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青年聋人画家的自强不息
■ 本报记者 王剑兰

和彭涛认识,那是三年前耕石文化传媒公司组织的一次青城山笔会活动,彭涛代表梅兰大师邓奂彰的得意弟子匆匆而来。在现场一口气创作了五六幅作品。对于彭涛我并不陌生,经常在省市和全国一些美术展览中,看到他的作品闪亮登场。他是我认识的画家当中,最安静的一位。浑身透着一股文人气质。他给我的印象就是,他是一个用心灵作画的天才!
彭涛和我成了志同道合的好兄弟,也是我攀登艺术高峰的良师益友。我们兄弟之间心有灵犀一点通,在这个博爱的社会,微笑与绘画就是他表达内心最好的方式,他在我心里就是无声的天使,他可以不去听那些嘈杂的声音,远离那些尖叫与碎语,带着特殊的触角去感知与倾听世界。真正和他有所接触和了解,是在他参加耕石爱心活动时。我越来越觉得,彭涛和耕石团队有着很深的缘分,因此,每次喊他创作作品,他都乐呵呵地按时完成。在一起切搓艺术,探讨人生,策划未来,彼此对对方的为人品性、人生经历,艺术思想及作品的风格都非常了解,就像兄弟般拧成了一股绳,形成了向心力。
每次看到他创作过后的那种喜悦,我们都为他高兴、喝彩。作为聋哑人,他的生活是你想象不到的简单,也是你想象不到的辛劳,他基本上白天安分守己地做医疗工作,晚上才有空天马行空地去思考、画画,当你休闲的时候,他却悄悄练习起了十八般武艺,如此删繁就简的两点一线的生活,也是上天赐给他的,让心平静下来的一种得天独厚的条件。
其实,彭涛的生活也许就是历代文人梦想的,那种陶渊明式的世外桃源,他人在哪儿,他的桃花源就会出现在哪儿,因为他的桃花源,只存在于他的心中。所以,一个人的思想一旦没有被嘈杂的社会所束缚,那么他的心中就没有世俗的险恶,那就是他最容易出成绩的时候。
所以,我一直鼓励彭涛,只有你,才让我真正体会到什么叫“大隐隐于市”;也只有你,才能让我感悟到一个儒者的淡定若水;也只有你,让我开始浮躁的心渐渐沉静下来,不为外界的喧哗所动;也只有你,让我看到一个一步一个脚印,用实实在在的功力,换来成功者的笑容。
彭涛的作品与画家本人一样的神似,也许,这就是“观画知人”这个词的魅力与内涵。他所走的是一条自我拼搏的路。他自幼受到艺术熏陶,爱好写写画画,随后又深得梅兰大师邓奂彰的器重,收为关门弟子。一次偶然的与大师撞衫,为他日后成为画家带来了希望。
邓奂彰师从李有行、关良、庞薰琴、雷圭元、张宗禹、谭理炯、罗玉君等国内众多大师门下,是一个像徐悲鸿一样在美术教育工作前线躬身前行的资深前辈,其笔下的作品题材多种多样,尤以花鸟见长,其中又以梅、兰著称。他画兰,真正做到了虚实结合,疏密相间,干湿有度,刚柔兼备,构图异常精炼,在画坛享有“梅兰大师”之美誉。
邓奂彰先生半生困苦,若荒郊野梅,似寒谷幽兰,虽雪凌霜侵,兀自盛放而馨香暗传。自从收纳艺术天才彭涛为关门弟子后,就把毕生的修为手把手地传递给了彭涛。彭涛不负师望,小荷才露尖尖角,已遂大师一生的夙愿而兼济艺术苍生。
彭涛在大师邓奂彰的教导下,在艺术创作中迅速进入如痴如狂的境界。随意打开彭涛的任何一幅作品,你会发现他画梅兰竹菊,颇得邓奂彰大师的风范,他的作品被邓大师多次表扬,天人合一,用墨大胆,不争一笔一线,不刻意高雅,不无序乖张,作品浑然一体,形神合一,思绪流淌,独树一帜。
作为中国梅兰大师邓奂彰的传人,彭涛更是视梅兰为知己,寒峪幽香世不凡,身清心洁韵盎然。作品就是他的自尊与自信。彭涛对艺术不断地大胆摸索,涉笔近代诸大师法脉,意境高雅,自然明快,艺品人品俱高。世间诸相皆常住,万象森罗见本真,认识事物要透过表象看本质,看不见事物的本质,那证明你还是一个等闲之辈,术业有专攻,彭涛的画中透出的精神,完全表达了他的内心世界,冰霜傲尽近春时,一片芳心只自知。其超凡脱俗的旷达胸怀与飘然若仙的昂扬情致,常以梅、兰、竹、菊四君子为范本,为人胸怀坦荡,刚正不阿。
尘埃不许来浸染,月照花枝品更高。人和万物相同,都有各自的真实本性,要见本真就需修行,佛家曾云禅者,静也,定也,悟也;静了,定了就得妙悟,心态就平和了,就能生出人生的大智慧。做人要像兰花一样,掸去身心的蒙尘垢物,还原清静真实的自己,要耐得住寂寞,方能成大器。
劲节虚怀君子风,追求画外功夫。在各种艺术思潮涌现的时代,彭涛仍然坚守并传承着老一辈艺术家身上那种德厚艺精的传统,继往开来,谱写时代的壮丽篇章。长江后浪推前浪,笔下花翎得天趣。在绘画技法上既扎根于传统又不拘泥于传统,大胆采用了全新的表现形式,合理地糅进了多家流派的艺术风格,加之独特的艺术视角,是近年来画坛上杀出的又一匹黑马。
彭涛,令人油然起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