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7月01日 星期六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一种荞香型苦荞酒的生产工艺(上)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 湖北吴都酒业有限公司 王世权

  苦荞亦称鞑靼荞麦,是一年生草本双子叶植物,属蓼科,荞麦属,禾谷类作物。苦荞的种植区域主要分布在云南、四川、贵州,它也是我国特有的一种小宗粮作物。苦荞作为药食兼用作物,《本草纲目》记载:“苦荞麦性味苦、平、寒,有续精神,益气力,利耳目,降气宽肠健胃的作用。”苦荞中,淀粉是主要成分,苦荞中还含有其他粮食作物中所不具有的生物黄酮类活性成分,如芦丁、槲皮素、山奈酚等及其衍生物,这些黄酮类化合物具有较强的生理活性如抗氧化、抗菌、抗病毒、细胞毒活性等,药效学的动物实验及临床观察表明,这些活性成分还具有较明显的降血糖、降血脂、增强免疫调节功能等作用。

  苦荞的发酵制品主要包括苦荞馒头、苦荞发酵饮料、苦荞醋、苦荞啤酒、苦荞茶等。目前,苦荞酒的生产主要是通过苦荞发酵的方式,一般在小曲白酒或黄酒工艺操作上稍作改进,但通过发酵后的苦荞酒其苦荞本身的荞香很难得到,口感差,而且发酵已经改变了苦荞的营养和保健成分,所生产苦荞酒的荞香和健康功能不明显。

  本文就是在深入研究上述现状的基础上,通过创新工艺来解决苦荞酒荞香和健康功能不明显的问题,创新点主要有:1、通过创新发酵工艺来生产原酒,酿酒原料由单一的苦荞变成苦荞、糯米、大米;发酵用曲由小曲或黄酒曲变成糖化酶、黄酒酵母、荞香专用米曲;取酒工艺由小曲酒蒸馏或黄酒过滤变成分型发酵、串蒸取酒;2、提出不通过发酵,直接对苦荞有效成分提取工艺的研究,提取出具有一定保健功能的荞香舒适的苦荞汁,并添加少量中药提取液,使得苦荞的有效成分发挥更充分;3、把发酵取得的原酒和提取的苦荞、中药汁合理调配,并创新澄清方式,经贮存老熟后制得一种口感均衡、风味俱佳新型产品。本文为功能性苦荞酒的生产和研发提供新理论依据和技术内容,提高苦荞酒在国内外市场上的竞争力,创造更大的经济价值。

  一、创新发酵工艺生产原酒

  1、原料的创新

  单一粮食酿酒,其香味较单调,酒体较单薄欠丰满。用多种粮食发酵酿酒是当前酿酒业的发展趋势。多粮酿酒有利于充分发挥各种原料的优势,汲取各种粮食的精华,俗话称,“大米酿酒净,糯米酿酒绵”,大米、糯米含脂肪纤维较少,有利于缓慢发酵,使酒体净爽和醇厚。

  2、发酵用曲的创新

  新增了荞香专用米曲,用生荞麦粉做培养基, 加入多种中草药,加入母曲(根霉和酵母)或种曲。制曲工艺为:苦荞麦→碾碎→(加水、中草药、种曲)拌料→制坯→进箱→培菌→出箱→烘干→质检入库→贮存老熟→出库

  2.1有关操作要求:

  2.1.1 种曲用量:冬天0.25%,夏天0.2%。现开现用,最好不要过夜。

  2.1.2中药粉:把新鲜、无病虫、无药害、无腐烂霉变等污染的中药,按一定比例混合,粉粹成细粉,过1~1.5㎜细筛,用量为0.1%。

  2.1.3水:无杂菌污染,冬天将水加热到40-50℃后再进行拌料使用,以适当提高曲坯品温,保证适时来香。加水是否适度以同一搅拌机中料醅无明显的干湿差异,手捏不松散,可成球形为标准。

  2.1.4工具:粉碎机、筛子、推车、电子称、木桶、搅拌机、料车、竹折子、曲箱、温度计。用具要求无杂菌污染,用前清洗干净;计量器具要求准确,校准后使用。

  2.1.5制坯:翻拌均匀的料坯,用手捏成球形或用机械滚制成球形,叫制坯。曲坯曲球大小因季节不同而有差异。冬季曲球制成直径8~10cm;春季应做小些,直径8~9cm;夏季曲球也应制小,直径6~8cm;秋季大小适中,直径8cm左右,制成的曲球应形状相似,大小一致,松紧程度一致。

  2.2培菌控制条件如下:

  2.2.1、保温:在曲坯入箱后,先应晾坯(不加盖竹席、草帘),以免升温过猛。晾坯一定时间后,应根据箱温情况,采取加盖草帘的办法来保温。冬天还应根据箱温变化,生火来保持温度。当进箱温度为28度以上,可以不生火。

  2.2.2、品温检查:曲坯进箱后,每隔4个小时应检查一次培养室的温度和湿度。揭烧后温度始终保持在30℃,不够或过高时应及时采取相应措施解决。湿度的控制主要凭经验解决。特别注意夜间的房温的控制,值班人员每晚的房温检查不得少于3次,并且有夜间值班查房记录,品温上升情况一般如下(见表一):

  2.2.3 生火方法:一般室温在15℃以下,可在箱底下设置木炭保温炉,上面盖铁皮,防止火力直接上升。

  2.2.4 软坯和生皮:一般曲坯进箱,温度控制得好,在14h左右,水分增大,曲坯发软;在软坯后3-4h,曲坯表面菌丝生长,聚集成膜,略有面粉发酵香味,气味略酸甜。

  2.2.5 翻曲:进箱后24-26h,品温达37-38℃,即可翻曲。先揭去箱上的草帘、竹席,将曲坯前后左右里外调换位置,待品温下降至32℃左右,盖上竹席、草帘。翻箱后14-16h,曲坯中的水分挥发,内部空隙增多,重量减轻,逐渐变硬,这种现象称发泡。

  2.2.6 揭烧:当曲坯全部发泡以后,品温升高到38℃,应将草帘全部揭去使品温下降,这叫揭烧。待品温降到28-30℃时,又加草帘保温。以后仍采用盖、揭草帘的办法,控制适宜霉菌培养的温度,一直到霉菌菌丝繁殖过心,曲的绒毛全部为白色,表皮发皱,有一股清香气,略荞香甜味时,即可出箱。

  3、发酵工艺的创新

  3.1苦荞酒分型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

  3.1.1工艺流程

  工艺1:苦荞麦、大米、糯米→泡粮→蒸粮→淋冷→加糖化酶和黄酒酵母→拌料→入罐→糖化发酵→压滤→取汁→滤渣备用、澄清液Ⅰ

  工艺:2:苦荞麦、大米、糯米→泡粮→蒸粮→摊晾→苦荞专用曲→拌料→入箱培菌→配糟→入窖→发酵→出窖→滤渣垫底→薄层串蒸→酒液Ⅱ

  3.1.2 工艺操作要点

  3.1.2.1配料粉碎

  要求配料准确,粉碎适当,粗细均匀。苦荞有厚硬的外壳,故先用温水浸泡24h,待其外壳泡软后,用对辊式挤压机把外壳压破,露出荞米;糯米、大米质地较软,适当粗粉。3种粮食用量比例是荞麦70% 、大米22%、糯米18%。

  3.1.2.2 泡粮

  将配料好的粮食运至泡粮桶,加入的水淹没约20cm,15℃水浸泡12 h,根据水温高低适当减增泡粮时间,要使原料吸足水分,使淀粉逐渐膨胀。为在蒸粮中蒸透心,使淀粉的细胞膜破裂,达到淀粉粒破碎率高的目的,同时进行捞粮淘洗除去杂质。

  3.1.2.3 蒸粮

  工艺1要求采用蒸饭机,常压蒸煮,15-20min,使淀粉受热吸水糊化,蒸煮熟透,饭粒外硬内软,内无白心,充分吸足水分即可。

  工艺2要求熟糠拌料,大火蒸粮,内无生心,柔熟不粘。先在甑篦上撒少许熟糠,待底锅水将烧开时,将泡好的粮食拌和均匀,即可上甑蒸粮。上甑做到轻撒匀铺,边穿汽边上甑。上甑结束不加盖,待甑面全面穿汽后,敞盖大汽清蒸l5~20 min,待原料内无生心,熟而不粘时即可出甑。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