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27日 星期三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习酒故事”有奖征文二等奖 我的“习酒情缘”(二)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 河南 郝成林

2.jpg

  相知篇:情缘在酒香中延续

  我和习酒情缘的延续始于读大学时。

  当时,同寝室的李云鹏是贵州习水县人。开学时,他特意从家乡带了几瓶习酒让我们品尝。习酒的口感格外独特,味道醇厚甘甜。清香纯正,微甘绵长。于是,我们情不自禁就都喜欢上了她。

  我始终认为,喝酒是沟通感情的桥梁,是增强友谊的纽带。真正的友情就如一杯醇酒,默默地滋润着无数为生活劳碌得困顿不已的心灵。白居易的《问刘十九》便是对这种友情的最好写照。“绿蚁新醅洒,红泥小小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否?”这是让人何等神往的境界:火色正艳,几个朋友围炉而坐,絮话夜谈。酒香染着雪舞,往事伴着歌飞,优雅浪漫,温馨从容。

  读大学时,我最喜欢和三五个知己围坐大排档。明月当空,清风徐来,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尽兴踏月而归。我们那时喝的总是李云鹏从家乡千里迢迢带来的习酒。那是我们记忆中喝的最好的酒了。

  李云鹏如数家珍地介绍说,习酒公司地处贵州习水县习酒镇,坐落于红军长征“四渡赤水”的二郎滩渡口,与茅台一依带水,拥有悠久的酿酒历史,是白酒尤其是酱香型白酒的最佳酿造基地。早在1988年便成为全国首家浓酱并举的白酒企业,在各大评酒会、酒博会上大显风采,产品畅销全国。1998年,习酒并入茅台集团。两个酱香巨头,开始在市场风云中合体发展。李云鹏的介绍更增添了我们饮酒的兴趣。是的,饮酒其实是一种文化。习酒给我们的不仅仅是酒香,更是一种绝妙的文化享受。从此,每当我们聚会,必会要求他准备一瓶习酒。然后,尽兴高歌,微醉而归。在浓郁的酒香中,我们几个思想里流动着友情的波涛,话语间浮动着生活与灵魂的博弈,往往要喝到醉眼朦胧,才相互扶携,握手言别。

  “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转眼间,昔日的大学好友都做“鸟兽散”。为了生活,我们不得不天南海北,奔波劳碌,辗转在外,只有不变的牵挂和思念如酒香一样,弥漫在寂寞的心田。

  大学毕业后,李云鹏做了习酒的经销商。

  当时,我很好奇的问他,为什么放着稳定的公务员编制不要,反而要选择自己创业做经销商。

  李云鹏的回答很简单。他说,一开始,他仅仅觉得习酒是国有大企业,工作稳定,待遇好,尖端的品牌吸引了他,后来,他被习酒公司身上巨大的凝聚力和人与人之间融洽的气氛所感动。他在这里的每一天都很开心。如今,习酒丰厚的企业文化底蕴和良好的品牌形象,让他早已把企业当成了自己的家。

  原来,习酒公司特别注重采取“亲商,扶商,安商,富商,乐商”的一系列举措来构建包括企业方、供应方、经销方和消费者在内的和谐“利益共同体”,全力构造一种以造福社会为己任的企业文化和品牌文化,并将之融入到茅台的企业文化乃至中华民族大文化之中。

  有一个细节他至今记忆犹新。30岁过生日那天,他收到了习酒公司送来的鲜花和蛋糕。虽然值不了多少钱,但他心里却感觉热乎乎的。原来,习酒公司有一条规矩,凡是习酒的客户和经销商过生日或逢年过节,销售公司都要向他们送去鲜花和小礼品表示祝贺。这是一件细微的小事,但体现出了习酒“无情不商”的经营理念。在白酒业界,广泛流传着一个成功的案例:习酒人会在冬至时节,用快递向全国各地经销商送去香喷喷的习水羊肉。这个创举让原本建立于商业利益基础上的厂商合作,一下子变得极具人情味。

  讲起和习酒的故事,我的这位老同学满脸洋溢着幸福和感恩:有一次,企业电话通知他外出参加一个重要的会议。没想到,女儿突然患病,高烧不退。他心急如焚,一时没有了主意。没想到,得知情况后,习酒销售公司当即推迟了会议时间,一边帮助他出主意,一边在省城联系住院手术事宜,并派专人专车把孩子送往省人民医院抢救。因救治及时,孩子最终脱离了生命危险。在抢救过程中,公司的领导和职工始终陪伴着他、安慰着他。工作人员分批轮流到医院看望孩子。这样一个大集体和大家庭,当然让他感到无比的温暖和幸福。

  与习酒的情感终于结出了累累硕果。如今,他已经发展成为年销售上百万元的县级客户。现在的他,生意更繁忙。我结婚时,他正好在外地参加展销会,不能应约赶来参加婚礼。他特意给我发来了几箱金质习酒作为贺礼。可以说,那几箱佳酿在当时是最有面子的礼品了。出席的嘉宾纷纷向我打听,是从哪里搞来的好酒,能不能也送几瓶尝尝。

  在习酒浓郁的酒香中,我领略了“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的豁达和“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的欣慰。

  现在想来,习酒对我而言,其实就是一个关于友情的故事,一段酒香浸透的人生。

  (作者简介:郝成林,男,大学本科学历,中学语文教师,省作协会员,对文学苦旅矢志不渝,作品多次获国家、省市征文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