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6月10日 星期六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张弼士创办烟台“张裕葡萄酿酒公司”始末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清同治十年(1871年),后来担任清廷驻新加坡总领事的张弼士,当时在巴城(即巴达维亚,今雅加达)承包荷属诸州的酒码(捐税)。一次,他同荷兰提辖一同参加法国驻巴城领事的酒会,发现酒味甚甘,请问酒名。法国领事说是法国白兰地,又说此酒如用中国烟台所产之葡萄酿造,酒质将不会逊色。张问所据,领事说,他最初听一位在烟台做过尝试的天主教神甫说过,英法联军侵华时,他曾在法军中服务,当时驻天津附近的法国士兵从烟台带来大批葡萄,用小压榨机榨汁酿酒,味道果然香醇。张弼士默记在心。二十几年后,他真的在烟台办起了张裕酿酒公司。经过十几年的苦心经营,张裕酒在国内外赢得了很高声誉。1915年在巴拿马国际商品赛会上,张裕白兰地荣获最优等奖状和金质奖章,从此张裕白兰地改名“金奖白兰地”。这在张弼士亦官亦商,并追求“实业兴邦”的道路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只身飘流南洋,苦心经营,成为南洋华侨巨富

  张弼士,原名肇燮,字弼士,别名振勋。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生于广东大埔黄堂乡。父亲张兰轩为乡村塾师兼业医。张弼士跟父亲读了3年私垫,因家道贫寒,只好到一家竹器作坊做工。农忙季节,还要当帮工。为人家做些农活。18岁那年,因家乡遭受严重灾荒,张弼士不得不挥泪告别父母和新婚妻子,远走南洋,飘流到印尼巴城。

  弼士只身流落海外,举目无亲,只得暂寄食于巴城大埔会馆。后经一同乡多方奔走,才进入一家纸行,充当杂工。因为他干活利落,得到老板信任,当上了管账先生。几年后,东家陈某将独女许与张弼士为偏房,并将全部商务交他经营。陈某病逝后,他掌握了岳父的全部家产,在巴城另立炉灶,开设了代销各国酒类产品的商行,随后承办当地酒税和承包新加坡典当捐务。得手之后,又承包了荷属东印度(今印度尼西亚)一些岛屿的鸦片烟税。他挤掉竞争对方,垄断了两个殖民州的鸦片专卖权。

  当时荷属东印度的殖民者,为开发与掠夺鞭长莫及的岛屿资源,放手让一些华侨组织垦殖公司,张弼士又大量投资垦殖开发事业。

  1866年,张弼士在荷属葛罗巴埠创办裕和垦殖公司,开始大规模开垦荒地,专门种植椰子、咖啡、橡胶、胡椒、茶叶等经济作物,并在垦殖区间种杂粮,效果良好,获取了优厚的利润。之后,他于1875年在苏门答腊开办亚齐垦殖公司,1877年在荷属怡厘创办裕兴垦殖公司,1878年在爪哇日里创办笠旺垦殖公司。到1898年,他经营的垦殖业,不断扩展。仅其笠旺垦殖公司就投资数百万盾(荷币),先后开辟橡胶园八所,拥有雇工万人。1898年,张弼士把他的企业扩展到马来亚,在英属彭亨州文东埠开办东兴公司,开采锡矿。这个锡矿在16年间,获得惊人的利润。他还在巴城、亚齐创办了裕昌、广福远洋轮船公司。在日里开办日里银行,专办华侨储兑信贷及侨汇业务,并增设电汇项目,侨眷无不称便。此后,他又转向建筑业,在棉兰、槟榔屿营建大量中西合壁的住房。还组织一个贯通海内外的药材批发网。

  从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开始,经过三十几年的苦心经营,张弼士获得惊人的利润,金盛时期,资金达七八千万两,还拥有相当大的不动产,成为当时南洋华侨中首屈一指的巨富。

  ◎亦官亦商,身历仕途,心向“实业兴邦”

  张弼士是个有爱国心的侨商,当时英、荷殖民当局见他兴商辟地,有功地方,在华侨中德高望众,对他可谓礼遇优隆,曾封官许爵,但张弼士一一谢绝。有人问他何故,他说:“吾华人当为祖国效力!”

  1892年,清政府驻英公使龚照瑗奉命考察欧美富国之道。途经新加坡时,曾特地走访张弼士。龚向张询问英荷政府开发南洋群岛富强兴盛的秘诀,及张本人成为亿万富翁的窍门。张氏家藏《先考弱士府君生平事略》中,记载了这次访问中,龚、张的一段对话,现摘录如下:

  龚问:“西人操何术而能使南洋诸岛商务隆盛若此?”

  张答:“非有他术,贷殖传不云乎,因人地之宜,利导教诲,以法律整齐保护,使人乐事助工。若水之趋下,不召而来,不求而至。至夫农不作则乏其食,工不作则乏其用,商不出则三宝绝,虞不出则财匮少,财匮少则山泽不辟,此四者,衣食之源也。源大则饶,源少则鲜,上则富国,下则富家,贫富之道,莫之予夺。巧则有余,抽则不足,此自然之验,而西人能实行之,又暗合其计然。所言积著之理,务完物无息币,供货币贸易,便利流通,此其所以能兴商获利也。”

  龚问:“君致富又操何术?”

  张答:“吾于荷属,则法李克,务尽地力。吾于英属,则法白圭,乐观事变。故人弃我取,人取我与,征贵贩贱,操奇致赢,力行则勤,择人任时,能发能收,亦如品尚之谋,孙吴用兵,商鞅行法。若智不足,与权变,勇不足,以决断,仁不能,以取予,疆不能,有所守,终不足,与学斯术。吾服膺斯言,本此为务,遂至饶裕,非有异术新法也。”

  龚照瑗钦佩张弼士的才干,甘当伯乐,荐于清廷,清廷借重,从此张弼士走上亦官亦商的道路。

  1892年,张弼士被清政府委派为槟榔屿首任领事,1894年升任新加坡总领事,任内自筹使馆经费,积极维护华侨利益。1898年李鸿章电召他回国,任以粤汉铁路帮办,次年升总办。1899年又被委为广东佛山铁路总办。1900年再次负责督办粤汉铁路。同年,黄河决口成灾,清廷召张回国,委督办直顺赈捐兼办河南南郑工赈。张弼士归国途中,视察了灾区,目睹灾民扶老携幼或弃妻遗子四处奔命,深为祖国同胞遭此大难而优,回南洋募银百万两急汇祖国,清廷赏建“急公好施”牌坊,竖在他的故乡大埔。1903年,清廷二次召见张弼士,赏给侍郎衔,以三品京堂候补。次年十月,张弼士第三次被清廷召见,他上书提出兴办农业、水利、路矿等十二条建议。清廷采纳了他的建议,赏给他头品顶戴,补授太仆寺正卿,任命商部考察外埠商务大臣兼槟榔屿管学大臣,并兼办闽广农工路矿事宜。1907年被任命为督办铁路大臣,管理粤汉铁路。1897年得李鸿章的保荐,参与筹办中国通商银行,任该行总董。

  张弼士有志于“实业兴邦”。清廷虽委以重任,他却看透了清政府腐败无能,便转而支持孙中山的革命事业。革命兴起,张弼士的儿子张秩捃参加了同盟会。当革命党人在海外进行革命秘密活动时,张弼士便暗示其南洋所属企业,对海外革命党人要给予秘密援助。张弼士回到新加坡,又通过胡汉民暗中帮助孙中山30万元。辛亥革命爆发,张弼士与张耀轩以南洋中华总商会为基础,并以其本人的名义,又捐赠了一笔巨款给孙中山。辛亥革命后,他还捐助福建民军7万元。

  辛亥革命后,北洋军阀头子袁世凯当权,张弼士被袁世凯聘为总统府顾问、工商部高等顾问及南洋宣抚使,后任为参政院参政,授予二等嘉禾助章。张弼士对当时各派系之间争名夺利互相倾轧非常气愤,因而对参与政事并不热心,而将其主要精力从事实业活动。民国初年,他任中国商会联合会会长兼南洋劝业会总理时,一面积极组织中国和华侨产品展览,借以推销国货;一面联络海外华侨设立华侨商会,使祖国与海外侨胞加强联系。1915年4月,袁世凯委派张弼士为中国实业考察团长,赴美考察。他以古稀之年,率领一个包括铁道、工矿、纺织方面的官商头面人物参加的阵容甚盛的代表团,远涉重洋到了美国,在纽约、华盛顿、芝加哥等地考察。受到美国总统威尔逊的接待。

  张弼士在亦商亦官仕途上,看到中国工业设备落后,技术力量缺乏,在坚持“主权自掌,利不外溢”的原则下,购买外国机器,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开发祖国的实业。

  张弼士在国内创办的企业,除较早的山东烟台张裕葡萄酿酒公司外,1907年,他接办粤人谭日章、陈庆昌合办的广西华兴三岔银矿公司,增资数十万,改名宝兴公司,聘请外籍矿师勘测矿区,增购机器,并修筑龙山公路,开采三岔银矿。又在广东创办开建金矿公司。从1910年开始,张弼士聘请意大利、美国、日本等国的工程人员,投资数百万,先后在广东佛山创办裕益公司,机制砂砖。在广东省城西关彩虹桥创办亚通公司,机制布匹。在惠州平海白沙潮创办福兴玻璃公司,机制玻璃。在雷州遂县地方创办普生公司,机犁量牧,以拖拉机耕耘。张弼士是为中国最早引进农业机械的人。张弼士图谋振兴广东的实业,继续实践他“华人当为祖国效力”的诺言。

  ◎创办张裕葡萄酒公司,备历艰阻,名酒终获国际金奖

  张弼士在祖国创办的企业,以山东烟台张裕葡萄酿酒公司化费的心血最多,声誉也最盛。

  1891年张弼士应新任登、莱、青道尹兼东海关监督盛宣怀之邀,来烟台商讨兴办铁路开发矿山事宜。张同盛谈到准备在烟台创办酿酒公司,盛表示赞助。张弼士在烟台作了实地考察,了解到当地盛产葡萄,气候、环境都很适宜种植葡萄。他当机立断,于1892年开始筹建酒厂。张在国内独资经营的企业,多冠以“裕”字,这次他又在裕字上面冠张姓,定名为烟台张裕葡萄酿酒公司。1894年,获清政府批准。

  张弼士建厂酿酒,一抓工艺,二抓原料。他先请人从史书记载中寻找葡萄酒的酿造工艺,结果一无所获,便重返新加坡,聘请外籍酒师。第一个酒师英人俄粦惜,未到职就病故于上海。第二个荷兰籍的酒师,是个骗子,被赶走。第三个酒师是奥地利人哇务。哇务经过调查,认为烟台葡萄品质虽好,但品种不多,建议从欧美引进新品种,建立原料基地。张弼士一面在烟台市郊,购得荒山两座,辟山造田,建设葡萄园;一面派人去德、法、意等国购买优良品种葡萄苗120万株,惜因保护不好,途经印度洋时几乎全部腐烂。张弼士并不灰心,又一次派人出国购买120万株。到1906年,终于建成占地千亩,有124个品种的两座葡萄园。这时,三层楼的厂房也告落成,地下是1976平方米的酒窖。并从国外购进压榨机、蒸馏机、发酵机、白橡木贮酒桶。

  正当张裕筹建就绪,即将进行正式生产时,酒师哇务告老回国。事有巧遇,适逢奥地利驻烟台领事拔保宴请张弼士。拔保是酿酒世家出身,父亲是奥地利的酿酒名师,他年轻时曾从父学习酿酒,有家传技艺。席间,两人谈得十分投机,张弼士躬身求教,拔保表示愿意帮助办厂,张喜出望外,深表感谢。于是拔保辞去领事职务,到张裕任酒师。一个中国驻外领事回国办酒厂,一个外国驻华领事辞官任酒师,这是张裕创业史上的一段佳话。

  1914年欧战爆发,酒师拔保应调回国,由张弼士的侄子张子章与亲戚朱寿山担任酒师。张弼士命酒师精心创造自己独特风格的名酒。以当地的佳种玫瑰香为主要原料,酿造出艳如红宝石,气香浓郁,滋味醇厚、甜酸适口的红葡萄酒(玫瑰香)。以白葡萄为原料,参照中国传统药酒工艺,加入肉桂、豆蔻、藏红花等十几种药材,酿成既有葡萄酒特色,又有滋补价值的琼瑶浆(即味美思)。

  张弼士从来的经营思想是不做一锤子买卖、坚持以价廉物美取胜,打入国际市场。他研究消费者的心理,注意广告艺术,印制了堂皇精致的宣传册,通过华侨广为赠送,扩大宣传。张裕酒很快名扬海外,从南洋诸岛,销往南亚、加拿大和中美洲一些华侨较多的国家。当时国内的社会上层人物讲究饮茅台、汾酒,下层市民习惯喝高粱烧,葡萄酒则很少有人问津。张弼士又致力在国内打开葡萄酒的销路,除在报上刊登广告外,还在车站、码头竖立巨幅宣传画,每逢节日,用车拉着装璜别致、引人注目的张裕酒,沿途把小瓶白兰地分赠给行人。公司附设的玻璃厂还专门制作有“烟台张裕酿酒公司敬赠”字样的酒杯、盘碟、分赠酒楼饭馆。张弼士在任总统府顾问和参政院参政时,因公常住北京。他每去酒楼餐馆,就指名要张裕的白兰地,当侍者把酒送到餐桌上,便斟上一杯,邀侍者品尝,他说:“你喝过这酒吗?这是举世无双的好酒,来一杯,尝尝看!”张弼士以要员的身份,现身说法,使张裕葡萄酒的名声,不胫而走,国内市场有了销路。

  孙中山1912年8月到烟台时,专门参观了张裕,并题“品重醴泉”四字,一赞佳酿,一谢张弼士资助革命。

  南洋华侨闻悉张弼士在景色优美的烟台创办规模巨大的酿酒公司,多有归国参观的。张弼士为炫耀庄重,在东葡萄园高岭处,建一簇豪华别墅和花园。别墅内陈设精美,清廷赏赐的一些古董、古画,都摆挂在客厅。这簇别墅,除一部分供外籍酒师及部分高级职员住外,大部分供张弼士款待贵宾之用。许多华侨头面人物,归国漫游青岛,途经烟台,必到张裕参观,国内不少显要也多到此。康有为在张裕别墅下榻时,曾写下“浅饮张裕葡萄酒,移植丰台芍药花,更复法华写新句,欣于所遇即为家”的诗句。1914年,南洋劝业会和上海招商会在南京举办商品陈列赛会,张裕葡萄酒参与比赛,获得最优质奖章。1915年,张弼士在率中国实业考察团赴美,途经旧金山时,适逢巴拿马庆祝运河竣工,举行巴拿马国际商品赛会,张弼士把随身带的白兰地、红葡萄酒(玫瑰香)和琼瑶浆(味美思)送去参加比赛,同获金质奖章和最优质奖状。从此,张裕的白兰地酒题名为“金奖白兰地”。这是中国商品首次在国际上获奖。

  当时张弼士心情非常激动。在颁发奖状和发还样品的典礼上,他抱着红绸裹着的酒樽,像从襁褓中接过初生的婴儿一样,频频亲吻,两眼闪着泪花。旧金山的华侨为祖国产品在世界市场上名列前茅,甚感自豪,奔走相告;侨团会馆设宴祝贺。张弼士在宴会上自豪地说:“在这盛大的酒宴中,一眼望去,锦绣华堂,全是令人自豪的东西。一件是早就世界驰名的中国大菜,一件是享誉环球的中国瓷器,摆满整个大厅,还有一件是这新近获得国际金牌的中国名酒,都是举世无双的东西。唐人是了不起的,只要发愤图强,后来居上,祖国的产品都要成为世界名牌。”这是多么有气魄的豪言壮语啊!

  张弼士在总结他的张裕创业史时写道:“张裕的创办,“备历艰阻”,“掷无数之金钱,耗无量之时日,乃能不负初志。”张弼士耗资200万元,历时15年,终于建成当时我国唯一具有完整体系的葡萄酿酒企业,的确表现了他的创业维艰,百折不挠的精神。他也正是以这种精神为中华民族争得了荣誉。

  张裕名酒荣获国际金奖的第二年,也就是1916年,张弼士因公重返南洋,9月间病逝于巴达维亚,时年76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