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十九冶集团丽江地下综合管廊项目绿色环保施工小记
■ 冯华 吴治宏
丽江,纳西名称叫“巩本知”,意即仓廪集散之地。在古城湛蓝的天空下,重峦、峡谷、溪流,还有红色的土壤清晰可见,“西部铁军”的旗帜迎风舞动,格外醒目。
为了建设丽江更加美好的明天,“西部铁军”驻扎于此已经7个月,精心雕琢、量身定制,倾力打造城市地下综合管廊,以当年走出峡谷的豪情和如今放眼四海的气势,演绎一场十九冶人与丽江古城的美丽邂逅。
“中冶蓝”与玉龙雪山遥相呼应
我国在2016年召开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中,明确了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的工作目标。乘着国家在10个城市部署开展地下综合管廊建设试点工作的东风,中国十九冶集团迅速成立了城建(管廊)分公司,申报四川省城市综合管廊工程技术中心,成立管廊、美丽乡村与智慧城市、海绵城市技术研究工作推进领导小组和专业工作组……在四川天府新区、沈阳铁西新城、兰州新区、昆明春雨路的地下综合管廊项目建设中,一座座宏伟的地下管网系统如江河四散奔涌。“在此背景下,丽江市中心城区祥和东路地下综合管廊及海绵城市工程拉开了建设序幕。
中国十九冶集团承建的丽江市中心城区祥和东路地下综合管廊及海绵城市工程,是丽江市首条地下综合管廊工程项目,将极大地完善丽江的城市功能、美化城市景观、促进城市集约高效和转型发展,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项目为双舱钢筋混凝土结构,采用明挖法施工,拉森钢板桩支护,两个交插口采用长螺旋桩支护加深搅桩止水帷幕,部分软弱基础采用CFG桩处理。入廊管线包括给水管、再生水管、燃气、电讯和电力及预留自用电缆,管廊长度3.6公里,包括道路、雨水、照明、绿化、支护、基础、电气、通风、给排水、消防、土石方、结构等工程。
丽江古城区的祥和东路,位于玉龙雪山的南面,“西部铁军”在这里安营扎寨,那一片蓝白相间的房屋,一层是员工食堂、浴室,二层是宿舍、办公室。伫立在营地里,MCC的旗帜在蓝天白云间猎猎作响,与高耸云天的玉龙雪山遥遥相望。作为央企排头兵,十九冶人勇担社会责任,在地下综合管廊建设中,打造安全生产文明施工标准化样板工地,创造更好的城市环境。
“西部铁军”与美丽古城共创未来 “西部铁军”营地搭建初期,项目部利用建址原样进行布局,保留了现有的树木景物,办公楼和宿舍间一条小溪缓缓流过,营地绿树成荫,小桥流水杨柳亭,有着丽江古城特有的风韵。这一切,无声地体现着十九冶人秉承绿色施工理念,巧妙地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在节能环保方面,项目部充分利用丽江充足的光能,交通信号灯、爆闪灯均使用的是太阳能;强大的太阳能热水器,最多可供500人的生活热水;人行道砖、雨(污)水管均进行保护性拆除,道砖拆除后进行了及时转运、堆码和覆盖,备着为道路恢复时使用;尽量减少管廊开挖工作面,将对原道路的破坏降至最低;采用钢板桩作为支护,减少混凝土的使用,减少对水文地质带来的破坏;采用定型塑胶模板和木塑模板替代传统的木模板,增加周转次数;自制移动防雨棚在雨天保证现场能照常施工,现场设置截水沟,进行雨水收集;将降水抽出的地下水收集沉淀后再利用。
在文明施工方面,项目部对全体施工人员进行了防噪声扰民的相关培训,在离施工现场约3公里处租用了一处厂房,专门用来加工钢管等半成品,搅拌机、电锯、电刨、砂轮机等设置了半封闭的机械棚,以减少强噪声的扩散;在设置生活和施工场所时,严格按要求将污水排入城市地下污水网,避免了由生产、生活污水造成的水源污染;生活、生产垃圾定点集中堆放、及时清运;路面每天安排专人清扫和冲洗,现场配备有购置和自制的洒水车,抽取地下水往返冲洗路面,未施工地段裸露土壤用密目网覆盖着,远远看去绿意盎然。
来到祥和东路地下综合管廊的建设现场,没有古城内的热闹,只有施工现场的繁忙。全面实施物业化管理,这是项目规划前期就定下的目标,项目施工人员是有过兰州地下综合管廊项目实战经验的原班人马,丽江的风和骄阳,黝黑了他们的面庞,历练了他们的意志。当施工场地从空旷的野外、拥挤的厂矿转到有着深厚历史与文化积淀的丽江古城,就已经开启了十九冶人“争当城市综合管廊建设先行者”的新征程。
在综合管廊项目施工现场,洒水车一路清扫着路面,挥扬着独特的音乐向空中喷洒出一阵阵气雾,划出一个个优美的弧度,在古城冬日的阳光下形成一道道彩虹。“水底有龙掀巨浪,岸旁无雨挂长虹”。“西部铁军”旗帜上方的那一挂彩虹,将映照出丽江更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