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台湾夜景
■ 李后强
热烈欢迎为两岸关系的发展献计献策的各位专家学者!我谨代表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对“第二届两岸关系发展(四川)研讨会”的召开表示由衷的祝贺!
一、两岸是割舍不断的命运共同体
我多次去台湾,到过台湾许多地方,也结识了许多台湾官员、学者和企业家,并且有较深入的交流和接触。在我的微信朋友圈里,不少都是台湾友人。这些给我的感悟是,两岸关系是“断了骨头连着筋”的命运共同体。2013年2月26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会见连战时表示,“大陆和台湾是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2015年3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博鳌亚洲论坛接见萧万长时再次提出“两岸命运共同体”的概念,强调两岸同胞是血脉相连的一家人,是命运共同体,我们愿与台湾同胞一道,加强合作,继续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2015年5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国民党原主席朱立伦时再次强调,两岸同胞同根同源、同文同种,历来是命运与共的。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两岸联系日益密切的今天,两岸是割舍不断的命运共同体。近年,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到并阐述“两岸命运共同体”,为两岸关系的健康发展指明了方向,体现出中国共产党强烈的历史意识、民族意识和使命担当精神。我们应该为两岸命运共同体建设尽心尽力。
二、“六缘”奠定四川与台湾特殊的紧密联系
海峡两岸历来密不可分,四川和台湾的关系尤为密切。从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做历史梳理和现实考察,四川与台湾至少存在乡缘、文缘、业缘、物缘、神缘、婚缘这“六缘”关系,这六缘奠定了四川与台湾的特殊的紧密关系。一是乡缘,这是因血缘、亲情、邻里、乡党等原因所形成的关系。据考证,天下华人共同的祖先黄帝的妻子嫘祖是四川盐亭人,共同尊崇的大禹是四川北川人,因而天下华人皆与四川有关。1949年,十余万川籍军人赴台。这些川籍军人把四川地域文化、乡风习俗带到了台湾,与台湾地域文化和谐相处、交流融合。二是“文缘”,这是川台两地在共同创造精神财富过程中形成的关系。台湾以中华文化为主体,中华文化与四川密不可分。自贡恐龙化石、三星堆金沙珍贵文物等赴台展览,藏、羌、彝民族和四川民俗特色的歌舞交流团赴台演出。以“文化”为主线,通过“川音、川艺、川味、川景、川灯、川茶、川酒、川丝”等内容,全面展示了天府之国源远流长的历史文明、独具特色的人文风情,以及得天独厚的文化旅游资源。此外,一些文化名人,如大画家张大千是四川内江人,著名作家琼瑶是四川成都人。四川已成为台湾与祖国大陆文化交流最密切的西部省份。三是业缘,这是通过共同的利益而形成的合作关系。川台已初步形成电子信息、食品饮料、建筑建材、百货零售等优势产业集群。截至2013年上半年,全省累计登记注册台资企业1900家,项目投资总额200亿美元。在成都、德阳建立了两岸青年创新创业基地。台湾已成为四川第三大境外投资来源地和第六大贸易伙伴。四是物缘,这是因“物”而延伸的联系,因物而集合的人群之间形成的关系。川茶、川酒、蜀锦、川菜以及其他土特产在台湾地区广受欢迎而极大促进两地商贸发展。中医、农业合作前景广阔。四川的大熊猫入台而增进两地文化交流,让四川与台湾增添了一份特殊情缘。此外,大批台湾游客到九寨沟、峨眉山、乐山大佛等地旅游。这些广泛多样、丰富多彩的关系而集合各行各业的人群,因此而建立起各种行业协会、专业行会、研究会等,有力推动着两地关系的发展。五是神缘,这是因共同的宗教和民间信仰、共奉的神祗而形成的关系。四川宗教资源丰富,大邑县鹤鸣山是道教的发源地,成都青羊宫是著名道观,峨眉山是佛教四大名山之一,对台湾信众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川台两地在宗教信仰和民间信仰方面的共同之处,比如两岸民众都信仰关帝、诸葛亮,四川内江和台湾民间都有信仰哪吒,形成了两地的特殊“神缘”。六是婚缘,这是因通婚、结亲而产生的特殊关系。婚姻已成为融合两岸同胞感情、增进两岸同胞了解的一条重要纽带,进一步推动了川台交流合作。这六缘奠定了四川和台湾特殊、深厚、密切的联系,将为两岸命运共同体建设发挥独特的作用。
三、共建两岸命运共同体的具体路径
加强两岸命运共同体建设,事关两岸人民的福祉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两岸中国人都责无旁贷。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
(一)夯实共同的政治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定不移坚持共同政治基础,即要坚持 “九二共识”。如果两岸双方的共同政治基础遭到破坏,两岸互信将不复存在,两岸关系就会重新回到动荡不安的老路上去。我们始终把坚持“九二共识”作为同台湾当局和各政党开展交往的基础和条件,核心是认同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这是建构两岸命运共同体的前提和基础。实践证明,两岸双方在反对“台独”、坚持“九二共识”的共同基础上增进互信,良性互动,是推动两岸关系稳定发展的关键。两岸关系越往前发展,双方就越要珍视互信,越要加强和扩大互信。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有效地管控分歧,更好地聚同化异,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干扰,始终保持两岸关系发展的正确方向。
(二)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共建两岸命运共同体,必须坚持人民主体性,即尊重包括台湾人民在内的中国人民的主体性。两岸人民期盼和平、期盼统一,这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的,但是,如何发挥两岸人民的主体性功能,增强人民群众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推动国家统一方面作出更大的贡献,则是需要进一步探索解决的重大问题。我们主张应不断加强两岸人民的交流和交往,以增进彼此的了解和理解,并在这个过程中求同存异,扩大共识。
(三)倡导国共两党合作。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在历史上有过合作,二者应该是差异协同的关系(哲学上是对立统一),两党地位平等,两岸政党关系是几何学的椭圆结构,国共两党是两个焦点。这一格局是历史形成的,曾在历史上发挥过重要的作用。今天,可以借鉴历史经验积极发展两岸政党关系,特别是国共两党的关系,为扩大两岸交流、发展两岸关系搭建牢固的平台。
(四)促进两岸融合发展。两岸同胞同根同源、同文同种,融合发展的条件得天独厚,在加强两岸经济、文化、信息交流等方面可以大有作为。在经济交流方面,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是两岸关系发展中最具活力的因素,也是我们要继续优先推动的领域。就祖国大陆方面而言,我们愿继续从两岸一家亲的角度出发,重视并照顾台湾中小企业、弱势产业以及基层民众的愿望与诉求,为他们在祖国大陆的发展提供实质性的帮助。同时期待台湾方面对祖国大陆企业赴台投资进一步放宽限制、扩大领域,提供必要环境和公平条件。在文化交流方面,主张共同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文化遗产,积极开展学术交流,今天的研讨会就是一个重要的文化交流平台。在教育、科技、卫生、康养等领域都有广阔的合作交流空间。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我们希望通过共同努力,使台湾海峡始终风平浪静,祖国最终能实现和平统一,海峡两岸中国人能共享祖国的荣耀与尊严。最后,即兴赋诗一首《两岸关系割不断——献给第二届两岸关系发展(四川)研讨会》:我站在海峡的西岸,时常遥望对面的航船。听着浪涛的呼唤,指望海燕带去我心中的期盼。天地旋转,在青藏高原的东面,盆地天府崛起神奇的四川。四川与台湾,自古有“六缘”。读着琼瑶的故事,手捧大千的画卷,我们没有两岸分离的伤感。峨眉山牵手阿里山,都江堰思恋日月潭。两岸关系割不断,我们是一家人,总盼兄弟健康平安!多来四川走走,多回家看看。岷江的流水还是那样欢快,成都的芙蓉还是那样鲜艳,大熊猫的表情依然萌憨,春熙路的小吃总是香甜。青城山的腊肉已经悬挂多年,老窖已经酿出1573。兄弟,快回来吧!我们一直在等待,举杯邀明月,痛饮正酣!
(本文系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党委书记、教授、博士生导师李后强2017年6月23日在“第二届两岸关系发展(四川)研讨会”上的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