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12日 星期四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淄川:八大产业齐头并兴 助推新旧动能转换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 闫盛霆 郗文娇 刘岩

  9月8日,对于山东莱特瑞重工智能装备有限公司是一个值得铭记的日子。这天,公司总经理张连宝接到了俄罗斯国际工程院李砚耕院士正式递交的全液压露天钻车产品的图纸,标志着该公司与院士的合作迈出重要步伐。

  随着煤矿装备市场逐渐饱和,以传统煤矿开采设备生产研发为主业的天晟公司把目光转向了新兴产业——智能装备,与李砚耕院士共同出资建立山东莱特瑞重工智能装备有限公司,合作生产制造高端智能化钻采装备,这是淄川区第一家企业与院士团队合作的项目。目前,项目已进入全液压凿岩钻车产品中试阶段,预计公司年产 60 套钻采装备,年销售收入 6700 万元以上。

  天晟公司的转型是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工业企业在新旧动能转换中做出的有益尝试。淄川区工业经济历经百余年的发展,从资源型企业起步,逐步形成了建材冶金、纺织服装、医药化工、机械制造四大传统产业。面对新形势,特别是进入全国资源枯竭城市行列后,淄川区加快推进传统产业高端化,同时也在大力培育发展新动能,新材料、新能源、新装备、新医药四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倍增发展,每年保持30%的增幅。目前拥有战略性新兴产业88家, 1—7月份,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利税、利润分别增长19.8%、13.5%、14.9%。

  八大产业齐头并兴的新局面正在淄川区形成。

  纺织服装产业走向智能化

  淄川区是中国北方重要的纺织服饰产业基地之一。6月22日,总投资37亿元的中国淄川服装新城项目建设暨全国招商启动仪式举行,这也是中国首个大型全新的电商纺织服饰北方交易集散中心。依托淄川深厚的商业积淀和雄厚的纺织产业基础,淄川计划打造辐射北方多省份的北方纺织服饰集散中心。

  鲁泰纺织——淄川纺织企业的“领头羊”,已发展成为一家集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营销服务于一体的全产业链综合创新型国际纺织服装集团。近年来,鲁泰专注智能制造,其智能化染色成套技术与装备项目列入山东省首批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投资2.2亿元的智能化染色生产及节能节水项目已竣工投产,投资1.3亿元的制衣智能制造中心技术改造项目正在施工建设中,这将进一步提升纺织行业智能化水平和产品品质,对加快传统纺织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智能制造,鲁泰每年可节约染料费63万元,员工劳动强度降低,节能减排水平提高,产品和服务品质提高。这是智能制造带来的改变。”鲁泰公司副总经理张建祥表示。

  机械制造产业力捧新装备

  7月22日,伴随着山东唐骏欧铃汽车制造有限公司董事长薛兴震对唐骏新能源汽车发出的“出发”令,一辆辆唐骏新能源汽车徐徐驶出集团大门,奔向四面八方。当天,唐骏新能源汽车万辆订单首批发车仪式隆重举行。近年来,唐骏欧铃将新能源汽车作为最重要的企业发展战略,公司与北汽合作、总投资13亿元、产能20万辆的唐骏欧铃纯电动乘用车项目进展顺利,该项目成为淄川区新装备产业的标志性工程,年可实现销售收入40亿元,并将带动上下游产业年实现销售收入100亿元。

  淄川区依托传统装备制造基础,通过产业结构调整、技术研发和一大批重大装备制造业项目的引进建设,促进了产业结构优化,行业门类增多,产业链条延长,形成了以电动汽车、智能装备、精密机床、成套设备、整车、专用车及零部件等为主体的新装备产业。今年上半年,全区机械行业共有规模以上企业99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3.5亿元,利税4287.6万元,利润3289.2万元。

  建陶行业壮士断腕精准转调

  从拥有建陶企业152家、生产线265条、年产能6亿平方米,调整为企业20家、生产线49条、产能控制在1.37亿平方米,关停淘汰涉及126家企业、204条生产线,并入园区管理3家企业、8条生产线,入园企业9家,计划新上高档建陶生产线18条,园区产能控制在1亿平方米。这是自2016年以来,淄川区以壮士断腕之魄力强力推进建陶产业精准转调取得的成果。企业在除尘、脱硫、脱硝、在线监测以及外立面整治、精细管理等方面进行了脱胎换骨的提升改造,建材企业的面貌焕然一新。

  目前,淄川区建陶行业拥有中国驰名商标7个,中国名牌产品2个,山东省著名商标6个,山东省名牌产品9个,4家院士工作站,18家省市级研发机构,2家省市级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成立咸阳陶瓷研究设计院山东分院,挂牌山东省建筑卫生陶瓷协会,为建陶产业创新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后盾。面对严峻的环保考验,淄川建陶企业陆续推出涂鸦木纹产品、格莱维亚产品、纯平玻化大理石等一系列新品,品牌价值不断提升。

  医药产业档次不断提升

  三年前,随着山东金城医药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收购上海金城医药有限公司,标志着金城医药从化工、医药中间体、原料药等传统产业,到生物制药这一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跨越。如今,目前投资3.2亿元的金城生物制药项目,正在加紧施工,项目竣工投产后将形成年产原料药3000吨,片剂年产100亿片,胶囊年产100亿粒的生产能力,预计新增销售收入30亿元。

  淄川区依托金城、鲁维、山川等医药企业,通过兼并重组、资本运作等方式,重点发展生物制药、头孢类医药、维生素系列,向具有成品药资质和高附加值的终端产品方向发展延伸,提高产业附加值。今年上半年,医药行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8.4亿元,利税5.4亿元,利润4.6亿元。

  新材料产业发展势头迅猛

  国内芳纶聚合单体行业领先企业,当前世界最大氯化亚砜生产基地,世界上第三个可以批量生产PEKK 的企业,主导起草氯化亚砜、间/对苯二甲酰氯等多个产品行业标准……山东凯盛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经过近 30 年的发展,已由原来的传统化工企业发展为一家现代化高科技企业。凯盛新材料近年来积极开发新产品,延伸产业链,已经形成了从氯化亚砜、对苯、间苯二甲酰氯到高分子材料PEKK(聚醚酮酮)的完整循环产业链。

  淄川区重点依托广通化工、重山集团、凯盛新材料等企业,努力把新材料产业打造成为特色优势产业。功能陶瓷、高分子新材料、光电新材料、高纯度氧化铝、氧化锆、氧化钪等产品,正在行业内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力。总投资12.72亿元的重山光电信息与新能源材料项目和总投资6.8亿元的中纤越弘年产3万吨硼合金项目,将进一步加快新材料产业向高端化迈进。

  新能源产业前景广阔

  风力发电机组围绕山顶依次排列,白色的风机桨叶随风转动,与优美的自然风光浑然一体。这是淄川区近年来推进的风力发电项目。淄川区广袤的地域空间、独具特色的地貌特征、便利的交通枢纽等先天条件为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新能源产业在这片古老而又生机勃勃的土地上不断绽放光彩。华电集团投资4亿元的风力发电、浩源热电投资3亿元的生物质能发电、火炬能源投资21.17亿元的中国船舶国防动力电源产业园等项目以势如破竹之势将新能源产业推向发展主阵地,新能源产业成为淄川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

  通过促进新兴技术的产业化和传统产业的高技术化,加快推动产业的升级换代。淄川区力争到“十三五”末,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达到50%以上,实现由工业大区向工业强区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