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靖市烟草专卖局(公司)挂帮宣威市格宜镇白泥村扶贫旧貌换新颜

火辣的八月,笔者与云南省曲靖市烟草专卖局(公司)“砥砺奋进的五年”重大主题宣传活动小组一行5人来到宣威市格宜镇白泥村实地采访。
是什么使这里昔日单一的生产作物变成丰收的烟田、金黄的烤烟,金叶飘香万里浓?
是什么使这里昔日荒草乱石,下雨变成泥泞道,而今变成平坦的田间机耕道、畅通的水泥路?
是什么使这里昔日低矮陈旧简陋的房屋变成一栋栋农家新式楼房?
是什么使这里昔日山间空地变成一个接一个连排小水窖,与红土地交相辉映,松树站岗,蓝天映衬,形成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是什么使这里的优势资源落地生根产业化发展,玉米、马铃薯、烟叶、竹柳、薰衣草、辣椒、西红柿等农作物成为产生附加值的新经济增长点……
用白泥村委会店子村贫困户浦绍客的大实话:是党的政策好啊!
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扶贫开发战略思想和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的背景下,云南省曲靖市委、市政府建立健全扶贫攻坚“领导挂点、部门包村、干部帮户”定点挂钩扶贫长效机制,扎实开展“转作风走基层遍访贫困村贫困户”工作。按照市委、市政府统一安排部署,云南省曲靖市烟草专卖局(公司)从2015年8月开始定点挂包宣威市格宜镇白泥村。
云南省曲靖市宣威市格宜镇白泥村距镇政府所在地5公里,交通方便。
白泥村国土面积20.2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476亩,森林覆盖面积占69%,平均海拔2170米,年平均气温12.6度,年降水量1090毫米,适合种植烤烟、玉米、马铃薯、西红柿、辣椒、竹柳等农作物。农民收入主要以种植、养殖为主。
白泥村周边环山植被茂密环境好,有野生杜鹃花1300亩,是典型的生态村,可开发餐饮、休闲游等农家乐。
白泥村委会距县城42公里,距镇政府7.1公里,辖6个村民小组,有人口704户2313人,耕地5476亩,属山区。自然条件差,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公共服务保障滞后,群众脱贫致富缺乏信心,经济基础十分薄弱,2015年末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04户,贫困人口349人,被列为宣威市2016年脱贫出列的20个贫困村之一。
领导重视保障扶贫扎实开展
一切为了推动扶贫工作最终取得实效。为此,曲靖市烟草专卖局(公司)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班子成员参与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机关7名党支部书记组成驻村工作队负责日常工作。曲靖市烟草专卖局(公司)主要负责人亲自过问,带头到结对帮扶行政村、贫困户调研,与帮扶对象座谈,研究制定帮扶措施和产业发展规划,认真组织开展结对帮扶各项工作。
首先,准确认识。充分认识挂包帮白泥村工作的重大政治意义和社会意义,切实增强大局观念和责任意识,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市委、市政府的安排上来,统一到中央和省委、省政府扶贫攻坚的重大决策部署上来,转变观念,提高认识,积极参与。
第二,严明纪律。所有挂钩干部在开展结对帮扶工作中,能严格遵守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曲靖市烟草专卖局(公司)扶贫工作要求,自觉践行“三严三实”和“忠诚干净担当”要求,体察民情、珍惜民力,真情帮扶、真心帮扶。
第三,强化宣传。充分发挥网站、报刊、网络媒体的作用,大力宣传结对帮扶工作的重要意义、措施办法、进展情况和工作成效。对工作中涌现出的先进人物和好做法、好经验,及时挖掘提炼和总结推广,树立先进典型,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白泥村攻坚扶贫是一项综合的系统工程,开局就是决战,起步就要冲锋。针对贫困群众的一个又一个实际问题,实施精准扶贫。
产业扶贫帮扶重在对症施策
“产业引导(帮扶),关键要引导群众找到适合当地发展的产业,群众才能真真实实的实现脱贫。”
曲靖市烟草专卖局(公司)扶贫攻坚“挂包帮”“转走访”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简称扶贫办主任),曲靖市烟草公司驻村扶贫工作队长(第一书记)钱永祥告诉记者。
挂包帮干部进入白泥村后,经过两轮遍访,两轮回访,五轮回头看,分析了当地的自然环境、生态气候,了解当地群众谋生的各种产业,指导帮助贫困户做了产业发展规划,白泥村海拔2100米以上的三个村民小组,以发展种植马铃薯的传统优势产业为主;海拔2100米以下的三个村民小组,通过适当早栽,采用新的生产技术,配套新设施设备,发展种植优质烟叶。
“白泥村自然生态条件好,资源丰富,马铃薯品质比较好。”白泥村总支书记浦恩勇对采访小组成员说道。村委会牵头成立了宣威市恒米马铃薯种植专业合作社,充分利用本地海拔高、土质好,种植的马铃薯品质高这一优势,发展壮大马铃薯种植产业,在白泥村一、二、三组发展种植马铃薯3000亩,引导13户贫困户参与了种植。
曲靖市烟草专卖局(公司)扶贫办帮助白泥村设计了马铃薯注册商标,搭建网上销售平台,向企业职工发出倡议,订购扶贫点生产的优质农产品,为特色农产品的品牌推广奠定了基础。
在中断了13年后(2003年以前种过烟),白泥村于2016年恢复种植烤烟,巩固发展烤烟产业,通过分类指导,靠前服务,提高烟叶生产质量。在烤烟生产重要环节如烤烟育苗、移栽、大田管理、病虫害防治、烘烤、专业化分级,分别在白泥村召开了每一环节的技术培训会,帮助每位烟农解决烤烟生产中的技术难题。
在育苗环节和烘烤环节大力推行集约化、标准化,实现100%专业化育苗,100%专业化供苗,100%机械化耕作,大力推广膜下小苗移栽、平衡施肥等实用技术,为实现烤烟增产增收创造了条件。全村恢复种植烤烟340亩,种植户45户,产量46362.3公斤,上等烟比例80.28%,中等烟比例19.72%,全等级平均单价30.00元。
扶贫工作队为每户贫困户家庭提供2000元产业发展资金,提供一头能繁母猪,白泥村贫困群众在主打产业外,发展家庭养殖禽畜(猪、牛、羊、鸡等),种植树梅、雪菊,开放农家乐等,帮扶干部一对一帮助贫困户制定适合各户的产业发展规划和脱贫计划。
智力扶贫培训补短板拓思路
曲靖市烟草专卖局(公司)在2016年向白泥村捐助资金9.7万元,帮助非义务教育阶段在校就读的贫困户子女25人完成学业。对义务教育阶段的贫困户家庭,子女就读高中、中专、大学的学生进行统计,高中阶段每个学生给予3000元助学补助,读中专、大学的学生给予每人5000元补助,学子们收到曲靖市烟草专卖局(公司)的资助后,怀着感恩之心,立志学成后支持家乡新建设。
经过曲靖市烟草专卖局(公司)的指导培训,滑石板村浦绍攀学到了专业烘烤知识和技能,组建了专业化烘烤队,帮助其他烟农烘烤烟叶。
浦绍攀说,参加培训学习新技术新方法,烟草公司技术人员来给烟农做技术指导培训,不但教会我们烘烤技术,还让我们指导了其他农户。
格宜镇戈姑塘村烟农柴家碧,经过烟草公司派专人指导他的烘烤技术,可以自己使用密集烤房烘烤烟叶。“现在的密集式烤房,降低了成本,减轻了工作强度,一个人可以管几个烤房。”柴家碧说。
设施扶贫建设农村美丽家园
创造一切条件改善群众的基础设施。白泥村最核心的问题是道路问题,每到下雨,群众生活和生产的道路一脚泥一身泥,生活生产条件差。
曲靖市烟草专卖局(公司)为贫困村改善基础设施。
2016年,曲靖市烟草专卖局(公司)挂包帮格宜镇实施建设机耕路2条,5.27公里,沟渠2条5.67公里,水窖200个,烤房20座,农机30台。2017年规划实施机耕路22公里,取水坝2个,200立方米调节水池5个。
曲靖市烟草专卖局(公司)通过对烤房、水窖等烟路、烟水和烟机的持续投入,改善群众生产和生活条件,提高生产效率,增加农户收益,为农户脱贫奔小康奠定基础。
曲靖市烟草专卖局(公司)提供了资金支持,通过群众投工投劳,全面硬化了村庄内的主干道路4.8公里,从主干道到各家各户的串户路面硬化25000余平方米,群众的生活条件得到巨大的改善和提高。通过三年的认真组织实施,修建了近30公里的机耕路,遇到任何恶劣气候条件,现代农用机械、三轮车、农用货车等农用机械全天24小时都能到达生产的田间地块,百姓的生产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道路的修建降低了人员的劳动成本。作为农村运输的主要工具,过去家家户户都要养牛,每天到山上放养,这样浪费劳动力,还要预防牛生病或受伤。机耕路修通后,百姓使用农用机械,极大解放了人力。
曲靖市烟草专卖局(公司)除了项目安排,还捐赠140万元,建设群众文化广场、公厕、入户道路等基础设施,对贫困户建房给予补贴,维修加固每户补助15000元,拆除重建每户补助30000万元。记者看到,通过上一阶段的扶贫,群众住房变好了,饮水安全了,看病方便了,生活和生产的环境变好了。
挂包帮扶显成效
曲靖市烟草专卖局(公司)在帮扶贫困户脱贫工作中采用“公司+合作社+农户+贫困户”扶贫工作模式,采取将农户分为农户(普通农户)和贫困户(建档立卡),合作社牵线搭桥,增加了贫困户在合作社的用工量,带动贫困户脱贫。
农户把土地流转给合作社,得到土地租金,又来到合作社打工,每月增加收入1800——2000左右。合作社有机耕、育苗、植保、烘烤等专业队需要用人,贫困户为合作社提供了人员保障,贫困户也有了增收渠道。
“专业化使行动不方便、无劳动力的农民可以轻松种烟。育苗、移栽、烘烤都实行专业化。打塘、施肥、浇水都不用农户操心,农民种烟轻松多了。”白泥村总支书记浦恩勇说。
滑石板村贫困户朱如敏患风湿病,两个小孩正在上高中和大学,家里缺乏劳动力,曲靖市烟草专卖局(公司)就组织人员给予帮助。去年,曲靖市烟草专卖局(公司)教他采用新技术新方法种烟,使用机耕、科学种植和烘烤、地膜回收……除了种烟,朱如敏还养猪、种玉米、马铃薯,年底增加收入6000多元。
朱如敏的体会是种烟收益不错!“小水窖遍地都有,机耕路修到田间地头。烟水、烟路非常方便,若没有曲靖市烟草专卖局(公司)建设的这些基础设施和培训的新技术,也不敢种烟,也不会有年底的增收效果。”朱如敏激动地说。
格宜镇戈姑塘村烟农柴家碧,今年种植25亩烤烟,预计收入有7万元。
……
曲靖市烟草专卖局(公司)挂包格宜镇白泥村,扶持贫困户发展烟草和马铃薯种植,培训实用技术,劳务输出帮助就业和创业,开展金秋助学……按计划完成白泥村2016年84户296人脱贫,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上年增加10.5%。
【结语】
“通”则“变”,“变”则“通”。万事万物皆矛盾的对立统一。政策通、观念通,则道路变、生活变。
脱贫攻坚不是简单的投资、给钱,必须要输血和造血并重,扶贫与扶智齐驱,只有产业扶贫是最根本最长远的扶贫。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走出了一条坚持改革开放、坚持政府主导、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坚持动员全社会参与、坚持普惠政策和特惠政策相结合的中国特色减贫道路,取得了巨大的减贫成就。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扶贫开发战略思想和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为曲靖市烟草专卖局(公司)开展精准扶贫工作指明了方向。
做好“资源优势的发挥、产业扶贫、智力扶贫、设施扶贫”这四方面就是真正扶贫,白泥村产业扶贫把扶贫工作做到了群众的心坎上,让贫困落后地区迅速发展起来,实现共同富裕奔小康的目标。
云南曲靖烟草人以实际行动践行“中国梦”,进一步坚定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信心决心,不断“改变”求发展,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