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19日 星期四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天府粮仓”崇州“稻虾藕遇”新米来了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金秋时节,剥去金黄色的外壳,一粒粒饱满的大米流淌出来。这是9月28日,记者从位于四川省崇州市隆兴镇的青桥育秧烘储股份合作社的脱米车间看到的场景。

  崇州位于美丽富饶的川西平原,素有“天府粮仓”之美誉,早在两千年前就开始种植水稻。《华阳国志》载:“小亭,有好稻田。”崇州隆兴镇,古称小亭,是古蜀望帝配偶朱利的家乡。作为天府大地最早从事农业生产地之一,崇州有超过两千年的农耕文化积淀。

2.jpg

  好米为何出崇州,崇州缘何产好米?当农业生产进入现代化的阶段,崇州粮仓美誉的内涵,也在随之不断丰富、延展。

  最近的一段时间,基地在崇州市隆兴镇的成都西蜀粮仓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每天都有很多电话打进来订够今年的新米,生产上都快跟不上了!

  这里的“新米”指的是“稻虾藕遇”优质大米。这种米源自稻田综合种养的稻谷,是真正的绿色生态米。“去年,我们卖出了800多吨,估计今年的销售量将突破2000吨。”该公司负责人说。

  崇州米“绿色生态”的标签从何而来?近年来,崇州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载体,利用水稻的边际效应,在基本不减少水稻有效种植面积的基础上,合理布局稻渔种养区,解决种养争地问题;依靠科技提高水稻单产,选用优质高抗高产品种,推广太阳能杀虫灯、性诱捕杀等绿色防控技术,提高稻渔综合种养技术水平,实现水稻、养殖品质双提升。

  在崇州,目前已经探索形成了稻田养鱼、养虾、养蟹、养鳅、养鳖、养鸭六种稻田综合种养模式,建成稻田综合种养基地2万亩,实现“一水两用、一田双收、改良土壤、粮渔共赢”。仅此一项,种植户可直接增收近3000余万元。

  崇州以国家农业综合标准化示范市创建为契机,制定优质粮油和稻田综合种养标准生产体系,鼓励和引导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按照“统一生产技术规程、统一设施标准、统一病虫害防治、统一投入品供应、统一种苗”的方式开展粮食标准化生产,建立优质粮油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23个。

  米好也要勤吆喝。崇州着力培育优质粮油公共品牌。依托崇州“崇耕”农产品公共品牌,着力培育“稻虾藕遇”优质粮油品牌,构建“崇耕”公共品牌+“稻虾藕遇”优质粮油“双品牌”联动推广体系,打造“天府好米、稻虾藕遇”,提升“崇州造”优质大米的知名度、美誉度和诚信度。稻米品质明显提高,采取品牌销售、订单销售,亩平增收100元以上。

  (庞莹 李向雨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