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金海 颜世洋 弋永杰
连日来,一辆辆满载“远洋运输冷链用管”的货车,从山东能源淄矿集团方大新型材料公司成品广场驶出。这是该公司自去年与北京中集集团成功签订770万元订单后,今年再次合作,订单将达到1000万元。
方大新型材料公司的前身是门窗型材厂。谁也不会想到,先前一个将管材作为附属产品的单位,不断进行技术革新、提升装备水平、聚力品牌优势,使管材产品驶入转型快车道。
从“一”到“七”的突破
作为新型材料的附属实验品,方大新型材料公司的管材以前只有一条生产线,只能生产PPR室内饮用水一种产品,3个规格。然而,门窗型材市场的萎缩,却让他们再次想起了这“被遗忘的角落”。为此,他们成立了研发团队,向矿用高分子阻燃管材“进军”。
“其他厂家对配方保密,我们又毫无经验可循,仅是在管路连接方式上就实验了20多种,就这样一点一点摸索了整整两年。第一根管材终于下线到达标合格。”新型材料公司经理王晓华回忆。
借梯上楼,借脑益智。该公司先后与上海化工研究院、青岛科技大学、常州第六元素研究院合作,开发涂塑钢管系列、天然气输送系列、农业灌溉系列、输煤系列、特殊化工系列、市政输配水系列等产品。钢丝网骨架增强型PE管、UPVC瓦斯抽放管、瓦斯抽放空套管等陆续投入市场,形成了矿用管材系列,牢牢的站稳了矿用管材市场。现有管材产品涵盖7大类,直径16毫米到1200毫米上百个规格。
新产品的研发积蓄了企业的技术实力。该公司累计获得10项专利。其中,“抗静电阻燃聚乙烯材料”、“连续纤维增强聚烯烃复合管及制备工艺”3项发明专利填补了国内空白。 “钢丝网骨架塑料(聚乙烯)复合管快速接头及缩口机研制”、“钢丝网骨架塑料复合管生产线优化及废管回收技术”获得山东省煤炭科学技术奖三等奖。企业的“矿用高分子管材实验室”升级为“淄博市矿用高分子材料工程研发中心”。
从千万到亿的跨越
好酒有了,如何卖到巷子外面?
2014年之前,该公司的销售收入一直徘徊不前,处于2000万到3000万之间,开拓市场成为企业一道难以逾越的坎。之后,方大公司召开“诸葛亮会议”,进行思想碰撞,扭转大家的认识。“思想的转变是市场开拓的关键。之前是向市场‘推’产品,我们生产什么就向客户推什么。而现在应以市场为导向‘拉’生产,客户需要什么我们就生产什么。”方大公司董事长、总经理白国伟在会上说。
新型材料公司在巩固原有直销市场的基础上,亮出代理商和网销“两把利剑”,积极跳出煤矿闯市场。他们分别在北京、山西、河南及省内4个地市建立了代理商网络。通过代理商,他们成功将矿用管材打入神华集团、山西潞安、开滦矿业、河南永煤集团等大型煤矿。
从线下到线上。通过电商渠道,他们使管材“触网”上线,成功进入烟台市政工程、平度市农网灌溉工程。一季度,网销达到270万元。5月份,他们与山东华建铝业签订了单笔破百万的订单,并达成持续合作意向,催化出1+1>2的效果。
打破由“粗放式”管理带来的高成本“枷锁”,让积聚多年的“老牌”跃上精益品牌之路。他们通过提案改善,对模具、配方及牵引等流程进一步优化。该公司挤出速率比以前提高了3%,大大降低了废品率。同时,他们将分机供料改造为集中供料,每米成本降低了8分钱。
品质提升品牌,品牌赢得效益。2015年,他们实现销售收入4500万元,2016年突破了7500万元。“今年我们进行了二期改造,增加了4条生产线,销售收入力争突破1.5亿元”,迈入‘亿元俱乐部’。”王晓华表示。
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市场规模的扩大及品牌优势,吸引了地方政府的关注。4月份,陕西省长武县主动邀请到地方投资建厂,前期规划6条生产线,预定9月份投产。“我们将抓住到国家西部建厂的机遇,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期待我们的管材产品闯入国际市场。”白国伟充满信心。