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娄红淑 重庆报道
昔日,荒郊野岭、田野茅舍。弹指一挥间,消失殆尽。
现今,纵横交错的道路、鳞次栉比的高楼、美不胜收的园林。一幅幅美丽图景不断刷新着城市“颜值”,浸润着居民的生活。
一座产城融合、风情独具、宜居宜业宜游的山水园林生态新城,正伴随着重庆梁平区的发展崛起——
看得见的美丽生态环境
“看嘛,我们这里公园多。我和老伴每天都要去公园转转,有时去中央公园坐坐,有时去正龙寺公园看看,有时去双桂公园摆弄一下健身器材,感觉天天都有耍事,都很新鲜!”不久前新迁入的居民李婆婆乐呵呵地说。
每当傍晚,到重庆市梁平区双桂湖公园北岸散步的人群络绎不绝。市民在饭后漫步中“洗肺”,在无尽的美景中养眼。梁平区双桂湖公园建成后,将给市民带来美好的享受,勾起人们无限的乡愁,成为梁平独特的生态栖息地。
近年来,梁平建成了中央公园、正龙寺公园、双桂湖公园和窝子溪滨河公园,“万石耕春”浮雕、铜雕地图、金丝楠乌木陈列馆、音乐喷泉……这些景观在展现梁平人文地理的同时,不断提升新城形象。其中,双桂湖公园当属双桂新城的灵魂与核心。
双桂湖公园位于巍巍高梁山麓、悠悠双桂湖畔,毗邻渝万城际铁路梁平南站,距西南佛教祖庭双桂堂5公里,是重庆市稀缺的城市水体资源。
梁平以打造“国家乡村公园”为目标,坚持田园山水景观为特色,以“观乡景、叙乡情、记乡愁、忆乡愿”为主题,体现“原乡境·田园情”生态理念,集旅游度假、文化展示、体验休闲、生态科普等功能为一体的原乡生态文化园区。
双桂湖公园空间结构为“一心一环多片区”,体现“一半山水一半城”的特色景观效果。“一心”即以湿地公园为核心;“一环”即环湖人行道、自行车道及景观大道;“多片区”即都市游乐、田园禅居、文化聚落、滨水活力为主题的半岛式功能片区,包括湖光际会广场、林荫广场、光影广场、荷塘月色、天开图画、一心水街、花灯广场、梁山戏谷、康体广场、民俗文化馆等主要景点。
整个公园计划于2018年底基本完工。双桂湖公园的建成,一方面可以给市民提供了新的休闲活动场地,另一方面又倡导了可持续、健康、积极的生活方式,它将成为国家级生态旅游、当地民俗旅游、体育竞技旅游一大新的目的地。
摸得着的生活娱乐设施
解决好群众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安居乐业等事关切身利益的大事、小事,才能建成人民满意城市。
提起梁平双桂新区,家住新区的李阿姨就不禁吐苦水:“以前,我和姐妹们几乎没有逛街等活动。周边没什么地方玩,除非跑到老城区那边逛街。”
现如今,这种局面早已经得到了改善——
文体活动场馆功能齐备。2.5万平方米的体育场能容纳2万余人,可承接国际国内赛事。体育场周边的篮球、羽毛球、网球等6类29个运动场地,已成为广大体育爱好者的乐园;体育馆、游泳馆的建设,将有效提升体育运动品质。
医疗卫生条件不断优化。按三甲硬件标准建设的区人民医院建筑面积14.5万平方米,拥有1200张床位,已借智借力合作挂牌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梁平医院,与新桥医院、重医附二院、儿童医院等建立协作指导医院,在医、教、研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合作。新建妇女儿童医院也将填补空白、惠及民生。
教育资源应有尽有。实验小学双桂校区、实验幼儿园双桂园区、知德小学陆续招生行课,枫叶学校主体工程完成,西南大学附属梁平实验中学正在进行主体工程建设,梁山小学双桂湖校区、泰和路小学正在开展前期工作。
……
梁平双桂新城按照“就近就便”原则,打造方便快捷城市生活圈。公交站点、停车场地、菜市场、垃圾收运点、公厕、市政消火栓等一批基础设施正在提速建设中;城区教育、医疗、卫生、文体、休闲、养老、各类专业市场等城市功能配套也已不断完善。到2020年,双桂新城青少年活动中心、博物馆、市民文化艺术中心(群艺馆)、科技馆、体育馆、游泳馆、妇女儿童医院、职工服务中心等一批配套服务设施建成投用,届时,城市功能将更加完善。
“出门就是公园、超市和车站,学校近、医院近,周边配套设施齐全,衣食住行都很方便,住在这里跟住在大城市没两样。”李阿姨笑得合不拢嘴。
闻得到的现代新城气息
产业是城市发展的基础,城市是产业发展的载体。梁平双桂新城通过促进“产”与“城”的深度融合,打造一方经济发展的高地。
在这里,一批为承载新城发展的公共服务设施被先行建设起来。梁平综合大楼和行政中心、会议中心、市民服务中心、后勤服务中心、城市规划展览馆、柚乡广场及地下停车场、体育场等公共建筑,2015年6月党政群工等37家单位约1200人正式迁入“一楼两馆三中心”办公。
此外,靓彩纷呈的商贸网点也如雨后春笋喷薄而出。柚乡广场商圈、兴茂熙街、戴斯大酒店、云湖大酒店等已陆续建成投入使用,成功引入红星美凯龙、重庆浪升等知名商贸企业。
据悉,梁平双桂新城自建设以来,一直着力引进知名度高、有实力的城市开发商,发展地产和城市商贸业,让城市品位得以提升、城市功能更加完善、城市内涵日益丰富。
截至目前,新城已累计开工建设多个环境优美的住宅小区。
而新城核心商圈以景观设计与城市相融合,引进了办公文具、大众超市、鞋帽服饰、通讯数码、休闲餐饮、酒店住宿、广告文印和标准化菜市场等多种业态。其核心兴茂·时代商业广场将成为未来梁平商业经济的最大载体。
在地产和商贸业不断繁荣的同时,双桂新城也依托与之相邻的梁平工业园区,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并修建安置小区回迁征地拆迁居民。一方面,让居民住得舒心,工作安心;另一方面,也为城市和工业园区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资源。
双桂街道居民方传勤夫妇,在家附近的诗仙太白诗韵酒业公司工作。原来,方传勤夫妇靠耕种几亩薄地为生,年收入仅2万元。土地流转以后,一家人搬进了双桂新民居小区,并在政府的帮助下实现了就近就业,年收入升至5万元。“现在住漂亮小区,进企业上班,我们成了真正的城里人。”方传勤喜笑颜开地说。
在双桂新城和工业园区,和方传勤夫妇境遇类似的居民不胜枚举,放下锄头的他们已经活跃在新城建设、梁平发展的各条战线。
行得顺的立体交通体系
交通是一个城市的经济命脉,它改变着城市,改变着生活。
驱车驶进梁平双桂新区,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就是“通畅”,纵横平直的城市道路四通八达。
据悉,2017年,梁平双桂新区建成丹桂大道、金桂路、银桂路、桂东路东段、桂东大桥等主次城市道路26条19公里,铺装人行道10.86万m2,栽植行道树8000余株,安装路灯1453盏。目前正在加速推进二期5.8公里的地下综合管廊和21条32公里的城市路网建设。
住在双桂新区的人们很是得意,称自己的生活很宜居;进出梁平的人们也很舒心,在他们看来,“如今的梁平交通真的很便利”。
随着渝万城际铁路梁平南站及其配套枢纽站全面投入使用,人们进出梁平又多了一项选择。
据悉,该区已开通公交线路5条,公交车站、班线客运站即将投用,进出高铁南站日均客流量达3000人次左右,春节高峰期达到了6000人次。
记者在梁平双桂新区管委会了解到,下一步,该区将继续统筹优化城市慢行系统,沿城市主干道设置自行车主通道,城市次干道设置自行车次通道,城市支路设置自行车混行道,沿双桂湖环湖和张星桥河两岸设置旅游、休闲、健身自行车道,共设置自行车停放点近200处。把步行、自行车、公共交通等慢速出行方式作为城市交通主体,有效缓解快慢交通冲突、慢行主体行路难等问题,积极引导市民采用“步行+公交”“自行车+公交”出行。
一张巨大的立体交通网络图,如渔网一样,正慢慢覆盖着梁平新城,新型的道路、交通工具也悄然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引领了城市的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