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兆新 SONG ZHAOXIN

宋兆新,1961年8月出生于克拉玛依市。大专学历,现为中国书画家协会理事,曾为中华书画学会副主席,中国翰林书画艺术院副院长,中国书画家协会理事,中国书画研究院艺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古文化艺术研究学会学部委员,中国长城魂当代诗画家协会顾问。
书法作品曾多次在全国、省、市参赛并获奖。先后荣获“纪念毛泽东诞辰115周年全国书画大赛”书法金奖、“第三届金鼎奖全国书画大赛”书法金奖、 “纪念邓小平南巡讲话发表15周年全国书画大赛”书法金奖、“纪念齐白石逝世50周年海内外书法大赛”金奖、“亚欧杯国际书法大赛”书法金星奖、“全国诗书画邀请展赛”成年组书法金奖、“第二届盛世中华全国书法美术大赛”书法二等奖、“首届中国画、画家乡全国书法美术作品大赛”书法二等奖。获奖作品先后入编《中国当代书画艺术博览》《现代书画艺术名家翰墨藏典》《中国现代书画篆刻界名人录》、纪念艺坛巨匠齐白石海内外书画大赛《获奖作品雅赏》《全国书画作品选集》。获奖作品先后在日本、韩国展览。2007年被中国书画研究院授予“中国书法百杰”称号,被湖南省直机关书画家协会创作中心授予“新时代艺术开拓者”称号、“倍受尊敬的艺术家”称号,被纪念毛泽东诞辰115周年全国书画作品展组委会授予“红色艺术家先进创作者”称号。2009年3月在克拉玛依市成功举办为期20天的个人书法展览。2012年成功举办为期7天的个人书法展览。2014年作品被录入“中国当代名家书画鉴藏”。2015年在由中国国际集邮网和中国邮政联合举办的“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主题邮票发行活动中,宋兆新先生的肖像和书法作品被印制成邮票在全国出版发行,并作为重要嘉宾出席了12月20日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举办的抗战胜利70周年“中国当代书画艺术大家邮品首发式。”
受父熏陶,拿起笔杆子再也放不下
1970年,刚满9岁的宋兆新无意中看到父亲正在用毛笔写家信,“一个软软的刷子为什么可以写出那么漂亮的字?”宋兆新在一旁仔细地看着父亲写毛笔字,也就是从那次开始,他对书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由于写字很漂亮,宋兆新成为了克拉玛依市三中小有名气的“书法家”。说起自己幸运地从初中毕业,也得益于字写得漂亮,毕业考试当天,宋兆新从11点到下午16点,一笔一划地写出了一篇作文《我的理想》,当老师拿到那篇作文时,看到整整齐齐的字体时,惊讶坏了,当即“拍板”说:“就冲着宋兆新的字,我们也要给他作文算满分。”随后,他的作文在全校进行传阅,他也就成了校园的风云人物。
1977年8月,16岁的宋兆新参加工作,他在采油一厂四分站农场内负责收菜,在农场干活的那段日子里,他成为了单位的宣传骨干,由于他在宣传工作方面成绩突出,12月份被抽调到克拉玛依市采油一厂当采油工。宋兆新在当采油工的时间里,依然是不间断地练字。1977年的冬天,茫茫戈壁被盖上了厚厚的一层大雪。在野外工作的宋兆新休息时,看着白雪皑皑的大地,心里突然有了灵感,在他眼前展开的不就是一张大白纸吗?他立刻捡起一个小扫把在雪地上挥毫书写起来,直到地上遍布了自己的“书法作品”,他才心满意足地“收兵”。雪化了,宋兆新便“发明”了一种“毛笔”,笔杆是一截废弃的扫把杆,笔毫则是一块旧海绵,塑料桶里的水是“墨汁”,水泥地面是天然纸张。只要不刮风下雨,闲暇之余,他都会拿着“毛笔”习字,经过日复一日的练习,宋兆新感觉这支大“毛笔”轻盈了许多,双手越来越灵活了。
化茧成蝶,全国书法金奖抱回家。
直到2005年宋兆新才真正领悟到“书法”二字的真谛:“书法就是今天在写字的过程中,揣摩昨天的不足之处,同时自己能够找到一个突破点,每天都能有所提高”。也就是在这一年他独创了行篆、草篆、隶篆的结合体,这种风格在克拉玛依市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是独一无二的,更是他书法生涯的突破和转折点。本地书法家王景奇老人赞叹说:“兆新的书法给油城人民增添了一股新的气象”。克拉玛依市油田党委宣传部部长郭仲军在书法展览上为宋兆新题词 “浑然天成”。那时的宋兆新已经练习了35年的书法了,也就是从那一年他才知道以前自己都是在练字,而从这一年起他才是在写书法。
他告诉记者在工作之余他的生活都是围着毛笔转的,七天年假他有六天都是泡在影碟机前看近百张书法大家写毛笔字的碟子,一遍看不懂,看两遍、三遍,甚至有的碟子看了22遍,直到吃透每一笔的起笔落笔的技巧,从中学习到书法大家的精髓才肯罢休。
“真正的书法不是一味地模仿名家的笔迹,而是要在学习别人精髓的同时有所创新,有自己独特的写作风格,并被别人认可了,那么就算是成功了。”宋兆新这样诠释书法。
在这之前,宋兆新总是听别人说他字写得好,可是自己究竟写得好不好,这还需要专业人士来看。2007年,宋兆新得知要举办“纪念毛泽东诞辰115周年”全国书画大赛并征集优秀书画。从未参加过任何比赛的宋兆新心动了,家人也都纷纷支持他,让他参加全国性的比赛。大赛中他凭借一气呵成的作品《沁园春·长沙》,以扎实的功底和独特的风格在上万名选手中脱颖而出,获得了那次比赛的金奖。
第一次比赛就拔得头筹,这更增加了宋兆新练书法的决心和信心。“要问我用了多少瓶墨汁我还真不知道,但是我写过的报纸、宣纸浸在水里,把它们拧干,一大卡车都装不下。”宋兆新说。
对于书法的痴迷,使得宋兆新整夜沉迷在书房内,整夜整夜地写字,写到兴头上,他还会喝几杯小酒,将自己当晚写的作品铺满客厅、书房、饭厅,一遍遍地研究自己认为满意和不满意的地方。他记得自己有一天写到凌晨6点时,当时写字的感觉越来越好,同时对自己的作品十分满意,他不由自主地唱起了歌。“写字需要感觉,有了感觉就收不住了,就想这么一直写下去。”宋兆新笑着说。
有了第一次金奖,后面的荣誉也接踵而至。在纪念邓小平南巡讲话发表15周年上,他再次获得了全国书画大赛书法金奖。2009年,他又成功举办了个人书法展,赢得了书法界人士的高度评价,并让宋兆新在书法界真正得到了大家的认可。企业、公司的邀约、讲课应接不暇。
宋兆新每天下班后,不是先回家而是来到碧水花苑社区居委会的六点钟学校,免费为喜欢书法的孩子们指导讲解书法课,碧水花苑社区的孩子们告诉记者,宋老师私下里看上去很随和,可是一上书法课对他们的要求就很严格了。宋兆新现在已有百余名学生,从中小学生到中年人甚至到老年人都有他的学生。“既然别人叫我一声老师,我就要对得起老师这两个字。”宋兆新说。
宋兆新上课有个原则:残疾人一律免费。有些拿不定主意是否来学习书法的人,宋兆新总是很慷慨地说:“你可以免费来试听,就算试听20节课也没有关系。”他希望自己的书法风格能够教给更多喜欢书法的人。“当你看到自己的学生一天天在成长进步的时候,其实无形中也鞭策着自己要不断地努力,对于自己来说是一种激励。”宋兆新说。
宋兆新现在所带的一名十岁的学生白杨在全国少儿艺术大赛书法比赛中获得了三等奖,这让宋兆新很欣慰。“当看到自己的学生取得成绩时是最开心的,能够把自己的学生带得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说明这个老师真的成功了。”宋兆新笑着说。
两个半小时的采访结束后,记者看到宋兆新谈到书法时闪闪发光的眼眸,正如伟大的诗人艾青所说的“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句话用在宋兆新的身上同样合适,正因为他对书法爱得深沉,他的眼眸总是亮闪闪的。
廖冬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