岱庄煤矿创新项目近130项 团体贡献位列第一
■ 高攀 弋永杰
日前,笔者从山东能源淄矿集团蚂蚁城众创平台获悉,岱庄煤矿公司今年累计上传创新项目690余项。这意味着,该公司团体贡献值达到了18222分,排名位列第一位。
“有了创新考核奖惩机制,职工主动创新、主动求变的意识就上来了。” 岱庄煤矿公司执行董事曹忠说。为了激发全员创新积极性,该公司不断完善各项创新机制,制定了《技术创新项目管理实施细则》、《全员创新创效激励管理办法》等一系列管理制度。他们从创新项目的立项、实施和验收等过程逐一进行了规范。
“今年我们提前完成了创新创效指标,争取明年在质量效益、成果转化等方面取得更大突破。”生产技术部部长吕学刚说。该公司围绕全年创新创效目标,按照职责分工,将指标层层分解落实到各个部门,并与绩效考核进行挂钩,督促全员积极创新,形成了“凭创新挣工资”的浓厚氛围。
12月17日,笔者在充填工区6352充填工作面发现,原本隔离作业使用的草苫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使用废旧皮带进行隔离。他们还针对充填工作面顶板情况,创新实施了破碎顶板区域分段隔离工艺,在保证安全生产的情况下,每年节约充填成本32余万元。
“随着国家对绿色开采工艺的大力支持,通过实施一系列技术创新,充填开采越来越有账可算了。”曹忠介绍。围绕降低充填成本,他们还完成了“膏体充填新材料自主研发与应用”等6项创新项目,进一步提高了膏体早期强度,缩短了脱模时间,胶结料成本降低了20元/吨。1~11月份,该公司共落实技术创新项目近130项,创新创效3200余万元。
“韩队长,今天你们在6351皮顺需要使用多少矿车?大概几点用车?”12月18日中班还没开工,运搬工区队长杨玉立便提前与采掘单位协调使用矿车情况。这种管理方式在运搬工区已经成为新常态。他们认真对各岗位进行工作动态写实,排查出了每个岗位的等待时间,通过整合工时,超前与用车单位协商,采取定时集中运输的方式,利用等待时间就近组织职工承揽单项工程,实现了等待时间的高效利用。据杨玉立介绍,今年以来他们利用各岗位等待时间完成了40多项单项工程,人均增收5000余元。
管理创新如雨后春笋。1~11月份,该公司共申报管理创新项目32个、省煤炭工业协会管理创新项目5个,“创新之花”开满矿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