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22日 星期五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军民融合”亟待地方智库补齐国防经济学人才短板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 白卫星 《经济学家周报》副主编

  上海市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近日举行了第一次会议,这标志着各地方已经正式组建军民融合领导机构。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三次提及军民融合: 一是必须全面贯彻党领导人民军队的一系列根本原则和制度,确立新时代党的强军思想在国防和军队建设中的指导地位,坚持政治建军、改革强军、科技兴军、依法治军,更加注重聚焦实战,更加注重创新驱动,更加注重体系建设,更加注重集约高效,更加注重军民融合,实现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二是坚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特别是要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的攻坚战,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三是坚持富国和强军相统一,强化统一领导、顶层设计、改革创新和重大项目落实,深化国防科技工业改革,形成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构建一体化的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

  这就是说,军民融合是没有区域限制的国家战略,是多领域、全要素的国家战略。而推进这个战略,我认为当前最大的短板是地方没有配置国防经济学人才。

  军民融合是国防经济学的核心内容之一。推动军民融合建设,加强地方领导军民融合工作,无论是中央的决策,还是具体发展实践,都需要结合地方经济开展前瞻性的区域国防经济研究工作,需要开展区域军民融合的政策及相关问题研究。要做好这些研究工作,省级地方智库和副省级城市智库(党委政研室、政府研究机构、社科院等)严重缺乏国防经济学人才。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建立统一领导、军地协调、顺畅高效的管理体系,制定军民融合规划,加快优势产业发展,加强军地联合攻关,建立协同创新平台,推动军民融合应用、创新发展,没有国防经济学人才,对“军”了解不“深”不“广”,那么,“融合”的思维、政策、问题、对策,就难以适应“构建一体化的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

  据笔者所知,国防经济学人才主要集中于军队系统,地方高校仅有中国人民大学、中央财经大学、上海财经大学等极少数高校有国防经济研究机构。绝大多数高校和地方政府在此方面还是空白。

  为了军民融合战略的顺利推进,地方智库要加快配置国防经济学人才,目前需要以“军民融合”的办法来破解国防经济学人才紧缺的困境。一是地方智库要积极邀请军队系统的国防经济学人才兼职从事课题研究,二是积极招聘军队系统退休的国防经济学人才担任兼职研究人员,三是与军队系统的国防经济专业机构合作共建军民融合研究机构,四是有条件的智库应当通过组建国防经济研究机构吸引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