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6月14日 星期三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宜宾关闭468户土法造纸作坊 走绿色发展之路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 陈杰 张烨彧 杨波

3.jpg

  日前,记者从宜宾县环保局获悉,该县468户土法造纸作坊已实现全部关闭。据了解,土法造纸在宜宾县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主要生产生活用纸和祭祀纸,这成为部分乡镇的支柱性产业,更是造纸家庭作坊的主要经济收入。

  严格执法保护环境势在必行

  关闭工作开展前,宜宾县设备设施齐全、具备生产条件的土法造纸作坊有468户,从业人员有700余人,生产工人月工资平均在3000元左右,涉及家庭人员3000-4000人,直接触及关闭户整个家庭的经济利益。“既要严格执行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又要以人为本帮助解决关闭户群众的转型发展和可持续发展问题,实现全部关闭不易,关闭后如何解决相关人员的生计?这是我们关闭前最头痛的两个问题”。宜宾县环境保护局副局长罗洪如是说。

  2016年12月26日,宜宾县委、县政府召集环保等相关部门召开了专题会议,对县境内商州、龙池等乡镇土纸小作坊坚决按照相关产业政策限期无条件关闭,一槌定音,彰显了县委、县政府对关闭工作的决心。

  疏堵结合关闭468户造纸作坊

  “我不关、也不签啥子承诺书。”“关了我们吃啥子?我就只会干这个。”关闭行动并不是一帆风顺,从联合执法组上门开展宣传解释工作起,便遇到了部分作坊业主和群众的不理解、不配合,作坊里弥漫着抵触情绪。

  “大家再努把力,创新工作办法,再难也要啃下这块硬骨头”。联合执法组再三上门宣传解释、召集村民开会,一步步争取群众支持,慢慢地赢得了顺利开展关闭工作的大环境。

  为了彻底完成关闭工作,宜宾县制定了“拆除土法造纸作坊所有生产用电设施、拆除土法造纸作坊生产的所有设备、设施和清空浸泡池中所有原材料”的三项关闭标准,对设施设备、2年内的转型发展、竹片的一次性处置等明确了帮扶标准,对主动关闭和强制关闭的帮扶实行分类帮扶,鼓励主动关闭。“大家下去开展工作的时候一定要把握好这三个原则:疏堵结合、一对一帮扶、严格标准,就各自的职能职责做好宣传、财政补贴、维稳、产业转型等关闭准备工作,公开、公正、公平地对待每一户关闭户,严肃纪律,决不偏袒,完成这次‘阳光关闭’”。宜宾县经信科技局副局长刘红精一再强调。

  几个月下来,宜宾县关闭土法造纸作坊工作组进村入户,一户户的开展政策宣传、组织动员、收集问题、实施关闭、检查验收、资金兑现、转型帮扶。随着工作的扎实推进,群众也从抵触变成了支持,积极配合关闭工作,如今已实现468户土法造纸作坊全部关闭。

  转型帮扶开启绿色发展之路

  “为解决关闭后的后续发展问题,我们县成立了关闭土法造纸作坊转型发展帮扶工作组,科学精准选择项目产业,以‘基地+公司+合作社+农户’等多种经营模式加快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帮助从业人员寻求转型发展的路子。”执法人员告诉记者。

  据了解,目前,宜宾县已兑现1000多万元补助资金,引进了德康公司100万头生猪养殖项目;引进发展特色种植业,现正在与四川省幸福科技园公司对接羊肚菌种植项目,拟建基地1000亩,可望增收2000万元;与四川独秀绿化有限公司对接食用笋—雷竹种植项目,拟建基地1500亩,并逐年改造现有的低产低效林;与浙江绍兴市君睐红农业公司对接红皮梨种植项目,拟建基地1500亩,力争早日落地建设;与四川省红花玉兰种植公司对接红花玉兰种植项目,种植红花玉兰1000亩,打造乡村特色旅游精品项目。

  在关闭后的2个多月,涉及关闭的乡镇河流水质明显好转,老百姓,逐步实现转型经济增收,土法造纸关闭工作也获得了老百姓的认可,环境的明显好转让老百姓也真正认可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