;盖边“锯齿岩、将军岩、梳子山、三猿聚首、万年神龟、金蟾求凤、朱氏婆婆”等天然石锲景观;盖中盖下有重庆市十大梯田景观——龙洞梯田(著名的涌洞“贡米”产地)、黑洞峡谷等奇异美景,以及周边链接洪安边城的“四十五道拐”奇观等资源组合而成一处超级体验空间。

  川河盖从一片鲜为人知的“世外桃源”到如今人尽皆知的“武陵第一盖、悬在云端的花园”,离不开秀山县委、县政府及全县上下齐心协力做旅游的全情投入。

  近年来,秀山县委、县政府精心雕琢、倾力培育,按照“开发与保护并重”的原则,瞄准打造“中华旅游第一盖·武陵旅游新地标”的目标,将川河盖景区作为建设武陵山区文化旅游城市和重要旅游目的地的战略支点,全力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努力将其打造成为秀山旅游的新地标。

  富民旅游产业 培育经济新支柱

  “终于忙完了,今天又是100多人哦!”送走最后一波客人,揉了揉又酸又硬的腰,杨胜友疲倦的脸上满满的全是开心。

  杨胜友是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川河盖景区农家乐“森林小屋”的老板,地地道道的川河盖本地人,1米6多一点的个子,黝黑的皮肤,说起自己的过去,杨胜友笑了,“我可以说上三天三夜不睡瞌睡”。

  川河盖以前是秀山最有名的煤矿产区,全县差不多40%的燃煤都来自川河盖,受环境和家庭生活影响,很小的时候,杨胜友就辍学回家,开始了捡煤的日子,再大一点之后,又跟着大人们到私人煤窑里拉煤。长大成人后,杨胜友和几个朋友一起合伙开起了煤洞子,当起了老板。可是,好景不长,随着资源枯竭和国家政策限制,很快就走上了失业之路。

  “外出打工几年,进厂、建筑等什么苦活脏活都干过,苦没少吃,罪没少受,可就是没挣到什么钱。”说起过去,杨胜友充满了不甘和无奈。“2013年,县委、县政府将川河盖景区作为重点景区开发搞旅游,鼓励当地老百姓因地制宜,发展农家乐,我也利用自身优势,开起了农家乐。由于川河盖资源独特,景区平均海拔1200多米,特别适合休闲避暑,游客一年比一年多,尤其2016年,县委县政府加速推进川河盖景区建设,短短一年时间不到,就投入资金近2亿元,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质的提升和飞跃,游客更是络绎不绝,从2017年5月份开始,每天都要接待游客近100人。”

  杨胜友的“森林小屋”位于川河盖景区的楠木村坨头组,是以饮食休闲为主要特色的康体游乐休闲度假地,海拔1000米,占地面积20亩,2014年8月底正式开业,是当地从以往资源型开采成功转型绿色环保乡村旅游的典范。它巧妙地发挥村庄、农舍、田野和高海拔避暑的优势,重点开发了餐饮、娱乐、体验农家生活等项目和活动,深得游客的喜欢。

  近年来,秀山县委、县政府依托境内优渥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产业,旅游产业迅速发展,特别是在群众脱贫致富方面,旅游产业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森林小屋”就是其中的典型。

  回顾过去,秀山的旅游有目共睹,展望未来,“中国边城,美丽秀山”一幅美好的新蓝图已然徐徐展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