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林荫 综合报道
2018年开年,企业界的眼球事件都因企业家而起。1月2日最高法发出的《关于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为企业家创新创业营造良好法治环境的通知》,强调要依法保护企业家合法权益,为企业家创新创业营造良好法治环境。私有产权保护,无疑成为当下牵动企业界神经的一个关键词。
●柳传志
柳传志:法治公平是企业家的最大心愿
日前,一批产权案件的重审在企业家群体引发很大的震动。联想控股董事长柳传志在听到这个消息时显得很兴奋,他在接受《中国企业家》杂志采访时说:“为整个企业家阶层感到高兴。能够重审,也代表了营商环境中企业家最最在意的一条,就是法治的公平。”
柳传志还认为,重审不能光认为是司法部门的事,这是十九大在重要领域阳光的穿透。
产权是个敏感词汇,向来都牵扯着企业家的神经乃至命运。
柳传志认为,关于产权保护现在是改革开放以来做得最好的时期,不仅有文件,还有具体措施。
顾雏军在得知自己的案件即将重审时说了一句话“感谢这个形势”。而“形势”向来关乎企业家的安全感。
有业内人士感慨:改革开放40年,司法部门开年即派发“定心丸”,宣示了清晰立场。在过去的三十多年里,我国一直在推进产权保护,但在转型时期,由于法律法规的不完善、实践操作过程中对政策的曲解等众多原因,产权保护方面还是出现了一些问题。甚至由此导致一些企业家和企业如履薄冰,以至于企业投资意愿不足、投资力度不够甚至出现了企业家转移资产的现象。而在顾雏军等案重审中,可以明确看到非公有制经济的保护已经提到了议事日程。
●任志强
任志强:保护私有产权是企业家健康生存的第一条件
1月7日,原华远集团董事长任志强在“和未来好好谈谈2018中城联盟论坛”进行了题为《不负时代,我们能做什么》的演讲。与以往公开场合谈房价不同,当天任志强的主题围绕慈善以及企业家精神。
“人最需要的是什么?拥有权利。拥有权利的一个基本前提就是你得是健康的,当人生有无数追求的时候,第一个追求是健康。如果你不健康,你就无法在追求的过程中努力奋斗,因为跌倒了,你可能爬不起来了。你也无法去享受你所追求和获得的任何东西,因为你不再健康。”
任志强指出拥有健康需要两个条件:第一个条件是居住环境;第二个条件是自然环境。
任志强认为改革开放之后,有了市场经济,有了私有产权的保护,于是也有了企业家,这是企业家第一个能够健康生存的基本条件。
在人类发展的过程当中,最精彩的是近200多年有了企业家出现的时候。人类社会的3万多年里,这200多年所产生的GDP是全部GDP的95%。正是因为有了企业家群体的出现,才有了这样一个巨大的发展过程。
谈到私有产权保护,快人快语的任志强表示:“我们看到国务院就企业家生存的问题提出了制度环境的建设。我们也看到最高法院、最高检察院就企业家生存环境的问题提出了治理意见。这就让所有的企业家很兴奋。”
●毛振华
毛振华:厘清政商边界才能真正保护和弘扬企业家精神
最近关注度很高的亚布力毛振华,为了争取企业家的生存环境而发出了自己的声音。毛振华是中诚信集团创始人、黑龙江亚布力阳光度假村董事长。他在1月2日一段言辞激昂的视频中指控地方政府非法侵占其公司旗下的亚布力阳光度假村,由此在媒体上引发热议,官方也为此展开了调查。
毛振华因创建了中国最早的评级机构之一——中诚信国际信用评级有限公司(China Chengxin Credit)而闻名,其中49%股份由穆迪(Moody's)持有,同时他还在中国知名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任教。
毛振华认为,政府适当“有为”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积极作用,但政府有为并非没有边界,如果政府行为超出了适当的边界,反而会产生负的外部效应。
一方面,政府权力过大,管得过多,反而束缚了企业等市场主体的手脚,导致其主观能动性难以充分发挥,从而降低了资源配置的效率。
另一方面,政府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往往是通过其代理人的活动来实现的,因此公务员队伍知识结构和阅历的局限有可能影响其判断的准确性。
与此同时,政府代理人掌握的权力过大,还有可能导致寻租、腐败等问题。
毛振华强调:政府“有为”并不是万能的,政府失灵的情况同样存在。有为政府必须建立在有限政府的前提之下。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有限政府必须限制和规范政府行为,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不能伸得过远、管得太多,在适合运用市场机制的领域适当放权,让行政干预从不该插手的领域撤回来,保证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当前经济增长平台下移、 人口、土地、储蓄等红利正逐步消退,中国经济的转型发展亟待寻求新的红利源泉。
而其中重要的改革红利,就是通过进一步厘清政府的边界,将有限政府作为有为政府的重要前提,将政府伸得过长的手缩回来,真正让位于市场,让位于市场上成千上万的企业家,让他们在新的体制机制下,不断创新发展,推动中国经济产业结构转型和新旧动能转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